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很宝贵。开玩笑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告白》马了很长一段日子了,磨蹭到去美帝之前才终于腾出时间看。还没来得及查资料,只能先泛泛而谈,罗列自己的感受,其他的后续再慢慢补上来)
我是思维跳跃的那种人,思绪像星状射线一样,从一个起点散射开来。所以观影过程中,无数个似曾相识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班级里被隔离的异类是《another》,因微小的动机而杀人是《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法律为恶作辩护是《我们与恶的距离》……人性的幽暗死角、法律的究极目标、恋母的古怪癖好……一桩桩一件件构成了《告白》所呈现出来的图景。
电影善用闪回和插叙讲故事,将隐藏的镜头和故事情节在后文抛出,形成更大更强烈的对比反差:夕阳下接吻的少年少女,像闪着光的动人童话,但下一帧,就会变成黑暗幽森的室内互相屠戮的仇敌;一开始说孩子是被包包电击致死的,后来又说其实是被小直投入水中溺死的,最后揭露,孩子并没有昏死,在被投入水中之前,她睁开了眼睛;北原那双从背后搂住修哉的柔软胳臂,变成了在冰箱中和剩菜啤酒一同冰冻的残肢;没有被引爆的炸弹,被引爆的炸弹,没有事故的结业式,爆炸了的实验室……所有庞杂的图景像最后爆炸时的碎片,在我眼前纷繁绽开。
重新理一次故事脉络:修哉的母亲是有无限潜力的学者,但是在生下修哉之后,无法在修哉身上找到她所期待的才能,所以最终选择抛弃修哉,离开家庭,重新开始研究。被母亲抛弃、否定,缺少母爱的修哉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逐渐扭曲,为了引起母亲的关注和肯定,他不择手段:开自己的网站、做发明、虐猫、拿奖,但是拿了奖的他依旧得不到母亲的关注,因为在那一日,报道他得奖的报纸被少女杀人案件挤占了版面。所以他决心做一件真正轰动的伟业:那就是杀人。他挑了一个在他看来无知但又可以对他言听计从的“傻瓜”做傀儡,这个人是同班的下村直树。他们随机选中了班主任森口的女儿作为受害者,打算用修哉发明的包包杀死她,但孩子并没有真正死去,可是直树因为受修哉的刺激,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失败品”,可以做到修哉做不到是事情而选择将本可以活下来的爱美溺死。事情后来被森口发觉,她在离职之前,在班上做了个讲话,将修哉和直树以“少年A”“少年B”的匿名代称,向班上的学生吐露了女儿被害一事,并宣称在A和B两人的牛奶中加入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
从此之后,修哉和直树就成了班级中被隔离和霸凌的对象:一是因为他们杀人,二是因为他们可能感染了艾滋。顶不住压力的直树在下学期不再来学校,长期请假;修哉则继续上学,并被班上的学生欺侮霸凌。这一学期,班上的班导也换成了天真热心的寺田良辉。他因为被森口误导,而坚持每周和班长北原美月去给直树送资料,这种探访不断加剧了直树的心理疾病。同时,北原美月因为不欺负修哉而成为班上同学霸凌的新对象,被人按头与修哉接吻。这使得美月与修哉越走越近,他们拥抱、接吻、在屋顶上吹风,似乎是恋人一般的存在。美月也向修哉揭示了自己的秘密:她也在研制各种药品,准备自杀。
修哉与直树的两条线同时推进着,直树线最终以直树妈妈企图与直树一同自杀,但反而被直树杀死结束。修哉这边则更加惨烈,修哉与美月同处时起了争执,美月反唇相讥,坦言修哉胆小恋母,最终被修哉杀害肢解,冻在冰箱里。修哉选择在结业式上引爆炸弹,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网站上记录了过程,被长期监视其网站的森口所获知,森口拆掉了炸弹,送到了修哉母亲那里。所以,故事的结局是,企图伤害无辜者献祭的修哉反而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母亲,森口的复仇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