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离婚的爱情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个关于离婚的爱情故事。
影片根据导演鲍诺亚 [Noah Baumbach] 和前妻的亲身经历改编。据说影片在网飞总部内部首映时,创作团队纷纷请来了他们的前任共同观影,影片结束时整个观众席呈现出壮观的景象——几乎所有观众都和自己的前任相拥而泣。
虽说这是一部离婚戏,但你并不会看见任何鸡飞狗跳,呼天抢地,要死要活的抓马。全片只有一场争吵戏,这场戏中寡姐和司机哥两人演技都飙到了极致,相信任何一个谈过恋爱的人都能看得感同身受。 影片呈现质朴的镜头语言,搭配寡姐和司机哥的细腻演绎,糅合温情,笑料,与伤感,让观众看得又哭又笑。 以下影评包含关键情节剧透,建议先观影,再阅读。
[魔鬼都在细节里]

从开篇的两封关于为何爱对方的信就可以看出,妮可和查理都因为细节爱着彼此,因为细节,觉得对方是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查理爱的妮可是个能单手开瓶盖,开手动档,在人群中自在起舞的率性女人;妮可爱的查理是个对儿子耐心,坚持自己理想,关心员工,不拘小节还能随时帅得恰到好处的暖男才子。说到这儿,妮可还不忘打击下整个直男群体:我们都知道,打扮得体对直男来说有多不容易。

现代人,走进婚姻时常常带着粉色滤镜,我们郑重许下承诺迁就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彼此。谁都不会把“男尊女卑”这种冒着陈年酸臭的论调摆在台面上说。 但在实际生活中,女人的迁就和妥协仍是常态。身为知名女演员的妮可,会因为丈夫喜欢东岸的纽约,屡屡拒绝来自西岸好莱坞的邀约。妮可更是一次又一次试图与查理商量回好莱坞发展的想法,而查理一如既往地左耳进右耳出,使妮可最后不得不花掉几乎所有积蓄,请了最好的离婚律师来告知查理,他们这段关系中,她的迁就和妥协,到此为止。 反观查理,形单影只地坐在旅馆房间里,才开始反思自己为何落入这般田地;在快要失去儿子监护权的时候,才发现一个不再迁就自己的妻子,杀伤力有多大。
[关于女权]
犀利的离婚律师诺拉在本片中有一段精彩的独白:

完美父亲这个概念是30年前才被发明出来的。在那之前,父亲本该是沉默的,缺席的,靠不住的,自私的。尽管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希望父亲变成另一种模样,但是潜意识中,我们仍接受传统父亲的形象。父亲犯再荒谬的错误,我们都爱他;但我们绝不接受母亲犯同样的错误,理智上不接受,感性上也不接受。 社会对女人的道德标准,是圣母玛利亚,她多完美啊,生孩子的时候都还是个处女,随时随地守护着孩子,连抱着孩子的尸体时,都是温柔的。孩子的爸爸呢?他可从来都不在,他连种都没播,孩子的爸爸是上帝,他安稳地住在天堂,从没出现过。
所以女人,必须完美。男人渣,全社会都觉得这可以被原谅。而女人永远都会被用一套不同的,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听起来糟透了吧?可这是常态。

这段独白以基督教国家作为土壤,让我们转头看看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东亚国家,对女性的压迫,有过之而无不及。《婚姻故事》提名了金狮奖、金球奖,并有望冲奥;而《82年的金智英》正在被全体韩国男人抵制并要求禁播。是的,在东亚国家离婚,男人不会像美国人一样被扒去一层皮,但中日韩屡创新低的出生率,也说明增进全社会对女性的理解和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随着时代的进步,男女教育水平相当,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在“主外”层面对社会的贡献和男性相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中,都还对女性存有诸多限制、歧视,尤其是面临结婚生子的女性。
许多男人会用“我有帮你做家务,我有帮你照顾小孩”来捍卫自己的立场,但恰恰是从“帮你”两个字就能看出,他们认为家务、育儿是女人的责任;从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尿布台往往设在女厕一事,就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同样的思维方式。
育儿并非女人的义务,而是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在各个家庭中,大部分母亲会因为不得不“独自带小孩”而感到愤愤不平。① 很多刚刚意识到社会中许多事情是不合理、不公平、存在歧视的女性,因为打从一出生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早已习以为常,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
如同《婚姻故事》中的女律师所说:“社会的常态糟透了”。可更令人扼腕的是,在这歧视女性的社会现状下,我们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离婚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近网上很流行一句话,当你遇见一个非常聊得来的人,这可能不是你遇见了灵魂伴侣,只是情商智商在你之上的对方在向下兼容你。
妮可和查理离婚了,他们没有任何“向下兼容”的理由,可是他们都决定在自己的“重获自由庆祝派对”上唱歌,唱的歌竟然还出自同一部音乐剧——《company》

婚都离了,这不可能是彼此迁就,当然你也可以解释为巧合,但我认为,更可能是他们都在这一刻,想起了曾一起看过的这部关于纽约单身汉的音乐剧。看来离婚,并没有改变妮可和查理是灵魂伴侣这件事。

影片的最后,通过巧妙的安排,让查理亲口朗诵了那封,妮可在影片开始时打死都不读的信。在信的结尾,妮可写到“从见到查理的第二秒开始,我就爱上了他,尽管现在我找不到爱他的理由了,但我仍然爱他。”

读完信的查理泪流满面,默默站在他身后的妮可也泪流满面,我知道这样的情节有点老套,但在荧幕前的我,也泪流满面。看到网上去影院看了首映的人说,影院灯亮起的时候,座位上的男男女女都在擦眼泪。
两小时的观影时间感觉“嗖”的一下就过去了,在这136分钟,我大笑过很多次,眼眶湿润了几次,在结尾之后,哭了半小时。鲍导演,算你厉害;寡姐,司机哥,算你们厉害。对了,这部电影,是我在和老公吵架后,婆婆推荐我俩一起看的,看完我俩感情迅速升温,我的好婆婆,你也很厉害。
迁就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彼此。说着容易,做着难,可这世间,有哪一件美好的事情是容易的?就像查理在影片最后的歌里唱道: 她太需要我,太了解我,让我彻夜难眠,却也给我存在的意义。
这些道理,为什么一定要对簿公堂后才能明白?花了两人几乎所有积蓄,请了两个离婚律师,在法官,陪审团,儿童观察员等一干外人面前把对方指责得一无是处,如何经营好婚姻这一课,真的需要这么劳民伤财吗?
电影中有太多美好的台词,像是妮可和查理写给彼此的信,还有唱给自己的歌,忍不住翻译成中文和大家分享,戳下面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