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旅

倾听一个人的生命之旅是不易的,这种不易是因为你若无法投射自己的情感,便轻若身外。他的音调、凝视、行走饱含悠思,象那条河流,或静默存在,或于脑中不绝流淌。列车和船只都按照几乎既定的速度前行,这其间,他几次提到“失掉的眼神”,他深信寻找那三卷胶片有重大意义,至少对此生或这个现实世界而言。这场多灾多难而必须的旅程和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一生一样:放逐自我的目的,正是要寻找自我。
然而在自由的影像之中却是一群不自由的人民,战火纷争、政治风暴,跨越半个世纪,仍然没有获得身份认同。巴尔干半岛战乱不断,两兄弟未完成的胶片记录了那段岁月中的生活,不是表露其政治观点或抨击时政,而是人性的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只是一次悲痛的恸哭,却是面对苦难的勇气,是在世界破碎之中存活下来的慰藉。
他沿着两兄弟的道路追寻,开始的时候恍如梦中,我错觉他便是兄弟中的一人,在不安的街道上遇见旧恋人、在火车上被拘捕,直至宣判他由死刑改为流放时,我才明白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遭遇相似的事件,在忍受战争中无一例外的残酷。为一卷卷胶片历经磨难,是因为责任感、信念还是对绝望的抗诉——他们是如此坚毅,那是生命的信仰。
个人的自我和世界的完整是否相关,他的旅途应该是残缺之中一次次顽强的弥补。他得到过温暖的爱情,但却不能阻挡前路,在列宁的巨雕慢慢解体降下的时候,他抱着她落泪,是如此缓慢,然而一种时局结束了,一种感情绝断了,沿着多瑙河畔流经多方国土,是否可以指认背后的种种是谓之乡愁的事件。
他在梦中再次经历了童年,重遇他的母亲、父亲和许多早已在战乱中被处决或流放的亲人。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希腊,1944年德军撤出,父亲从集中营归来,“1945年新年快乐”;1946年,希腊4年内战,恐怖主义弥漫,伯父被希共逮捕,临走时他回过头来说“1948年新快乐”;音乐没有停顿过,在每次短暂骚动之后高声歌唱,而空间变大了,舞伴消失了,钢琴也被带走了,空荡荡的安静显得惶恐无措。“我们来拍张合照吧”,镜头慢慢缩小,最后只看见自己。
他醒来了,他在清晨和电影资料员相拥告别。那个丧夫的女子曾用斧头砍坏船只试图留住这个男人,唤回破损的人生当中爱的温暖,但是他不能为谁停留。他不能等及波黑内战结束就赶到萨拉热窝寻找拿着胶片的老人,那里像一个废城,轰鸣爆炸枪声占据了听觉,路上都是模糊血肉。那里的人象曾经的自己被迫离开生活相依的土地,或在黑暗中侥幸生存,那老人依然守护着电影博物馆。因为他的到来,重燃了老人的热情,胶片显像成功让他又展现了笑容,生命之轮并未曾真正关闭。
老人对他说,雾是有生命的,那些动静是雾的声音。现在我明白,雾是何等怜悯这些失去家园的人民,是灰白的,静谧的,有质感的,遮挡视线的。他也许可以把胶片公诸于世,也许会和这个面善的女孩相伴终生,也许关于战争的心理创伤会慢慢平复,让梦中的音乐再次响起。最后的枪声是那么突兀,划破白茫茫的雾,嘶心的叫喊,所有的好心愿都不可能实现了,他在雾气中听见了死亡,无数的枪声刺穿在他无法看见的凝视中。
故事讲完了,我记得隐约的大提琴在战争中响起过,悦耳的钢琴在童年时久久响起,那几个爱过的女人在生命中晃过,她们的脸破碎了,双手的温柔似乎还在。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太多,这三卷胶片只是意味着人类精神的一种延续,终其一生的旅途,我因此找到自我,找到回归的方式。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cai/
welcome to my paper:单向意识
然而在自由的影像之中却是一群不自由的人民,战火纷争、政治风暴,跨越半个世纪,仍然没有获得身份认同。巴尔干半岛战乱不断,两兄弟未完成的胶片记录了那段岁月中的生活,不是表露其政治观点或抨击时政,而是人性的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只是一次悲痛的恸哭,却是面对苦难的勇气,是在世界破碎之中存活下来的慰藉。
他沿着两兄弟的道路追寻,开始的时候恍如梦中,我错觉他便是兄弟中的一人,在不安的街道上遇见旧恋人、在火车上被拘捕,直至宣判他由死刑改为流放时,我才明白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遭遇相似的事件,在忍受战争中无一例外的残酷。为一卷卷胶片历经磨难,是因为责任感、信念还是对绝望的抗诉——他们是如此坚毅,那是生命的信仰。
个人的自我和世界的完整是否相关,他的旅途应该是残缺之中一次次顽强的弥补。他得到过温暖的爱情,但却不能阻挡前路,在列宁的巨雕慢慢解体降下的时候,他抱着她落泪,是如此缓慢,然而一种时局结束了,一种感情绝断了,沿着多瑙河畔流经多方国土,是否可以指认背后的种种是谓之乡愁的事件。
他在梦中再次经历了童年,重遇他的母亲、父亲和许多早已在战乱中被处决或流放的亲人。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了希腊,1944年德军撤出,父亲从集中营归来,“1945年新年快乐”;1946年,希腊4年内战,恐怖主义弥漫,伯父被希共逮捕,临走时他回过头来说“1948年新快乐”;音乐没有停顿过,在每次短暂骚动之后高声歌唱,而空间变大了,舞伴消失了,钢琴也被带走了,空荡荡的安静显得惶恐无措。“我们来拍张合照吧”,镜头慢慢缩小,最后只看见自己。
他醒来了,他在清晨和电影资料员相拥告别。那个丧夫的女子曾用斧头砍坏船只试图留住这个男人,唤回破损的人生当中爱的温暖,但是他不能为谁停留。他不能等及波黑内战结束就赶到萨拉热窝寻找拿着胶片的老人,那里像一个废城,轰鸣爆炸枪声占据了听觉,路上都是模糊血肉。那里的人象曾经的自己被迫离开生活相依的土地,或在黑暗中侥幸生存,那老人依然守护着电影博物馆。因为他的到来,重燃了老人的热情,胶片显像成功让他又展现了笑容,生命之轮并未曾真正关闭。
老人对他说,雾是有生命的,那些动静是雾的声音。现在我明白,雾是何等怜悯这些失去家园的人民,是灰白的,静谧的,有质感的,遮挡视线的。他也许可以把胶片公诸于世,也许会和这个面善的女孩相伴终生,也许关于战争的心理创伤会慢慢平复,让梦中的音乐再次响起。最后的枪声是那么突兀,划破白茫茫的雾,嘶心的叫喊,所有的好心愿都不可能实现了,他在雾气中听见了死亡,无数的枪声刺穿在他无法看见的凝视中。
故事讲完了,我记得隐约的大提琴在战争中响起过,悦耳的钢琴在童年时久久响起,那几个爱过的女人在生命中晃过,她们的脸破碎了,双手的温柔似乎还在。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太多,这三卷胶片只是意味着人类精神的一种延续,终其一生的旅途,我因此找到自我,找到回归的方式。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cai/
welcome to my paper:单向意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