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特雷姆的影评 (31)

大老师 2022-09-13 23:13:51

《乌斯特雷姆》:一个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另一个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另一个人? 一个阶层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另一个阶层? 电影《乌斯特雷姆》通过一个作家的尝试做了回答。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作家想要写有关失业者的书,为了体验不稳定生活的不安感,她伪装成被丈夫抛弃、二十多年没有工作过的失业者,谋得一份清...  (展开)
吴玫 2022-11-28 22:04:56

《乌斯特雷姆》:如果作家真的一落千丈做了清洁工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因为主演是朱丽叶·比诺什,才会去欣赏法国电影《乌斯特雷姆》,原因嘛,导演埃玛努埃莱·卡雷尔为什么要给电影安排一个我们读起来特别费劲的片名? 电影好看,就去按图索骥——原来,这是根据弗洛伦斯·奥贝纳斯的小说《乌斯特雷姆的码头》改编而成的电影。那么,将片名意译成...  (展开)
潛微 2022-09-29 18:12:52

女神新片,残忍又真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段时间,一位叫做王柳云的清洁女工火了。 来自湖南农村的她,在北京打工。因为喜欢在工作的女厕所里画油画,她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但是让王柳云觉得别扭的是,这些媒体,要不就是带着俯视的眼光给她贴标签。例如,尽管她已经在城市工作多年,但依然被很多媒体称为“老...  (展开)
淡写清欢 2022-09-18 15:07:13

上流阶层对底层人的共情值得感动吗?

开头我差点就信了,结局很讽刺,作家为了写书找灵感体验底层穷人生活,被发现后很尴尬,其实是她的同事“朋友”很尴尬,可以说是恼羞成怒,结尾作家开签售会,还把曾经一起打工的同事们也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们都请来了,大家还都大度的聊天还买了她的书,和她闹掰的“朋友”想见...  (展开)
素心 2022-01-24 08:50:24

底层的愤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出于对“精英知识分子体验底层生活”这个设定的兴趣而观影,但是刚看完时有点失望。 表现底层工作辛苦的画面甚至让我感到无聊——这些辛苦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资阶级在生活中隔离了它。正如你在路上每天经过的一个乞丐身上的臭味——如果愿意走近他,你每天都可以闻到。既...  (展开)
都令 2023-12-31 17:26:05

写书,出电影,但议题接着下一个议题

大龄空白期找工作以及刚开始工作的一段,演的很真实,似乎真的离重新融入社会还需要点适应。(写书,描写真实,而有人认为她不应占工作名额(即使她自己说一旦长期合同就立即停止),而且也理解不了(因为她有她原本的生活,而那些在这里工作的人再厌倦这里也不可能离开这里的...  (展开)
Carrie 2023-11-20 08:27:30

社会分工不平等,让人们失去友谊的基础,分裂成两个世界

电影通过聚焦清洁女工,揭露了社会分工不平等的现实矛盾。尽管揭露现实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总会引发一些思考带来一些改变。 片中,比诺什饰演的作家,为了调查法国的高失业率现象,决定做清洁工体验生活。她假借的身份是会计,一直在丈夫经营的公司里工作,“负责收钱和购物”,...  (展开)
爱读诗的军军 2023-07-15 14:49:37

你永远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自己生活的亲历者。

——20230712天堂电影院观影之《乌斯特雷姆》(又名《失业风暴》) 《乌斯特雷姆》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88部电影,也是我到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130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665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一女共七位影迷在天堂电影院观赏。 一本好莱坞关于...  (展开)
半岛虚狼 2022-10-04 14:21:10

其实这一切有意义

真好看吖,故事和人都好看,朱丽叶.比诺什太深情了。可是在那种掩盖之下得到的真情,又能走向何处呢?“这没有意义…”这是她在影片结尾对那两位“清洁好友”说的话,于是,电影就在清洁工黎明的班车上结束了。或许她们在想着“作家清洁工”说的意义。生活的前方依旧破碎不堪,...  (展开)
时空记1994 2024-05-24 12:02:00

一位知识分子的伪善,和她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知识分子经常会关注一些关于底层民众的问题,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时候经常面对这样的质疑: "他们是真的关心底层人民的生存境况,还是只是在站在高处俯瞰,并将此作为收敛名声和财富的工具?" 这是一个很犀利的问题,也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 埃马努埃莱·卡雷...  (展开)
凌风 2023-11-25 06:59:53

不需要你的怜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家隐瞒身份求职打工,为了写一本反映清洁工的书,与一个三孩母亲名叫克里斯蒂的清洁工交上了朋友,隐瞒的身份被作家的朋友无意揭穿了,克里斯蒂大为震惊并与作家反目。作家书出版了,克里斯蒂也理解作家为了工作,但影片结尾她希望作家与她一起再一次走入地狱般的游轮做一个...  (展开)
eflysky 2022-10-27 08:33:36

乌斯特雷姆|还在埋怨996,带你见识一下老外的人间地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开始,女二就急匆匆的闯进了某机构。 办事人员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第一,要先问好,第二,请别插队。 潜台词大概就是,你礼貌不? 说实话,个人也很反对粗暴的插队。 但莫名其妙,对办事人员的“礼貌”,也感觉不太舒服。 接下来的另一位办事员,更加有礼貌。 没预约...  (展开)
浪浪山小妖 2022-10-20 08:07:55

体验贫穷,是个伪命题!

以前和一位长辈一起吃饭,他说他不喜欢吃南瓜。60年代的时候,天天吃南瓜,现在一口都不吃。 还说了这么一句,你们这些年轻人,感受不到饥饿的感觉。 就算你们一天、两天不吃饭,你知道自己第三天会吃到饭,不会饿死。 真正饥饿的恐惧,你饿了一两天,第三天的饭还没有着落。 ...  (展开)
把噗 2022-09-04 14:10:19

看不见的底层,不愿被看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其一:女作家写不出书,为求生存,沦落为清洁女工,这段意外经历重新赋予她写作灵感,让她重获名声。其二:女作家为写书,扮演“卧底”,潜入清洁女工群体内部,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了一本新书。哪种方案更好呢?前一个方案可以真实展现作家“高风险”的处境...  (展开)
无常 2023-11-21 21:28:44

两个世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央六给的片名真的很精准——两个世界。 不得不说这个译名对于影片的理解和概括远远高于《失业风暴》,失业风暴是比诺什扮演的作家想要写的作品的主题,而不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从影片的一开始就可以看出Marianne Winckler和Chrystèle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为了获得工作咄咄逼人...  (展开)
NatNatNat 2023-02-16 13:52:55

真心跨越不了的是社会阶级的鸿沟

女主在社工这里想要找一份工作,社工根据她的情况推荐她去做清洁工,于是她开始学习并实践,遭遇了第一次的解雇…在她得到了帮助拥有了车之后她再一次来找到社工,我们才知道,她其实是一名作家,她到这里是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后面她参加了一些聚会,成了邮轮清洁工,并真...  (展开)
中场自由人 2022-10-18 00:22:39

阶层的隔阂应该如何打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家伪装成清洁工人去体验他们的真实生活,从而写出更加真实和动人的底层人故事。作家这种选择说真的其实无可厚非,且更应该佩服作家的勇气和专业程度。这样真实的作品一旦得到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对于清洁工们而言绝对是有益,所以最早发现真相的那个人并没有拆穿,反而帮助...  (展开)
拉普拉斯 2022-09-21 14:58:26

对比是件有趣的事

关于大萧条,英国拍了一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法国拍了一部《乌斯特雷姆》。像极了这次英法两国在🦢污战争中的表演,保守刻板的那个,关键时刻冲在了最前面,浪漫随性的那个,反而不露声色蓄势待变,甚至首鼠两端。关于共情,还是需要设身处地,而非角色扮演。建议两...  (展开)
小陈同学 2022-09-17 13:22:44

不同背景的人真的没有办法做朋友吗?

答案是,真的很困难。 就像Marianne和Chrystèle一样,因为Marianne需要找到一个工作,而Chrystèle需要车来接送自己回家,她们决定互相帮助,后来也有了很多共同话题,也渐渐成为了关系很好的朋友,但是这样的关系其实真的只能称为萍水相逢,而绝非真正的友谊。真正友谊必须建...  (展开)
管轩 2022-09-08 22:14:58

两个世界

《乌斯特雷姆》也被各地翻译成“世界之间”、“失业风暴”等等。因为感触不一样,所以名字各异。一个作家为了反应失业人员就业的疾苦,隐瞒身份去找工作。她初始根本无法忍受不公和羞辱,之后再真正感受了尘埃的生存艰辛。期间和那些清洁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当这些同事知...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1条)

订阅乌斯特雷姆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