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苟且,家是心安

这部电影符合是枝裕和导演一贯的风格,娓娓道来,细水长流,平淡而温暖。
影片名字中的小偷,大概是吸引观众的最佳卖点了,再加上家族一词,未看电影之前也能猜出八九,电影肯定是有亲情泪点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除了跟着影片正常节奏情绪起伏之外,我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家到底是什么?
家,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单位的住地等意。 (来自度娘)
世人的理解也无外乎如此:形象具体点,家是房子,住所,遮风避雨之处,繁衍生息的载体;形而上一点,家是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是每个人真实自我的舞台。就我而言,我更喜欢第二种说法。但是我思考的问题也在于此,家是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大多数所说的亲人,都是说的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而这部电影中的这个所谓“家族”,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却也丝毫没有减少给观众带来的亲情的温暖,相反,还让观众为其中的人性之美多一些动容。
电影中的这些家人,或原生家庭不幸,或遇人不淑,或有其他不幸遭遇,都在社会底层的泥潭徘徊挣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依旧野蛮生长的善良本性,使得他们在面对跟自己一样弱小或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时,选择的是伸出援助之手。几个莹莹之火抱团取暖未必能燃起熊熊火光,但一定能暖的久一点。
所以,抛开道德标准世俗准则,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陌生人组成的家,更加符合我心中的对家的定义。与我而言,家即家人,家人即能相互给与爱,相互扶持面对生活苟且的人,这样说仿佛像极了爱情,是呀,家人不就是我们爱到极致的情人嘛。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等到阳光了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