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和小欢喜

三四天追完了笑中带泪的:小欢喜。 讲的是一群高考的孩子从迈入高三,到经历高考以及家庭的紧张备战。 看得很有共鸣,我高考了两次,说实话人生这么刻骨铭心和关键的时刻,我只留下了零星的回忆。 我高中分为应届和复读两个阶段,差不多就是应届是玩多些,复读好好学多些。遗憾的是,记忆很残酷,对于复读三点一线的生活 我都已经没多少印象了。那么多重复的考试和卷子,一场都不记得了。 我有点像方一凡,成绩一般,分心的事多,也想好好努力,但效果不咋地,更没有艺术细胞,我从第一年刚过三本线到第二年快到一本线,完全是运气好,我的数学和理综这一年加起来提了不到十分,语文和英语加起来提了快四十分。所以,其实我性格里更感性一些。 我爸说,如果我当时选文科其实能试试211.985,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学校重理轻文,我最好的朋友,暗恋的女生,喜欢的老师都在理科班。 看他们的高考,更像是旁观者心态,其实我感动和流泪最多的地方,还是家庭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和教育方法。泪点巨多,我有时候眼眶湿润了自己都没发觉。英子的妈妈像我妈妈地方很多,强势,必须听话,打压孩子。其实我前几年还在心里默默怪她,我胆子小,没主见,喜欢逃避,叛逆。其实都和妈妈的教育有关。这些性格弱点让我在学习生活上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慢慢能体会到她的难处。严厉的教育其实让我的安全感挺少,但是更加独立。厌倦了以为你好名义的管理和束缚,其实让我看待问题更加注重原因和因果关系。 恋人之间,也应该多点体贴,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点我承认对某人做的不够好。 看完了剧情,其实怅然若失,人生的每一页都是新篇章,高考,考研,真的决定不了什么,因为几年后我们就会把当时的紧张,开心,愤怒,单调忘的一干二净。那些有着标准意义的日子,只是我们生活的岔路口,决定一个大概方向。我们在意的,永远是当下的生活和快乐烦恼。 对待爱的人和朋友,我要诚心诚意 对待生活,我要有仪式感,有意义,充实 人生很短,和爱的人在一起,增加一些记忆的多样性,才是活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