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被提醒罪恶的存在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爱,死亡和机器人》,最近这部美剧被安利了无数次,今天下午下班后刷了几个小时一次性看完了。看完后第一感觉是真牛x,其中几集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自己之前观影量的局限,所以这篇影评可能无法在联系过往经典的影片来唤醒大家熟悉的记忆,但我依旧相信每一部影片中表达的共性能成为你我交流的符号,通达人性,启发想象。
《爱,死亡和机器人》现在已经第一季完结了,共有18集,一集最多也就十几分钟,契合了快餐观感下受众惜时如命的特征。每一集开头都以小时候看过的游戏小元素昭示文脉与主旨,每一次的精准匹配就像是梦中无意下的巧合,却创造了无限的思考与惊喜。

恐惧下的重生
第一集是《sonnie‘s edge》讲述的是一个有过被性侵的sonnie用猛兽竞技的方式撕毁那些渣男的自以为是,粉碎他们用钱能就为所欲为的野蛮。猛兽噬肉兽用精神连接的方式感受了sonnie的痛苦,在格斗竞技中还原连接了sonnie被性侵的过程。最后奄奄一息的胜利是恐惧赋予的战利品,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但其实黑帮派头的秘书道出了真相,并不是所有女性像sonnie一样有勇气和魄力去战斗,为了安全,她们会每时每刻害怕和担忧,在畏缩中过活。是什么支撑着sonnie时刻保持仇恨和战斗,其实是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对生命的恐惧指导精神,在性爱出卖中保持警惕,时刻备战。第一集的图标是爱、战斗、蛇,各自代表着性、死亡与暴力。其实,“蛇”的象征有很多,无论是蛇蝎心肠的无畏优势,还是古希腊传说中的欧律诺墨女神的蛇身造人都象征生命延续的化身,是为了未来而苦心经营创造希望。

死亡之城的翻案
第二集《three robots》用了三个不谙人情世故未来机器人的视角解读了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灭亡的罪状。

在机器人的视角中,没有代码,没有发明专利的人类用篮球的弹跳来娱乐,循环奇怪的摄入饮食逻辑,发明网络交流猫猫的图片,与可能伤害自己的动物和谐相处。


甚至在机器人的眼中,人类建造核武器的初衷是为了消灭尽可能多的人类,越快越好。在人类的死亡之城中,人类的灭亡是自取的,是他们的狂妄结束了他们的统治,在相信自己是一切的造物主的自以为是中破坏环境,不用核武器就已经接受的大自然的惩罚。这是亘古不变的环保话题,也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困境,在机器人口中,这是罪有应得的。



这一集中不仅提到了人类的罪状也涉及了一项目前人类仍存在争议的话题,那就是科技到底是在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我想这个话题可能只有时间才能解答。科技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是人工智能的使用,AI变脸的模拟到片中对猫基因的改造,都是科技和进步的追求。在《爱死机》中可能或多或少地揭示了编剧对人类改造基因地态度,用灭亡来付出代价。但是如果在联想后果也畏缩科技,将科技进行封闭,那也不利于人类地发展。其实人类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促进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现在地信息时代,这是成果。技术理性与人文感性的博弈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一个无解的题,人类想要取胜,就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把握科技,用好科技,未来可期。
到底谁在注视着谁
第三集《the witness》是我最喜欢的一集。片头的图标的隐喻暗示了该片的黑色荒诞下的细思极恐。这是与观众想象力的共舞,也是对观众内心的叩问。

故事开始一个场景,女主通过自己的酒店窗口目睹了对面窗口中的一起凶杀案,在惊慌中躲避可疑凶手的追赶。在都市的漫画背景下的上演着一场你追我赶警匪片中常见的戏码。如果观片中,你将自己代入女主的角色,在几乎窒息的都市生活中,一直追赶你的凶手究竟是谁。是徒手扼杀了无数人理想的紧迫现实生活,还是在纸醉金迷的脱衣梦境与现实紧逼下矛盾缝隙中的窒息,还是自己臆想出来的魔鬼杀手。衔尾蛇图标隐喻了循环,这种凶杀的循环,这种可怕梦境的重复上演,你无法逃脱掉。上帝视角的观众可能都无法分辨究竟谁是凶手,因为世界是因果循环的,也是相互作用的,时间轴的开端可能并不是事件的开始,反而可能是事件的终点。
(PS:因为这集太值得看了,有点悬疑,所以没有过于直白地剧透)
有些征服是为了保护
第四集的《suits》打破了观众以往对“征服”这个为满足人类好胜心而无辜杀戮的刻板成见,预设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在各个保护障下世外桃源的挣扎。片头的图标奶牛预示着家园,在保护家园与人类友情的合作下,对人类之前造成的恶果进行对抗。在自然的报复中团结。可能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剧情,真正冲击我的的最后的镜头,在地球的全景中,迪蜂们正在试图突破防护障,预示未来人类的征服未完待续。“有些征服是为了保护”是这部片给我的最大感受,之前质疑人类的狂妄,特别最近在看《东宫》时看到了古代战争的无情,为了邀功,为了胜算,要付出整个族的生命。弱者效应和同理心让我对战争深恶痛绝,但可能,立场不同,“征服是杀戮”的说法就不太成立了吧。


Sucker or Idiot
第五集《sucker of souls》中利用了英语语言符号解读的奥妙,在谈话中展示了该故事的主旨。故事预设的场景是考古学家对古堡黑王子——孩童灵魂吸取者传说的考究,讲述了在误打误撞中找到吸取者,在追杀中逃亡的故事设定。故事用了大量的语言同音不同含义的词句,在表现警官的傲慢之外,也体现了黑色幽默下没有固化的万物运行逻辑。摄魂者需要在吸取灵魂后用鲜血留下十字架祭奠神灵,人类在科技的支持下傲慢无礼却在摄魂者的眼中小如蝼蚁,摄魂者会将人类驯养的猫视为神兽而敬畏几分...大吃小的社会丛林法则提醒着我们,只有努力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也能俯视众生,只有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也是确保安全。可是,循环的宇宙定律使马太效应逐渐失效,可能在固化的阶层中难以窥见一二,但时间的长河会证明经济的胜利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固化思维下的颠覆能成功吗?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打破了人猿统治的设定,而是无形的酸奶利用智慧领导世界。该故事除了讲述世界形状的颠覆,更是隐含了人类的短板。是虚荣下的自以为是,还是智慧被碾压后的忠心服从都是人类人性的回归和落脚。该故事也引发观众想象,如果真有外星人,无论形状多么怪异,只要在智慧上能超越人类,那么人类都会甘心臣服,并在智慧的庇护下奢求永远统治下的稳定,永无出头之日?



梦境与现实,哪个美好选哪个
《Beyond the Aqulia Rift》的故事始于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遭遇,在各异的行星轨迹中遇险是一种常态,如何保持希望?
周公梦蝶还是蝶梦周公都梦幻了无定数。无论结果如何都是美好的希冀的投射,无关主体,只在乎内容。可能在险境中,唯一能够安抚灵魂的,只有永远留在美好又虚幻的泡沫梦境之中,在人性的裂缝中求生。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一部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句台词,特地翻了出来。
可能我们会以为梦是虚幻的,但谁又能证明呢?人类在追求现实快乐中涉足精神的需求,只要能满足,只要是美好的,那个就是我们追求的现实。


被误读下的本能
《Good Hunting》是较《证人》之外第二喜欢的故事设定。其实从影片中的画面风格中,也能看出《爱死机》跳跃的场景设定。没有固化在西方的文化中,而是在东西结合下讲述人类的共性。《Good Hunting》将东方聊斋中的狐妖与西方的机械碰撞,对以往狐妖惑人真相抛出,真正的惑人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后的报复。狐妖想要的是在屋檐上伴着月牙跳跃,在森林中狩猎。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态,也改变了人性。男人开始出现只对机器性奋,天然的动物被改造成无机的机械,狩猎求生的本能异化成对男性无理的惩罚。
自然生态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类自以为是的发展,实际上确实在虚荣繁华掩盖下的退步。学会生存,无论是现代还是未来,这是第一前提。

底层弱势的报复
《The Dump》聚焦了垃圾污染回收的问题,也反思了被上层阶层视为垃圾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和人性。对于一个在垃圾场出生、成长的底层人而言,垃圾是斑斓是其一生的底色,即使外界世界很美好,即使外面很缤纷,那些人只能畏缩在属于自己的蜗居中享受属于自己的喜悦和想象。这可以是阶层固化的悲哀,也是现实的常态。


想起之前《肖生克的救赎》中,一位入狱几十年的罪犯保释成功后在晚年重获自由,但在无法融入的社会挣扎中自尽。可能《掩埋场》给观众看到了格格不入的两个世界,而对掩埋场的收编可能是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征服。
在结局里,我很惊讶底层群体的反击,感叹他们的残忍与无情。但其实在以往他们没有能力作主时,他们受到的打击和压迫积攒了他们反击时的强暴。从不提倡以暴制暴,但人性的报复心永远会在权力压迫的细缝中苟且偷生,生生不息。
国家面前没有种族差别
《Shape-Shifters》讲述狼人为了国家、责任和荣誉加入军队,在遇到人类的不理解和唾弃下依久坚守心中对国家的责任。但他们不做走狗,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情义。




实际上,国家的安给予人民的除了稳定的生活,还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如果没有尊严和人格,那么也无法称之为自由。这一集中跨越了种族的界限,在不同视角下解读相同的自由、责任标准。在矛盾冲突中提醒人类,尊重每个物种的尊严才是维护和平、保持团结最好的态度。

牺牲为了最大的保全
《Helping Hand》是Alex在太空完成任务中突遇危险,在氧气瓶受损,生命堪忧之时,自毁一只手,利用抛掷手的力量反回驾驶舱的故事。其实该故事涉及的还是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取舍问题,是个人英雄主义下的牺牲,也是东方集体利益下的妥协。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我不想发表任何意见,因为这是一种立场的考量,也关乎场景的设定。但片中,用了最极端的场景,给了最满意的答案。


美好中隐藏的危机
《Fish Night》历时性地再现了沙漠的本来面目,在每一帧的可设屏保的画面中,颇有宫崎骏的风格,在美好中藏着小哲理。无论是《千与千寻》人性迷失,还是《你的名字》的时空奇缘,都是对人自身的叩问。

《鱼之夜》在梦幻的灵魂之旅中还原了猛兽食人的残酷,在窘境中窥见美好。《爱死机》没有血腥暴力还原,而是一种冲击后色彩的变幻。警惕所有的美好,因为美好总是伴随着危机。

心跳下的幸运
《Lucky 13》还原了中东战事。在战争频发的时代,每一个战机都是战友,陪你出生入死,感受你的心跳和惊心动魄。《Lucky 13》讲述了一台13号的老人战斗机在经历了伤亡战争后被视为不幸,却在能在新指挥员的尊重下,体现自己的灵性,保士兵安全。


其实挺讽刺的,士兵之前因为战机经历的伤亡为战机定义为不幸,殊不知这种不幸和苦痛是战争带来的,而非战机。这种自欺欺人的为物赋予各种标签,是否就是现在称之为信仰的扭曲。

Less is more
《Zima Blue》也是我最喜欢的剧集,无论壁画色彩蓝色的冲击,还是齐马蓝的执着都是一种感动。


齐马在艺术上的造诣曾经让他迷失了自己本来的初心,他从外界的宇宙探索,从自身的过去反思,寻找自己本来的面目。齐马对蓝的创作和延伸,是对他生命底色的描摹,也是对追求一件事到达极限的伟大。

最后,齐马在认清自己的初心后,在自己最后的作品中进行自我拆除,清扫了原本掩盖他初心的一切繁华,成为泳池中的清洁池砖的机器人。认清初心,回归初心,在少即是多的真理下抵达精神的丰盈。走得太远,别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盲点是成功的关键
《Blindspot》是在抢占货物的场景中,看清盲点是完成任务的关键。谁能隐藏住盲点,迷惑敌军,谁就有最大的胜算。拷贝大脑的设定是最大的惊喜,异化的脑洞结合兵法的三十六计成为获胜的秘方。

循环下的人类文明
冰箱里藏着整个人类的文明,人类文明在冰河世纪中发源。追古溯今,人类文明起源结合着传说的色彩,讲诉人类的伟大。同时,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人类又心生期待。《Ice Age》从快速的时间观中利用小的切口,奇妙地还原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从远古时代、工业社会到自相残杀地信息核能时代,人类文明进步在时间长河过程中留下痕迹,却也在自我残杀地毁灭中回到原点,无限循环。


创造历史的多元宇宙
平行宇宙存在与否对于一些有着奇妙幻想地科幻爱好者一直在争论的焦点。《Alternate History》中用可选择的时间轴选择结局的多元宇宙的搜索引擎完成了对这种幻想的后续更新。通过对希特勒的多种死亡场景,改编历史,讲述历史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某个英雄或者人物的存在或出现,一些人物可能会影响或决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却无法改变历史发生的必然,颇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为爱而战
一首乡曲是抚慰伤口的良药,是黑暗中前行的精神食粮,更是浴血奋战时的心中最美的寄托。《The secret war》是为人类犯下的秘密错误而战,也是每一个士兵心中的秘密希冀而战,但这场战争终成不了秘密。


结语
《爱死机》用18个小故事,从不同的场景回首不同的人性。人存在着恶,无论是生而存恶,还是凝望深渊后留下恶的阴影,过程如何,结果是,恶都残留于人性之中。18个场景就像18 场梦,在夜深人静之时叩问自己,为了立场,为了荣誉,是谁注视了谁,自己是如何忘却初心,是否为了残暴和阶层的不公而征服,是否还有自己。
人需要被提醒罪恶的存在,暴力美学下的《爱死机》能给予最大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