政治正确不足以淹没一个好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总体来讲没有让我失望,还是值得各位看官找原片一看。更不需要因为黑人的出现就陷入政治正确影片的偏见。我认为,种族歧视是只是故事的起因,人人平等的是影片的去向,生而为人有责任改造现实,才是作品的立足点。看起来的身份不同只是包裹在人体外表的一种伪装,用乔的话来讲,就是表演。表演在影视作品里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复杂性,也是作品之间有所区别的基础,人物塑造的不同结果赋予了影片更多魅力。在此要夸一夸杰克逊,人格魅力简直完胜。
偏见的开始依然要从好莱坞说起,由于多年来类似《绿皮书》《黑豹》《月光男孩》等作品的登录,从信息传播上来讲,大多数的评论焦点都放在种族歧视这种政治正确的话题上,只要出现肤色差异就是这些老套的论述,只提政治正确便忽略故事的价值,难道不也是偏见吗?
当然好故事不等于好作品,好莱坞的标准化影视工业,让影片的视听风格显得中规中矩。缺少了天才的气质。在电影工业体系下,天才作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标准化作业,也足够让我们学习很多。
标记几个不可忽略的关键片段 :
1 女性 伯纳德的妻子 尤妮丝 与自己的伯父讲,我老公是个天才;尤妮丝 告诉马修,有时候人得承受巨大风险才能获得尊重;尤妮丝对伯纳德说,看看你的成就。白人能买房创业,但黑人没有,也许是时候有个人来打亮明灯。
2 父子 自己是个孩子时,被父亲告诉,黑人没办法靠金融挣钱 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一定要让他的更好的环境中长大。 多年之后与父亲重聚,父亲说,我想你是对的,用白人的方式挣钱,但在这里还是做不到,可能会更惨;当带着自己的孩子走在他出生的地方 恰好发生在电影的中点段。改变身份才是伯纳德最根本的愿景。
3 商人 当巴克帮助他拿到贷款时,所说,商业常规就是让你这种人处于劣势。而商人可以打破它,因为对交易有信心。
4 司机 清洁工 警卫 工人 从伯纳德觉得穿工人制服是对自尊的践踏,到听证会上那件象征工人的衣服高高举起。完成的不仅仅是自我的转变或者黑人的成功,而是天然的人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可以宣读人人平等的建国条例。
5 乔 从不相信任何人到结尾与伯纳德一家拥有两栋相邻的房子。愤怒的伯纳德也笑了起来。完成了人生意义的重建。“当你了解人生的真相,就只能笑了”。
从这五点,足以显示故事的特别之处,打破无尽的循环,摆脱思想的控制,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
所以我认为《银行家》和其他“政治正确”影片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告诉你需要怎样待人,而《银行家》是告诉你需要怎么样做人,在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找到自己在家庭,族群,职业等不同社群内的位置。面对现实世界,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是生而为人的必经之路,推荐观看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