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隐忍与自由的成长

时代的隐忍与自由的成长
银河补习班,其实说的不是补习班的事,而且和补习没有半点关系。老套唐突的煽情,完全为了人物成长而存在的情节设置,唯一可值得人们表扬的就是勾起了,80、90后的对于自己儿时的记忆。
那么这部戏到底好在哪里呢?一个含冤的老工程师,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一个爱孩子又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母亲,一个单纯又鸡贼的继父,一个初出社会的满血实习老师,一个凭借应试考试改变人生的老教导主任。这么一群人用1990到2019年三十年间,共同的成长。父亲是第一次当父亲,儿子是第一次当儿子。父亲知道,人生的终极目标——箭靶,才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而在实现这个终极目标之前,一切的努力都只是拉弓的过程。也许这故事讲的有点太过于俗套,但从电影中将自由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解答。父亲银河的补习班从不给孩子任何的答案,而是将父亲自己人生的感悟都传导给了儿子。
父母没有办法左右孩子的人生,考试与成绩不是人生的最高峰,也不是成功的火车票,更加不是人生的终点站。拥有一个自由的,可以自由选择的灵魂才是最终的箭靶,有能力选择作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自由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最终的终点。
像是海明威说的:“你可以将我打倒,但是绝对不会将我打败”,而父亲的话:“我建的桥塌了,但我从来没有塌下”,于是贯穿儿子整个人生的那句感悟才会出现,“爸爸:我像你一样,永远不会认输”。
姜文曾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真正自由的人,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灵魂可以控制肉体的欲望,只有摆脱了肉体欲望控制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自由。”
一切开挂的人生都是源自独立的思考和灵魂的自由。我不希望儿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只希望他能够活成他自己最喜欢的那种人,可以自由选择过自己最想过的人生。
80、90后此时正在从原来的儿子角色慢慢变成了父亲,从那个第一次当儿子的儿子变成了第一次当父亲的父亲。我们会让我们的后代变成什么样的人?等有一日,儿子对他的儿子说:“我的父亲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了这个银河的世界。在这个浩瀚的世界观中,我可以自由选择,过我自己的生活。”
这正如这个时代的国家一样,从隐忍的三十年,变成富强,文明,强大。我们有自信去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让一切学习的经历都变成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目标。
Ps:整部戏适合爸爸和儿子一起看,你会发现,爸爸在抹眼泪,而且也在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