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命运并非已有定数,而是由你我自己选择的

对于80、90后的人,印象里的哪吒应该是那个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的英雄人物,又带着一抹悲剧色彩。
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却来了一次不小的颠覆。

01. 哪吒 VS 李靖,父子关系的颠覆
原著中,哪吒是官宦世家的不肖子,与父亲李靖的关系很紧张。故事发展的矛盾主线更多的是所谓的家庭矛盾引发的,所以哪吒的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其本质是反封建家长制。
而电影中,李靖变成了为孩子健康成长而上天求解的慈父人设,与我们之前先入为主所认识的原著和其他影视版本中的李靖形象有一个大反转。
观影时,看到两父子之间这种感天动地的父子情,甚至让我有点难以想象这是在说哪吒和李靖二人。
作为父亲的李靖,白丁起家,毫无根基,为了家庭拼命工作,尽自己所能努力陪伴孩子,希望弥补因为之前确实而失去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一点像极了很多在职场打拼的所谓中产的人设。
电影中有一段剧情让我印象深刻,殷夫人跟李靖说“辞职陪孩子开开心心过三年……”相信这也是很多身处职场的父母在面对一些严重问题时的下意识反映。不同在于,电影中李靖可以代替儿子遭雷劈,现实中的父母却少有这种机会。
作为中产阶层,李靖夫妇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平安长大成人,平安过日子,别闯祸就行了,一如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在得知孩子时日无多之后,更是没有过于奢望,只要能“平安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甚至,作为父亲,李靖已经准备好替儿子去死。
嘴上强硬,内心深爱,现实中父亲的形象汇聚到李靖这个人物形象上,真的是打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02.龙王 VS 敖丙,望子成龙岂能尽如人意
再看龙王对儿子敖丙,要求就完全不同。
龙族作为豪门大族,即使没有灵珠转世的情节,敖丙也是为继承家业,光耀门楣而生的。
而敖丙自身软件和硬件条件都非常到位,龙王也并非只想让儿子度过一个“健康、衣食无忧的人生”。剧中也交待了,龙王要儿子敖丙完成的是龙族翻身的志向,为此每位龙族成员扣下自己两片鳞做成甲胄送给敖丙。
不夸张的说敖丙身上的担子很重,只成为一个好儿子是远远不够的。可惜这个儿子也不愿意听父亲的安排。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态。只是想法虽好,但有的时候却未必尽父母之意。
当然,我并不是在批判望子成龙的想法是错的,因为很多时候错的是你“望”的方式。以后的路终究要孩子自己去走,比起妄加干预,或许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给他们正向的引导才是更好的做法。
03.一流的父母,会允许孩子走自己的路
儿子3岁时,我问他“你喜欢爸爸吗?”,当时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稍微长大一些后他才告诉我原因,他要喜欢妈妈。
在孩子心中,有一个阶段并不知道可以同时喜欢父母,以为只能选一个,况且在男孩心中好像父亲是他们一生的对手——每样都要比一比,从上学、工作再找到女朋友都不愿意听从安排。
与此相对,父辈却很愿意尽其所能尽量为子女安排未来,从胎教、上学上补习班再到安排工作,安排相亲,即使这些在接受者看来会逐渐变成多管闲事。
电影中,哪吒和敖丙并没有听从父辈的安排。
哪吒把护身符撕碎,不需要父亲替自己死,敖丙则没听父亲的安排为龙族振兴出力,而且是与哪吒一起扛了天雷,肉身消散只保住原神。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更像是在讲述两位“叛逆”少年的成长故事。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拥有独立的生命,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各自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