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儿的影评 (39)

Настя 2019-06-22 02:26:05

未结果的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后遗症】 战争结束后第一个秋天的列宁格勒。 集体公寓的厨房里,爱慕伊娅的男邻居对她说,伊娅这个名字在希腊语中是紫罗兰的意思。“紫罗兰,多美的花啊!” 他一边殷勤地重复着,一边伸手去揽她的腰。她立即躲开了,高瘦的身子抱紧了裹着大毛巾的帕什卡。 谁都看得出她很爱...  (展开)
看电影看到死 2019-11-07 17:49:21

今年最好的俄罗斯电影,导演才28岁

看死君:有影迷曾说,每年最值得收藏的一份电影清单,便是各国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片单;虽然只能部分同意这个观点,但绝大多数申奥片,确实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年度佳作。 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改名为“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后,各国的申报也已于10月初宣告收尾,当时我们还...  (展开)
小学生任赢赢 2023-09-15 22:37:16

后战争时代的女性图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刊登于2020年3月《南方人物周刊》)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改名后,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可谓群英荟萃。其中,俄罗斯90后导演康捷米尔·巴拉戈夫的《高个儿》颇具大师相,受到了热切关注。这部作品,此前已经在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导演奖以及...  (展开)
圆首的秘书 2020-02-02 16:39:24

一个关于胜利的难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年,由康捷米尔·巴拉戈夫执导的影片《高个儿》代表俄罗斯参加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前身是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尽管今年强手如林,但于笔者而言,《高个儿》仍有很大希望凭借其高超的导演水平和强烈的视觉呈现进入最终的短名单,最终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巴拉戈夫作...  (展开)
蓝泥巴 2019-06-21 10:01:36

意象和表达里的列宁之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阿芙乐尔电影院的老影厅里赶上了临回国前的最后一场《дылда》的放映,真是极为幸福了。算不上座无虚席,影厅里凑齐了俄罗斯的老中青三代加上我一个“门外汉”;很是折磨感官且不老少皆宜的片子;两个半小时下来直到银幕再次跳出影片的标题,有种很彻底的如释重负。 “д...  (展开)
几点奔马 2019-11-05 17:56:45

一片荒原,唯有女性独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发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在寂静中消亡,还是在黑暗中挣扎? 俄罗斯电影《高个儿》向观众抛出一个莎士比亚式的命题:To be, or not to be。 电影聚焦的是二战之后苏联士兵们的生活,其中两位参加过二战的女性成为了故事中的焦点。毫无疑问的是,导演巴拉戈夫对战后重建的美...  (展开)
亿万同人字幕组 2019-08-13 20:25:44

《瘦人》:战后苏维埃满目疮痍的日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eanpole (Dylda): Disturbing scenes of postwar Soviet life 《瘦人》:战后苏维埃满目疮痍的日子 By Clara Weiss 17 July 2019 The second film by 27-year-old Russian dirtor Kantemir Balagov, Beanpole (Dylda), gained praise at the recent Cannes Film Festival wher...  (展开)
pd 2021-01-22 12:17:58

《高个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令我惊讶的是导演要在一部影片里同时处理众多在当代文化议程中主要且重要的主题:女性与身体,LGBT,安乐死,代孕。更令人惊讶的是,导演居然没有搞砸。各个议题都得到了充分细致的发展与呈现,并将故事带入合乎情理的结束。 导演很聪明的选择了二战后这个时代背景。只有战争这...  (展开)
罗宾汉 2019-11-17 15:54:40

色彩的运用像是一种费尽心思的解谜游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戛纳新宠儿康捷米尔·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的第二部作品,浓重艳丽的色彩依然是视觉风格的主导,再加上极其细致工整的美术布景,令人物角色犹如行走在一幅幅油画之中。这种美学取向相信是这位新导演最拿手的个人标签。然而,相比起惊艳的处女作《亲密》,这部在色彩上...  (展开)
Chloe 2021-05-09 01:12:04

超出字数限制的短评-苏俄电影的情怀

7.3分吧。电影弥漫着工整学术气息的浓郁的战后创伤气氛,把文字一样的苦痛文学搬上了大荧幕,苏俄电影的情怀👍 但剧情有些过于散和慢,让我不禁疑惑,真实生活的节奏确实是如此之慢吗?And,看电影时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和我们国家好像啊!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是Lesbian类型...  (展开)
Sparkle 2020-04-06 10:52:22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痛苦中,看到彼此就像看到希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目前在网络上看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几乎都聚焦在战争创伤和苏联的社会生活上,我觉得这是典型的男性影评人写出来的影评。因为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个电影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女性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战争中的女性,和挣扎的人性。电影中的女性之间的爱情是服...  (展开)
阿三 2023-03-26 08:55:52

底色的悲

苏联电影《裂爱》,油画式电影,每一帧画面都是红绿交织,流淌了两个多小时的红与绿,巴拉戈夫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对整部电影的语言有着近乎天才的掌控力。 讲苏联二战后的第一个秋冬之交的人与事。看见了不一样的战后社会,一个退伍女兵在退伍之后进入了医院工作,闲暇之余就...  (展开)
2022-07-13 07:21:51

战后,找回正常的路却往往很难正常……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想写的第一句话是,主动发起战争的人,真的是该下地狱,以为战争打赢就赢了吗…… 我们常常对灾后重建乃至战后重建抱着美好的愿望,可愿望只是愿望。 战争中出生的娃娃,好容易有口饭养活了,甚至不知道狗这种生物是怎么叫的,因为狗在战争中已经被杀光了。影片中这样的一个娃...  (展开)
了不起的李女士 2021-01-07 13:23:20

希望和因希望被困于当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eanpole〉译为《高个儿》,它花了2个多小时讲了战后那些难以重建的内心墙壁,它们一次一次坍塌,而我们仍扒拉着这一地碎石,分不清什么是希望什么是因希望被困于当下。 被医生、家庭放弃的伤兵,打安乐针后,吸食这人间最后几缕女护士吹给他的烟。无法生育的战时营中女性,...  (展开)
凉心评 2020-12-10 08:32:55

俄罗斯电影《高个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高个儿》俄罗斯电影,电影原名《Beanpole》,直接翻译为豆杆,也作为瘦高个子的称呼。1945年的列宁格勒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饱受摧残,每个人都在努力恢复平静。1991年出生的康捷米尔·巴拉戈夫受诺贝尔文学奖阿列克谢耶维奇1984年出版的小说《战争中没有女人》启发,力图在电...  (展开)
他他 2020-10-17 11:58:27

[Film Review] Beanpole (2019) 7.4/10

The sophomore feature of emergent Russian filmmaker Kantemir Balagov (born 1991), BEANPOLE’s spatiotemporal juncture is set in Leningrad immediately after WWII. Its title refers to the sobriquet of Iya (Miroshnichenko), a pale, blonde, rangy nurse working ...  (展开)
张沦 2020-08-12 18:29:09

高个儿——笨拙,不协调,时而还会灾难性地卡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关于色彩 导演自述: The reds and greens signify a battle between rust and life and between trauma and hope. The colors also signify birth and life. 导演在色彩处理上显然有想法,但这想法并非内生,充满了刻意。色彩的隐喻和主题并没有很好的结合,所谓形式上的探索...  (展开)
水蛮子 2020-07-27 23:37:37

《高个儿》的努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才经过战争施虐的列宁格勒城(现在改名为圣彼得堡),高个儿伊雅(维多利亚·米罗什尼琴科 Viktoria Miroshnichenko饰)在战场上由于重伤而留在战时医院里为护士照顾医院里伤残的士兵。她还带着一个在前线战友的托她代管的一个小男孩。很不幸的,有天伊雅旧病复发而整个人发僵...  (展开)
只是存在 2020-07-03 02:07:45

苏联同志

俄罗斯电影 高个儿 被贴上了同性的标签。最近很排斥贴了同性标签的电影,因为很容易做成传统的男女关系,然后为了博眼球,加拍一些小电影的画面。 讲真,很恶心! 同性是一种选择,只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选择会面临诸多压力。好看的是这种非传统关系面临的压力。在这个越来越...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9条)

订阅高个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