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班牙电影展-策展人映后谈记录整理

禁播与反天主教
导演并没有想要做关于反对天主教的电影。
尽管他长大后不信教,但因为在天主教家庭长大,从小上天主教学校,成长过程里都受到天主教相关的教育,经历、周围氛围都是宗教,所以所有电影都与宗教相关,但他从小对天主教有自己的看法,这部正是让他想表达的看法。
他想做幽默感的电影。
超现实主义
导演曾在法国,画家达利是他的好友,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
超现实主义和天主教信仰所推崇的精神恰恰相反——天主教要求大家遵守宗教规则,抑制欲望;而超现实主义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欲望,让欲望不要受到限制。
本片则体现了宗教和超现实主义的冲突。
女主维因为是天主教的修女,所以对欲望极端克制,但她又要面对现实的来自其他人物的欲望。但他们也是现实的受害者,任由欲望控制自己。
维的叔叔,有独特的性癖好,他想要重现和妻子新婚的场景,这一点在当时也受到了广泛抨击。
(当时超现实主义有一股性癖好的流行风潮,类似奸尸,就是与躺在床上不动的,昏睡或死去的人发生性行为,我们看见维的叔叔给维吃安眠药。)
维叔叔的儿子,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他希望可以获得周围所有女性的喜爱,想征服身边所有女性。
结尾处维所救赎的穷人,却想「推翻」维,他们想要得到自己某种意义上的自由。
导演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纯粹的仁慈,纯粹的好人吗?——导演一生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完美。这也是我们通过这个电影想向大家表达的这个世界缺失的部分。
影评人觉得导演是悲观的人,电影充满黑色、黑暗。
“这些白痴说我这个电影是黑色电影,他们难道没有觉得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吗?”
是这个社会就这样,本片知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
审批与修改
西班牙当时的电影也是要审批,所以电影的结尾有所改动。
导演最初的剧本是维最后去表哥的房间,自己睡在了床上,与表哥发生了性行为。
导演说非常感谢评审,因为当时审查觉得不合适,所以改成了现在三个人在一起打牌的情景,最后呈现了一个三角恋,也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名画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穷人们在餐桌上合影,这个桥段是当时天主教非常不喜欢的部分,他们认为亵渎了宗教。
《晚钟》米勒——原画是两个人在田间工作完之后祈祷,片中变成了所有人跪在田间与维一起祈祷,在影片中,祈祷时剪切进了修房屋的工作噪音和画面,它们打破了祈祷的画面,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这样的现状:宗教的声音并没有完全传播到人们的耳朵里,它们通常在到达的过程中被分散了。
音乐
影片中的两首曲子:1,叔叔企图强奸时;2,聚餐跳舞时。
这些在当时对天主教来说也是一种亵渎,成为了禁映的原因之一。
观众提问
Q-小女孩反复提到梦见的黑牛代表什么?
A-并没有刻意想要象征什么,超现实主义希望放任自己的思想、欲望、梦等…给大家想象空间。
另外提到黑牛的时候是维的叔叔要强奸和要自杀,所以也可以代表性和死亡的暗示。
黑牛也有可能是别的,比如在导演其他影片中出现的熊。
导演创作时是很自由的方式,有时候他会拿一张纸,把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画面记下来,那就是作品里有可能出现的内容,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