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影评 (157)

LUZI 2009-12-14 01:20:55

像青年人一样去思考,去生活

前些天在凤凰网上看到一个对韩寒的访谈,是一段节选,大意是韩寒认为当下的中国没有青年人这个群体,只有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开始为房子和婚姻寻求稳定生活的准中年人,他们被迫提前进入中年人掌控的社会并像中年人那样纯熟的思考,稳定的生活,他算是比较幸运的青年人,因为进...  (展开)
小斑 2009-10-05 17:02:43

安导,请恣意

安导(递上话筒),请问你在生命中错过了谁吗?啊啊,不要想用腼腆的笑蒙混过去啊,我很肯定你是错过了很重要的人吧,你知道电影是不会骗人。 不过我不认为安导一定错过的就是男人啦(虽然以他最近拍片的迹象来看……),只不过相比于男女间的关系来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多少是...  (展开)
冯凝 2009-12-07 16:55:16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音乐之外。并无新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文/冯凝 Taking Woodstock,重点在Taking。与之前在文艺青年群体内大火的《海盗电台》,甚至《几近成名》相比,这部与音乐关系密切的电影并不那么具有音乐电影的特质,甚至全片没有出现任何一段超过1分钟的音乐演奏段落,伍德斯托克也仅仅被弱化为一个叙事背景,不知李安导演...  (展开)
杜边生 2011-02-16 23:28:37

童话而已

常规来说,一本伍德斯托克的回忆录,应该是包括以下内容:如何发起,如何举办,如何发展,如何结束,如何的历史地位等等。每个人物都浓缩成历史进程中的小小符号。读完之后仅能记住一串数字:1969年8月15日至17日;一个地点:纽约贝特尔镇白湖;一个历史意义:音乐创造爱与和平...  (展开)
姜虬虬 2009-12-30 08:48:36

避孕藥之后,艾滋病之前

越是的得不到的越是可愛,緬懷從未生活過的時代的風華,從來最有樂趣。69年的歐美,真是恰恰“聽起來很好”,用Dylan(此Dylan非彼Dylan,乃是愛爾蘭卷卷小黑Dylan)的話說叫:they got everything right。多少次了,多少次我也是那么想把劉海留長,燙起卷發,梳個中分...  (展开)
木卫二 2009-12-12 11:45:32

1969,音乐、和平与爱

■ 文艺补白 最新文艺片推荐 《制造伍德斯托克》 导演:李安 主演:迪米特利·马丁 相比《断背山》的人人叫好和《色|戒》的西方不亮东方亮,《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Woodstock)在戛纳和北美放映后,李安遭遇了毁誉参半的评价。真的是好坏两极截然分...  (展开)
Shuya. 2009-12-07 01:53:57

just go and see

小时候人人都被灌输了一大堆规则,成年以后会发现那些规则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亲手破坏掉。 我们一边拒绝早睡早起,一边心安理得的遗忘。一边怀疑世界,一边憧憬世界。 七宗罪里摩根弗里曼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这个世界,至少值得我们奋斗。 狄更斯写双...  (展开)
jackie 2010-06-04 09:00:45

我们爱自由,我们在路上

一位北欧的航海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航海是必要的,生命是次要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 过程,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着重描写音乐节上的见闻,所以很多认为这是一部有关那次著名音乐节的电影的人,看完后都非常失落。影片的评价...  (展开)
youyou 2009-10-05 03:15:48

李安的色彩

李安27年电影生涯里的第11个长篇。 在电影院里看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看的是早上十一点十分的早场,整个Gaumont看这个片子的大厅里只有加上我在内的三个人。买票的时候,看到了和我在一个大厅里的另外两个人,他们是一对情侣,他们在选择看昆丁的无良杂种还是选择看这部电影...  (展开)
顿河 2012-11-22 23:43:28

能垮掉是幸福的

先要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下对里李安新作的激动之情。今年戛纳,看到第六部电影,终于第一次感觉,时间愉快的过去了。 然后澄清关于此片的几个说法:1.这不是一部讲述音乐节本身的影片,全片甚至没有一支完整意义的乐队登台。2.这不是李安的第三部同志片,主角的小艳遇的确表明了...  (展开)
方枪枪 2010-03-20 14:03:18

捡了音乐,丢了电影

对于习惯了安导《喜宴》、《推手》和《饮食男女》此类中国风俗理念的观众而言,安导的《伍德斯托克》多少让人有点难以下咽入喉。 可是,不管你愿不愿意,安导还是把这部电影摆到了台面上来。 而且还凭着这部电影角逐戛纳,至于结果如何,那是后话,这里不再提起。反正个...  (展开)
林愈静 2013-11-22 11:35:11

越名教而任自然---回望伍德斯托克

十年前,我刚工作,是一个小小的程序员,是个新人,每天大部分时间读成千上万行的代码,Debug,偶尔写点新的代码,老员工小孟有天对我说,别的公司程序员都是在音乐中写代码的,据说程序员开着暖气穿短裤喜欢巨大的音箱播着《SUper Star》写代码。而我们办公室,大家穿的中规中...  (展开)
听风声音 2010-07-07 11:54:25

Woodstock什么的最讨厌了

六十、七十年代,美国有嬉皮士,中国有红卫兵。美国有Bob Dylan,中国有MAOISM。美国有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Woodstock音乐节,中国有样板戏、满火车的青年、人潮涌动的地安门广场……想来二战以后出生的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命运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一边是自由,一边也...  (展开)
歌辞 2009-12-07 01:08:47

那年夏天宁静的草场

李安说拍了六部悲剧之后他要拍一部关于幸福和希望的喜剧。《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不是一部让你笑得前仰后翻的好莱坞无厘头作品,作为一部喜剧,它的口味可能清淡了些,甚至谈不上笑中带泪、满感交集,然而这确实是一部传递幸福与希望的电影,传承了伍...  (展开)
迎风向隅 2009-12-05 23:02:02

带上伍德斯托克远行

刚看完这部李安的新作。看似随意铺展开来,却精心还原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众多细节和经典场面。 迷幻的小巴士车顶,小山丘上的泥地滑行,泡在湖里自由游骋的青年们,雨中家人的拥抱,警察头上的鲜花,无意瞥见“Maosim save Life”的标语头像,以及音乐节闪光的人海起伏,B...  (展开)
晓燕 2009-12-12 11:28:38

不拍烂片不一定能拍很好看的片

不很好看。因为还是想以小博大,小投资赚大钱?因为还是要讲家庭儿女父母成长这永恒的主题? 看过魔鬼骑士,加上这片,感觉李安不太会在大环境下讲述小人物的故事。确切的表达应该是他不适合又讲社会大事件又讲小人物的成长故事。他一想把小人物放在大环境的画布...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7条)

订阅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