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四十”,不惑与惑?

40岁的邓超,终于不再拍那些“屎尿屁”了。
《银河补习班》聚焦父子亲情和家庭学校教育话题,在这个史上最严格的审查暑期档,成为了关注和话题度最高的影片。豆瓣评分6.2,及格了。
对三度联手的邓超和俞白眉来说,这是他们导演生涯里最好的一部。



01
邓超+俞白眉=烂片?
《银河补习班》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
有人叫好,它能让观众在一个个段子里发笑,也能适时地放出催泪弹,让观众笑中带泪。内容也成功引发了社会话题,有着小人物心酸历程和不服输的那股劲儿,又带着喜剧元素,观影过程不会枯燥沉闷。

也有人看了打一星、二星,更有观众说要打0分。
毒鸡汤、新八股电影,对教育制度和一些教师的丑化,以及“邓超+俞白眉=烂片”的固定印象,也让邓超的这部新电影招到了很多质疑。
“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差,就觉得教育制度有问题”
“学校和老师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敌人是贪玩和懒惰”
“母亲说儿子笨,街坊都是小人,徒弟靠不住,教导主任坏透了……唯独马皓文善良淳朴,为大家背锅。”
“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竟然叫父亲放弃他的理想。事实证明这教育太失败了,你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的教育比别人高级?”

不管口碑好坏,《银河补习班》无疑成为暑期档的票房赢家,首周票房4.27亿,以目前话题度拿下超10亿元票房指日可待。
也许观众没忘《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时的吐槽,但今年的暑期档确实没几部可看的电影。
作为普通观众,要说《银河补习班》是一部烂片,我会犹豫。
看的时候,我确实笑了,也哭了。一部能让人笑又让人哭的影片,无法单纯说是烂片。
看到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为了儿子——教导主任口中的“坏学生”,提着刚出狱的蛇皮袋自信的打赌,期末考试结束儿子的成绩能进年级前10。这段很燃。

马皓文卖血、为了保护儿子被小混混殴打、洪灾里对孩子撕心裂肺地寻找,他对马飞说,“桥会塌,但爸爸不会塌”,身为男人,默默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一切不公与打压,很催泪。

电影时间跨度很长,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足球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大洪灾,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串起整个故事,《亚洲雄风》、《渴望》、《走四方》、《弯弯的月亮》、《快乐老家》、《当年情》。这样的设定,很真诚。
儿女双全的邓超,在这部电影中用力的说教着中国教育的种种,他想把现实中不可能的“白日梦”,放到电影里,就实现了。正是这份过于的理想主义,让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批判。因为,现实比电影艰难的多,对于专业的影评人来说,更期待用现实主义的痛楚,真实拨动观者的内心共鸣。

高中时期,我遇到过同样被班主任批评“不求上进”的男孩子,最后的结果是,他被自己的父亲从学校带走了。
这个男孩子曾经学习很好,然而,突发了一场病,导致他耽误了学习进度,在个人努力无果后,他开始自暴自弃。学校老师的冷漠,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轻视,最终,这个男孩子辍学了。
每每想到这个,我总是为这个男孩子惋惜,现实比电影残酷的多。
这个男孩子的处境不如马皓文、马飞父子更惨——但现实是,仅仅一场生病带来的影响,就葬送了男孩的教育生涯,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我不知道他最终的人生会怎样?期待能像电影一样有个美好的结果。

豆瓣有网友评论说:影片看到了一股特别特别努力想做好,但就是才华达不到的心酸。
我不知道俞白眉和邓超看到这句话后,会怎样回答,但我想说:邓超作为演员,比导演优秀的多。
02
好演员,烂导演
邓超一直不甘心单纯做受人摆布的演员,他一直想用作品,从“烂片导演”里翻身。邓超身上有股狠劲,这股狠劲在演员身份上非常令人动容。
出演张艺谋《影》时,一人分饰两角,狠毒老练、枯瘦如柴的都督子虞,身材挺拔健壮,在绝境中杀出一条出路的替身境州。
邓超需要在3个月内先增重20斤,然后再用两个月快速减肥40斤。


5个月内,邓超在增肥、减肥中交替,进行“魔鬼式”训练。



尤其在减肥阶段,邓超在15天内暴瘦10斤,两个月下来剪掉40斤。
拉伸肌肉,疯狂锻炼需要消耗大量卡路里,但邓超减肥期间,每天吃的都是营养师搭配的以下套餐。


最终,由83KG的壮硕“境州”瘦成63KG的枯瘦“子虞”。
这种疯狂训练,让母亲和妻子孙俪都担心不已。
“我的妈妈每天都会觉得我会在那里晕倒。”尤其在拍子虞戏份期间,邓超拍摄一段结束后,都要躺在那里,靠巧克力补充能量,歪在那里的样子,看了令人心疼。


邓超拍《烈日灼心》时,辛小丰这个角色有一场“死亡”戏份,除了注射液体是葡萄糖,整个注射场景都是真实的。
当时负责注射的是医生,镜头从扎进手臂到液体推进血管,慢慢转移到脸上,注射了三管,“整个过程像死亡直播。”

邓超将辛小丰“死亡”的戏份演的逼真,拍摄时一度让在场人以为邓超“死掉”了。
曹保平导演也评价邓超,他在《烈日灼心》里的饰演的警察辛小丰,奉献了“世界级水准”的表演。

邓超一旦入戏,很难把自己与角色区分,拍辛小丰死亡时,他一度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逃犯,一度出现心理阴影。
邓超在拍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时,里面有一场为了保护证据吃避孕套的情节,邓超拒绝了道具,采用实物拍摄。

不知不觉,邓超在大银幕上为观众献上了这么多角色,但真正让邓超踏上大银幕的是与冯小刚合作的《集结号》
赵二斗是电影里的男二号角色,这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解放军军官,年轻气盛,指挥果断。

这个角色,让邓超从《少年天子》里的皇帝专业户、《幸福像花儿一样》里的高干子弟专业户,一改过去小荧屏固定标签,走上大银幕。
还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及提名金鸡奖。


可见邓超在演员上的天赋,虽与冯小刚有过“摩擦”,但冯小刚也曾表示选邓超来演赵二斗也是看中他身上的军人劲儿。
但对于邓超的导演身份,没有大导演从没正面认可过,甚至合作过有些恩怨的冯小刚,还曾暗讽,“综艺电影和段子喜剧糟蹋了电影。”
张艺谋比较温和,他曾对邓超开玩笑说,“你就好好演戏吧,不要抢我们的饭碗,中国不缺这个导演,缺你这样的好演员。”

观众喜欢演员邓超,却不喜欢他个人导演作品里的那些角色。
梅远贵、莫非里,这些角色虽然是事业上的loser,亦或混混,看似定义了小人物形象,但全程不是与漂亮美女谈恋爱,要么就是跟高智商低情商的女学霸相爱。


到了《银河补习班》,依然没能跳出这个套路。
他给马皓文安排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老婆——儿子的班主任小高老师。
蹲过大牢,出来后又没一份体面的工作,还到处陪着孩子看航展,一路游山玩水,这样一贫如洗的“二婚”男人,遇到优秀单身女性青睐的几率有多大?

对邓超来说,这可能是他喜欢的表演风格,也是他曾经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对观众来说,看着违和、尴尬。
就像张艺谋所说,演员可以有自己的导演梦想,但还是希望掌握住导演的技能。
张艺谋没正面评价邓超作为导演的能力,但也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都可以去尝试,现在演员转导演很多,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还是要看作品,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作品能成功。”
《影》拍完后,邓超还要走了张艺谋的导演椅,激励自己好好做导演。
03
40岁邓超,惑与不惑
1979年出生的邓超,现在40岁了,正式迈入了中年之列。
40岁的男人都有怎样的焦虑呢?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后来就发现激情对中年人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是一个牌坊,守得住忠烈,还要做得好婊子。”
对邓超来说,家庭上,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妻子孙俪也是荧屏视后,两人在演员上实力相当,没有“男强女弱”后的出轨危机,也没有“女强男弱”的吃软饭嫌疑。
邓超40岁的生活状态,是很多同龄男人羡慕的。
但作为父亲,他有自己的焦虑,他会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女儿有不舍遗憾想息影,但现实中他又不能舍弃。

作为演员,邓超有《烈日灼心》《影》这些实力代表作和角色,但在奖项上,邓超似乎又欠缺点运气。
别说像王千源、王景春、段奕宏这些同时期的男演员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这样的奖项了,国内的金马奖、金像奖,他总是“擦肩而过”。

段奕宏曾与邓超一起合作《烈日灼心》
作为演员,邓超是众生里的佼佼者之一,张艺谋、周星驰、曹保平这些大导演都喜欢跟他合作。
再看同期的黄晓明,尽管也有《中国合伙人》《大汉天子》《琅琊榜2》这样的代表角色,也拿过影帝,但依然在个人演技路线上迷茫挣扎着。
资本上玩转的风生水起,差点栽了跟头,但黄晓明依然想在“演员”的身份上证明自己,邓超在演员上的评价和成就,对黄晓明来说太难得。

年纪更大点的陈坤,也是公认的演技派,更以“厂花”花名有一大波颜值粉,但谈到40岁这道坎,也会有年龄渐长的危机感。
他试着接受拒绝过的电影角色,还重回电视剧拍了《长盛天歌》,有口碑无水花。

邓超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和压力,但他的压力多在“导演”这个身份,如何摆脱”烂片导演”的形象。
邓超在前两部个人电影里的表演,让观众反感的程度,可能就跟同时期的黄晓明,早年老是沉浸在表演“邪魅狷狂”式角色一样,令人喜欢不起来。
两度被骂被嘲,邓超应该也意识到这种角色塑造和表演方式上的问题。
所以,在《银河补习班》里,他的处理更“隐秘”了。

他的焦点不再聚焦个人喜好上,而是立足在父子亲情和家庭学校教育这些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问题上。

邓超表演的马皓文,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耄耋老年,角色表演上没人挑毛病。
三部电影下来,邓超跟俞白眉合作的作品,最大问题出在剧本上。
剧本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和源头,没有好的剧本,演员很难发挥他应有的水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邓超曾执着喜剧,他喜欢周星驰、金凯瑞、卓别林、憨豆那些喜剧大师的表演,他会看《摩登时代》感动落泪。
“其实那是我的初衷,我一切的初衷。”
他渴望得到认可,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

但态度上,邓超是认真的。
“邓超认真地拍了一部烂片。”对于这样的评价,邓超是失望的、落寞的、焦虑的。
但从《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到《银河补习班》,邓超的作品有进步,但导演的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
看看年轻一辈的文牧野,拍出的《我不是药神》,邓超肯定有过反思和研究。
《银河补习班》还算不上邓超导演的翻身之作,但一定给他和市场改变了些什么?
剪辑师曾问邓超和俞白眉,“再剪20分钟,排片多票房高,保留下来147分钟,不利排片。”
“还能说什么呢,就147分钟吧。”邓超做了他认为最好的决定。
在商业与艺术面前,邓超选择了艺术,但决定导演能力的不是这20分钟,而是更长的对于生命的体验和提炼。
不过,对于邓超来说,导演生涯还很长,毕竟才40岁。
PS:有没有喜欢剧本的小伙伴啊,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造梦东方电影】,后台回复【导演】或者【188】即可免费领取剧本课程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