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太多,不得已写成影评

补个标。一言以蔽之,烂得不行。
囿于时常,七个片子都零零碎碎,浅尝辄止,讲出了完整故事的,可能只有《前夜》,《夺冠》和《北京你好》。
《回归》非常差,或许导演想把手表、时间作为线索链接全片,但我只看到了稀碎的两条线:丝毫不令人紧张的升旗仪式、莫名其妙的港人归属感。说实话,要是把全部的视角对准回归前夜的普通香港市民,探讨97背景下他们的悲欢离合,这个片子可能会成为最佳;
《相遇》令我尴尬,公交车上的长镜头,漫长的独自念白,或许导演在自己的臆想中全场观众会为这朴实的表达所感动,但很可惜,我只看到了一篇小学生作文;
我不得不承认《白昼流星》画面层面的美感,也要痛骂故事层面的傻逼。前半段我一边看一边怒骂:这特么不就是悲惨世界吗?我校院长未免也太敷衍了。看到宇航员面对镜头念台词那段我明白了:演员这个职业一般人真的玩不来;
《护航》,不说也罢,自以为双线叙事很高明,实际上,我看不出对于女飞行员角色的塑造有何帮助,只是在强调其从小的独立、不服输、男性化,更不用提最后可以的飞行员走秀,省省吧,打仗不是拍戏,我们天天骂神剧里面打仗不忘造型,到头来献礼片里面还是这样,行吧,强军才有强国,对于我军军容军貌展示我表示理解,但并不十分支持;
《夺冠》或许是我最喜欢,也是最讨厌的一个。不论是镜头运用还是叙事节奏,无一不带有强烈的“囧”系列滑稽感,同时,她的切入是最平民,最生动的。但《夺冠》背后所暗含的价值观,即一群人用一个“崇高”的理由就可以无条件的要求你为他们服务,不计你的自由,你的代价,太过于恶臭。可惜的是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主流话语;
我对于葛大爷的兴趣从预告片就开始了。《北京你好》或许是最勇敢的一个,她在举国欢庆的背景下触碰了一个略显得疼痛的主题:汶川。虽然这个议题最后用了一个俗套的道德绑架来解决。如果我们能不要沉浸在无数宏大虚渺的议题里面,悄悄关心一下普通人的生活,关心一下那些不太美好的侧面,这时的热爱或许会更上一个台阶。但很可惜,《我和我的祖国》,“我”只是一个个工具,一切的行为情感都只是为了“献礼”这个主题来服务。要说能让我热泪盈眶的片子,估计还是《落叶归根》这种吧。
忘了说《前夜》,挺好,要是管虎那部片子能上映,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