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版【回家的诱惑】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大西洋比地中海蓝了!”
传说中,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将一瓶蓝色颜料倒入大西洋时激动地说。

这位艺术大师定义了克莱因蓝,乐此不疲地用绘画、雕塑、装置、人体等等不同艺术形式展现这一抹深不见底的色彩。纯净的深蓝色风暴让伊夫·克莱因与安迪·沃霍尔、马塞尔·杜尚和约瑟夫·博伊斯一齐,在塑造20世纪艺术新风尚的大师名单中永远榜上有名。
而在Alastair Reynolds的科幻小说《齐马蓝》里,克莱因对于蓝色的执着只是为了寻找童年时期见过的一只蓝色甲壳虫。同样,《齐马蓝》的主角齐马也在不断用蓝色追踪童年的蛛丝马迹。

《爱,死亡和机器人》刚上映的时候几乎每个博主都在倾力推荐。确实,见识过网飞种种雷声大雨点小以后,《爱》系列难得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全剧18集动画短片,单集片长15分钟以内,不同集故事不同导演不同,但都以科幻为背景。18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第14集,也就是从小说《齐马蓝》改编的——《齐马的作品》。
《齐马的作品》导演罗伯特·瓦利(Robert Valley),曾经导过35分钟的动画短片《梨酒与香烟》,讲述一个自我毁灭的科幻故事,入围了奥斯卡。巧的是,画风相近的《齐马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我毁灭的故事,只不过这次主角的自我毁灭实为一场重生。

举世闻名的艺术家齐马曾接受过生物手术,身体不再受到生理限制,每个机能都达到完美,可以穿越赤道飞跃银河汲取来自宇宙的灵感。他的创作也从人物升级到宇宙,从油画到壁画再到突破星球体积的庞大装置,艺术价值日日攀升。但从某天起,他的每幅新作上都会出现一个深蓝图形,且图形面积不断增大,直到有一天他推出了全蓝的壁画。齐马蓝从此而生,每个人都在猜测他的创作缘由之时,他宣布即将公布自己的最后一个作品。
齐马在金盆洗手之前接受了“我”的采访,“我”惊讶地了解到齐马并不是被改造为机器的人类,而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机器人,而齐马蓝则是最初作为泳池清洗机器人时齐马主人泳池瓷砖的颜色。最终,在大众的注视下,齐马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作品——他拆解了自己,去掉了高级智能的部分,重新体验泳池清洗的工作并体会到简单的快乐。他说:“My search for truth is finished at last. I’m going home.”

短片所改编的小说并不长,同样也是以记者凯丽为第一主人公视角切入,有大量的交代性旁白带着插叙讲述齐马的成名史。短片将齐马刻画成一个黑人形象,他的原主人也从男人变成一个女孩,可能是出于平权考虑。而原著与电影最大不同在于小说中齐马第一次作品里出现“齐马蓝”是一个偶然颜料失误,而短片里,对“齐马蓝”的追寻是齐马有意为之,宿命论的意思被淡化后,主题呼之欲出。

《齐马的作品》的主题是短片最出彩的地方。当身体与思想都极大丰富后,智能体会走向何处?我们一直谈论机器人主宰人类的末世预言,然而当人工智能穷尽一切,对方莞尔一笑的答案也许正是“回归本来”。其实非理性主义常常是引起存在主义讨论的母题,但在西方哲学得到的佐证并不多。也许可以借海德格尔的说法,人生在世“此在”的基本性质是一切的基础,而在齐马获得更高智慧之前,他的本体正是那个泳池机器人,那是他拥有智慧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开始,记忆的开始也是他生命的开始。
其实,齐马拆除高端智能,变回泳池机器人的自杀式行为非常富含东方禅宗的意味。禅宗曰“实相”,即事物的真相与本然状态。禅宗认为众生都有“实相”,这也意味着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而若要成佛,众生需明心见性,破除妄念,才能见其本真。
上天入地的齐马见到了世间万般震撼,终于顿悟,原来【我即真理】。参破这一禅意的齐马甚至还发发慈悲,顺手摆渡了凯丽的灵魂(这也是齐马不是道家仙人的原因)。不过,齐马的结局倒非佛教悲苦涅槃,而是更像道家一样获得了无为之乐,重新作回一个泳池机器人,在有限的泳池感受到使命给自己的无限自由。他完成了海德格尔推崇的人类梦想——“(机器)人,诗意地栖居”。一个结合东方哲学的西方机器人,终于获得了艺术的永恒。

《齐马的作品》如是讲述了一个高度智慧机器人克服精神危机的故事,其中,“齐马蓝”的由来与“齐马”自己的身份是这个10分钟短片中最重要的两个悬疑点。“齐马蓝”仿佛是《公民凯恩》里“玫瑰花蕾”一般的存在,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揭示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而“齐马”这位大艺术家其实是机器人的真相,这也不禁令人想到《银翼杀手》的悲剧。(可能90%赛博朋克科幻片都可以relate to《银》哈哈哈!)
短片舍弃了关于凯丽备忘录助手的内容——原著中凯丽已经活了一千年,“机体觉记忆在七百年前就已经到了饱和点”,作为记者,备忘录助手帮助凯丽存储记忆,获得绝对真实。齐马说服凯丽摆脱备忘录助手,被记忆稍稍篡改的回忆让凯丽重获人性,“他希望能够帮助某个人向前进”,这才是齐马接受凯丽采访的原因。这一情节帮助我们更加明确齐马最终work out的哲学里记忆对于存在的重要性——《银翼杀手》的母题之一,自主记忆方为人。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过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银翼杀手》中活了4年的复制人说完这段话便宛如圆寂一般诗意而悲剧地死去,幸运的是,齐马不需要“被退休”,也并没有陷入常见的身份迷思,人或者机器,都限于某种program,记忆可移植,生命有长短,关于人性的定义本就无解。齐马的艺术说明,这一切也许敌不上“回家的诱惑”。


《齐马的作品》以俯视镜头开始、以俯视镜头结束,第一个镜头凯丽乘坐的气垫运输机从左向右将海面分开与结尾化作泳池机器人的齐马从右到左的运作十分对称。这样的上帝视角让所有人都成为包括凯丽也参与的“齐马的作品”的观众。
这不是机器人的命运,而是人类的命运。游泳池宛如充满羊水的子宫,邀请每一个迷失的灵魂回归母体。也许现在你还未准备好,但如果有那天请别害怕,你知道这是你自主的选择,你选择了自由不以悲剧收场。
---夹带私货---
关注微信公猪号【丧气话】,和我尬三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