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深渊

《穆赫兰道》。大卫.林奇本人的,乃至cult film的代表作。一直觉得自己对于电影以及文本的解读能力不差,但是这部电影,第一遍真的完全没看懂。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混乱,自己在林奇打乱叙述顺序的迷宫里不停组合猜测,抓住一个线索或道具就立即返回来找。直到片尾最后一句西班牙语的“安静”被说出,完全没有头绪。也许和我下载的版本有关,没有字幕,而片中有很多关键词都是西班牙语或者法语,英语又不能保证100%听懂,对理解造成了很大障碍。较之更甚的是,这部被众多影评家和死忠fans称为最接近梦的电影,据说许多情节被人分析出将近30种可能,本身文本的解读分散性就足以混淆自己的判断。也许看一版没有字幕的《穆赫兰道》对神秘的林奇有些不敬。之后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分析,包括从弗洛伊德的角度解析,甚至去了一个MD的fans建立的英文解析网站,看了不下20篇解读,才大约能够建立起对电影叙事结构的认知。
一个噩梦。一个梦想濒临破灭、女朋友移情别恋、被嫉妒和孤独不断侵蚀的女孩在雇凶杀害自己心爱的女朋友后在用枪打破自己的脑袋前做的一个梦。梦是理想的,她成为一个无论任何方面都很优秀,被自己心爱的人所依赖的人。梦是忠实的,在那个叫做“安静”的西班牙剧场中,几乎所有的意象都在对其的罪行乃至自责进行着审判。她被自己,被她爱的人,被她的过去谴责,甚至追杀。她所希冀的,不停以各种身份在各种场合出现,让她的梦想一次次实现,而她也第一次可以选择放弃。她所畏惧的,在梦中却仍然无法逃避,即便这些她无法释怀的恐惧常常被嫁祸到他人的头上。她在梦中的光鲜和在现实的颓废,她的女朋友在梦中的忧郁和在现实的冷艳,已经能够使人感到她被撕裂的人格和即将被撕裂的生命。梦中如此亲和乐观的笑容,也许她再次看到时,都会为自己倾倒吧。而所有的无助她都慷慨地转嫁到了她嫉妒并深爱的女孩身上,只将本为留给她的子弹转而留给了自己。这绝不是救赎。这是折磨下被生生撕扯的灵魂的疯狂。
这是看过林奇的第3部电影了。仍然是低沉阴郁的音乐,无止境的压抑和惨白乃至颠狂的心理扭曲。每次看过后总会很沉重,却没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思考,这就是我佩服但不欣赏林奇的原因。思考永远比沉重优先,沉重因思考而来,也因思考而消散。不需要悲天悯人,但也不可以在抑郁中止步不前。但无论如何,一个美国导演能够摆脱好莱坞式的模式,已经很值得敬服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立足点本身就是伦理的思考,而林奇的立足点却是焦虑和人格分裂罅隙中的真实。正如他自己所说吧:“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呕吐!”
我并不热爱这部电影,但是种种象征和复调一般的线索重现的确很耐人寻味。Aunt Ruth的每次出现、Adam的眼睛、蓝色盒子和两把蓝色钥匙、Aunt Ruth头发颜色的变换、两次女主角的做爱、两次不同场景相同的“Pretty girl”的台词,这些无一不是能够让人玩味很久的细节。在那个外国的网站上,有人居然用6个细节归纳出女主角在幼年曾经被自己的亲属性虐待,虽然并不欣赏这种断章取义,但至少证明林奇在文本的表现上确实相当高明。
让我想起《Hard Candy》。即便我不否认这部心理片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最主要原因是《Elephant woman》的巧合和这张DVD原先的主人,但这部电影构思的巧妙与《穆赫兰道》异曲同工,而且同样不是对人生进行拷问的电影。如果当时找到的是《穆赫兰道》的主题曲,或者space上面写的是这条路的名字,也许《Hard Candy》的地位会被取代吧。真是讽刺呢,如果是《穆赫兰道》的话,绝望和痛苦的心情似乎更符合现在的心境,而不是《Hard Candy》那样复仇成功的畅快结局所能描述的。
补上一句,Mulholland Dr.就是好莱坞旁的一条街道,列侬曾经住过的地方。而电影里,Marilian Manson也出镜了,演一个如同催命符一般的乞丐。不愧是Cult film,各处都暗喻着Cult culture的历史与当下。
如果你能够忍受这部电影给你带来的煎熬,或者本身就对Cult文化青睐有加,很推荐。
《默言自喻》
http://vincent715.blogcn.com/index.shtml
一个噩梦。一个梦想濒临破灭、女朋友移情别恋、被嫉妒和孤独不断侵蚀的女孩在雇凶杀害自己心爱的女朋友后在用枪打破自己的脑袋前做的一个梦。梦是理想的,她成为一个无论任何方面都很优秀,被自己心爱的人所依赖的人。梦是忠实的,在那个叫做“安静”的西班牙剧场中,几乎所有的意象都在对其的罪行乃至自责进行着审判。她被自己,被她爱的人,被她的过去谴责,甚至追杀。她所希冀的,不停以各种身份在各种场合出现,让她的梦想一次次实现,而她也第一次可以选择放弃。她所畏惧的,在梦中却仍然无法逃避,即便这些她无法释怀的恐惧常常被嫁祸到他人的头上。她在梦中的光鲜和在现实的颓废,她的女朋友在梦中的忧郁和在现实的冷艳,已经能够使人感到她被撕裂的人格和即将被撕裂的生命。梦中如此亲和乐观的笑容,也许她再次看到时,都会为自己倾倒吧。而所有的无助她都慷慨地转嫁到了她嫉妒并深爱的女孩身上,只将本为留给她的子弹转而留给了自己。这绝不是救赎。这是折磨下被生生撕扯的灵魂的疯狂。
这是看过林奇的第3部电影了。仍然是低沉阴郁的音乐,无止境的压抑和惨白乃至颠狂的心理扭曲。每次看过后总会很沉重,却没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思考,这就是我佩服但不欣赏林奇的原因。思考永远比沉重优先,沉重因思考而来,也因思考而消散。不需要悲天悯人,但也不可以在抑郁中止步不前。但无论如何,一个美国导演能够摆脱好莱坞式的模式,已经很值得敬服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立足点本身就是伦理的思考,而林奇的立足点却是焦虑和人格分裂罅隙中的真实。正如他自己所说吧:“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呕吐!”
我并不热爱这部电影,但是种种象征和复调一般的线索重现的确很耐人寻味。Aunt Ruth的每次出现、Adam的眼睛、蓝色盒子和两把蓝色钥匙、Aunt Ruth头发颜色的变换、两次女主角的做爱、两次不同场景相同的“Pretty girl”的台词,这些无一不是能够让人玩味很久的细节。在那个外国的网站上,有人居然用6个细节归纳出女主角在幼年曾经被自己的亲属性虐待,虽然并不欣赏这种断章取义,但至少证明林奇在文本的表现上确实相当高明。
让我想起《Hard Candy》。即便我不否认这部心理片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最主要原因是《Elephant woman》的巧合和这张DVD原先的主人,但这部电影构思的巧妙与《穆赫兰道》异曲同工,而且同样不是对人生进行拷问的电影。如果当时找到的是《穆赫兰道》的主题曲,或者space上面写的是这条路的名字,也许《Hard Candy》的地位会被取代吧。真是讽刺呢,如果是《穆赫兰道》的话,绝望和痛苦的心情似乎更符合现在的心境,而不是《Hard Candy》那样复仇成功的畅快结局所能描述的。
补上一句,Mulholland Dr.就是好莱坞旁的一条街道,列侬曾经住过的地方。而电影里,Marilian Manson也出镜了,演一个如同催命符一般的乞丐。不愧是Cult film,各处都暗喻着Cult culture的历史与当下。
如果你能够忍受这部电影给你带来的煎熬,或者本身就对Cult文化青睐有加,很推荐。
《默言自喻》
http://vincent715.blogcn.com/index.shtml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