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2020)

导演: 魏丹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0-11(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片长: 101分钟
又名: The Ark
IMDb: tt14456772
5星
13.6%
4星
44.8%
3星
37.6%
2星
3.1%
1星
0.9%
好于 59% 纪录片

方舟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55 条 )

热门 /  最新 / 

32 Muto 看过 2022-08-07 19:37:55

被「拍摄者」有意无意藏在纪录片《方舟》当中,不易被「大舅」觉察,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传染性的极端「病态」意识形态值得高度警惕。这类「二舅式」影片很容易流于单纯的「苦难和困境」展示,进而将苦难「解构」消解,变成一个即兴而粗糙,具体而真实的审美对象。登上「方舟」的人是谁?是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当事人吗?事实上,通过创作发放「赎罪券」消费当事人及子女们的苦难,创作者拿到了《方舟》入场券,而且获得了「部分... 被「拍摄者」有意无意藏在纪录片《方舟》当中,不易被「大舅」觉察,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传染性的极端「病态」意识形态值得高度警惕。这类「二舅式」影片很容易流于单纯的「苦难和困境」展示,进而将苦难「解构」消解,变成一个即兴而粗糙,具体而真实的审美对象。登上「方舟」的人是谁?是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当事人吗?事实上,通过创作发放「赎罪券」消费当事人及子女们的苦难,创作者拿到了《方舟》入场券,而且获得了「部分西方评委」认可和鼓励。讽刺的是,子女明明知道,她们用「攒的」钱、机器和「治愈系」药物,在「上帝」摄影机的凝视下维持着一种终究会破灭的「不死」神话;但在西方基督文明对东方人如此「单向度」灌输和渗透下,祈祷大舅能意识到,他用「借的」钱、人和场地,在「人民群众」手机的监督下守护着一种表演给他者观看的孝道。 (展开)

89 大妇女 看过 2022-08-10 19:41:29

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10 王绛绿 看过 2022-08-23 08:22:19 四川

姥姥在病痛折磨下发出的呻吟,痛苦扭曲的五官,作为外人都不忍卒睹,导演却可以数次特写。消费亲人之心昭然若揭。

79 Jin 看过 2020-12-07 00:35:13

这种十分个人的影像作品很难冷血地去评论其中的人物、技巧和冲突什么的。对人生苦境的展示想必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所以我只能吐槽一下宗教了。遵循律法就能得幸福,不遵循就被诅咒或者得不到幸福,恰好是我们不去信这种神的原因。

60 薯本华 看过 2020-12-07 04:24:47

用理性克制的iPhone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实,却丝毫不放弃对形式美感的追求。1:1的画幅,黑白色处理,是对技术局限的规避,也是超越,电影是局限的艺术。老人过世后儿女关于选用民俗还是基督教式葬礼的争论是悲痛的宣泄,也是对信仰与命运的终极质询。画幅由此处展开,犹如上帝敞开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旁观这一出一大家子为自己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的人间悲喜剧。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人显得尤其脆弱,中国传统大家庭结构下的亲... 用理性克制的iPhone镜头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实,却丝毫不放弃对形式美感的追求。1:1的画幅,黑白色处理,是对技术局限的规避,也是超越,电影是局限的艺术。老人过世后儿女关于选用民俗还是基督教式葬礼的争论是悲痛的宣泄,也是对信仰与命运的终极质询。画幅由此处展开,犹如上帝敞开了全知全能的视角,旁观这一出一大家子为自己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的人间悲喜剧。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人显得尤其脆弱,中国传统大家庭结构下的亲情与孝道,个体在临终前的尊严与死后的去处,真实的病痛与矛盾的信仰,作者将这些宏大的命题放入巴赫的D小调管风琴协奏曲中,任由观者的思想与眼泪一同流淌。爱是人到中年事事不如意的舅舅烙在逝去的老母亲额头上的吻,是持摄影机的人在葬礼上竭力克制哭泣时的沉重呼吸。 (展开)

> 更多短评 1055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方舟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臭球 2022-08-06 14:58:12

“对我也一样,那是黑夜。”

无奈之举,遂决定公开我的纪录长片《方舟》的正片资源以求自救,片源请直接私信我,欢迎转发扩散。 2020年初,我的姥姥病危,当时正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家人们在医院里轮番上阵照顾姥姥。时常认为姥姥如我半个母亲,从三个月一直带到我上学,如今回想起来,那巨大的爱与温...  (展开)
深焦DeepFocus 2020-11-30 21:04:55

新冠蔓延时,他用iPhone记录下失去姥姥的全过程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DFA)近日公布首批片单,中国青年导演魏丹创作的《方舟》(The Ark)入围 Luminous 单元,并于11月在 IDFA 举行全球首映。本片由视幻文化代理海外发行及电影节版权。 《方舟》是一部私密,且又能引...  (展开)
会点儿电影 2022-08-17 17:05:46

希望,是一扇彩色的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公众号后台收到了魏丹导演的私信,他公开了自己的纪录长片《方舟》的正片资源,希望我们能帮助他让更多的人看见。 于是我看完了这部非常私人化的影片,甚至找到了当年看《囚》和《吉祥如意》一般的感受。 不得不说它确实值得被看见。有些故事,因为真实而震撼。 张秀花,病重的...  (展开)
布列锡 2022-08-12 13:26:14

向内塌陷的呼吸

看的过程一直想起一些已经离世的亲人朋友。 《Coco》 里说,人在天国其实还活着,但会二度死亡,天国里的人依靠俗世的人记住他们,每淡忘一点他们就消亡一些,直到俗世的人再也不会想起他们,他们就会第二次去世。因此,时而想起那些已离开的人,就像给他们充电一样。 但记忆是...  (展开)
走了 2022-08-20 11:41:04

仿佛预见了自己更惨烈的结局

我想我仿佛能理解为什么不让在影院上映了,在分级制度没有建立之前,让每个普通人通过纪录片的形式直面自己今后可能面临的结局无疑是很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承受能力,这部影片几乎是每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缩影,但是至少影片中老人的子女都有兄弟姐妹,大家能在困境中相...  (展开)
作者张亚龙 2022-10-24 12:22:46

给他一部手机,他将还你一个“方舟” 《方舟》魏丹导演交流 ——山西之光 / 自在观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初见《方舟》 魏丹:最初我知道《方舟》一定过不了审查,但是我又不想让它就这样烂在手里,所以就想如何被更多人看到呢?正好那段时间跟蒋能杰导演聊了一下,他是最早的“网盘导演”。聊完之后就决定就试一下,但是自己推广这个工作是非常繁琐且庞大的一个工作。有点像愚公移...  (展开)
anita 2022-08-19 22:07:32

心疼导演的心血但我看得很难受

理解导演在纪录过程中尽可能的客观、诚实。可能是我太脆弱,觉得生理不适,隔着屏幕我仿佛都能闻到医院病房空气里那种屎尿血和消毒水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就算是我的家人我都没有办法直面那一声声哀嚎、抢救时的慌乱狼藉,我总会回避那些画面希望给家人保留一些人的尊严,因为医...  (展开)
s-AVE 2023-08-23 00:37:57

唤起了曾经痛苦的回忆

纪录片《方舟》 片子一般,但是让我想起了很多家里的事。奶奶住院那年恰好是新冠第一年,转院没多久后国内就开始管控,从检查发现癌症晚期到最后离世仅仅半年不到。当时用钱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奶奶是离休干部,报销率高达90%以上,但是由于头一次全程照顾癌症患者加上病情恶化...  (展开)
江湖马扇子 2022-08-31 00:58:41

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其实和新冠疫情没多大关系,就是一个将死之人和她的家庭。 老人沉重缓慢的呼吸、微弱但是无休止的呻吟、卡在嗓子眼里的浓痰、像黑色树皮一般粗糙的咳嗽、瘦成棍子的小腿、像鱼的腮盖一样跟随呼吸一鼓一瘪一开一合的两腮和喉部、抓住什么东西就狠狠攥住不愿意放开的长满皱纹的手...  (展开)
抛开书本 2020-12-04 04:18:37

看了这部在疫情下拍摄至亲的纪录片,再也止不住泪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最近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一部华语纪录片打动了我。 《方舟》是魏丹导演在疫情期间拍摄的一部关于家人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在IDFA的Luminous单元展映,因为其疫情时代相关的主题,也受到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 然而疫情本身并非影片的主题,而是作为宏观背景...  (展开)

> 更多影评 32篇


讨论区   ·  ·  ·  ·  ·  ·

希望观影的可以私信导演! 来自团团子 3 回应 2024-04-18 16:23:52
想知道葬礼后续的结果 来自_地上有橙子 1 回应 2024-02-24 09:24:08
为什么豆瓣标注101分钟,实际只有83分钟,实际版本... 来自土人 26 回应 2023-11-06 05:04:23
还不错吧 来自奚斯 2022-09-26 12:52:16
关于画幅的变化 来自季明 1 回应 2022-09-07 12:16:14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10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方舟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