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设计┅一场高潮的文化革命的显影

首先:
“史上最丧哪吒”
接近全部的90后带动了一种新型文化潮流——“丧文化”,于是各大互联网平台为了吸收流量开始泛滥各种关于“丧”的元素。“丧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缩影,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90后会喜欢“丧”这个标签。而《哪吒》作为商业电影,选择了最丑最丧的形象进行炒作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
“抢了妹妹男朋友的敖丙”
用言情梗写兄弟情是近些年来影视作品的惯用手法,男性作为了欲望观看对象。但这是一种不与主流对抗的方式边缘性的存在,以十分弹性的方式展现和对抗数千年来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哪吒》的团队抓住了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文化进行角色人物的改造,通过网络文化营销影片。
最后:
“能斩妖除魔的娘”
随着资本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有消费能力的女性在新的数码时代的文化结构当中位置上升,大多数创作者也以此为题创作各类女性形象崛起的作品。哪吒的母亲与“花木兰”不同的是她改变了故事的权力逻辑和行为逻辑,作为一个真正具有女性内在逻辑的存在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像大蒜呦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