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青年 Мальчик русский (2019)

导演: 亚历山大·佐洛图金
编剧: 亚历山大·佐洛图金
主演: Vladimir Korolev / Mikhail Buturlov / Artem Leshik / Danil Tyabin / Sergey Goncharenko / Filipp Dyachkov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http://lenfilm.ru/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2019-02-10(柏林国际电影节Forum单元)
片长: 72分钟
又名: Malchik russkiy / A Russian Youth
IMDb: tt9681728
5星
4.5%
4星
37.2%
3星
48.0%
2星
9.4%
1星
0.9%

俄国青年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俄国青年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9 条 )

热门 /  最新 / 

6 Chardonneigh 看过 2020-11-21 03:04:35

音乐学家戴维·艾文曾说,“俄国风味的东西,它保持得再好,也不过是场梦幻罢了”,佐洛图金必定深谙这句话的含义。他选择拉氏遗作《交响舞曲》第一乐章的前奏部分作为全片开场,开篇即随下行音阶迸发而生的激昂主旋律是对生命力的体现,配合行军士兵,无疑达成了最好的声画呼应。而电影相对柔软美好的桥段,则选配了拉氏《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部分,洋溢俄罗斯民歌气质的旋律在温情里透出些许沉郁,仿佛是对从戎少... 音乐学家戴维·艾文曾说,“俄国风味的东西,它保持得再好,也不过是场梦幻罢了”,佐洛图金必定深谙这句话的含义。他选择拉氏遗作《交响舞曲》第一乐章的前奏部分作为全片开场,开篇即随下行音阶迸发而生的激昂主旋律是对生命力的体现,配合行军士兵,无疑达成了最好的声画呼应。而电影相对柔软美好的桥段,则选配了拉氏《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部分,洋溢俄罗斯民歌气质的旋律在温情里透出些许沉郁,仿佛是对从戎少年不幸遭遇与纯真流失的感叹。电影最后高潮部分则几乎将所有的声音素材进行了杂糅,包括剧情人物的台词及音效,《交响舞曲》第一乐章前奏部分,《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更悲壮有力的华彩段,以及在演奏现场收录的乐团成员人声片段。配合蒙太奇的独特魅力,声画处理将时空壁垒打破,悲天悯人的观影情绪整合后达到最高潮 (展开)

3   看过 2019-04-17 16:24:02

【2019年4月17日-北京电影学院-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标准放映厅】 原本交响乐与战争的结合是个非常好的创意,但奈何导演完成度低,根本没有挖掘出两条平行线的更多可能性,仅仅停留在音轨的平行处理。 唯一的亮点在于爆破戏还可以。 (后期ADR实在是糟糕,字幕翻译更是离谱)

3 不知情大街 看过 2020-07-21 19:21:24

全程无字幕,奇怪的是居然完全看的懂,荧幕上发生的情节仿佛都经验过,那么熟悉,所以即使没有语言也能从角色们的语调动作猜度发生了什么,这种经验一部分可能来源于人类普世的生命体验,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以前看过的电影,如《一一》里说的是电影延展了人类的生命,我们没有打过仗,却都明白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是电影让我们与那些一战东线的俄国士兵保有了共同的经验,我们乃巴拉兹所说的人类普世语言的使用者,感谢电影。 这部片... 全程无字幕,奇怪的是居然完全看的懂,荧幕上发生的情节仿佛都经验过,那么熟悉,所以即使没有语言也能从角色们的语调动作猜度发生了什么,这种经验一部分可能来源于人类普世的生命体验,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以前看过的电影,如《一一》里说的是电影延展了人类的生命,我们没有打过仗,却都明白打仗是怎么一回事,是电影让我们与那些一战东线的俄国士兵保有了共同的经验,我们乃巴拉兹所说的人类普世语言的使用者,感谢电影。 这部片子在影像风格上很像索科洛夫,调色、滤镜、(绘画式)边框、变形这是索科洛夫通向人类精神世界的门径,是他建立风格的法宝。认为影片是双线叙事绝对是一种误解,乐团排练与战争故事的关系不是叙事蒙太奇,“而是将主题和主题翻译成了一个声音共鸣室”。 最近这个片子出了字幕版本,可以重看一下。 (展开)

0 把噗 看过 2020-04-30 09:27:51

相当于黑白与彩色有声片交汇于某处中间点。

5 胤祥 看过 2019-02-12 09:25:19

#69thBerlinale# 论坛。也是惊喜之作!导演是索科洛夫高徒,影片有一个新颖迷人的部分声画分立结构,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一战时一队俄国士兵在对德前线中的遭遇,主要人物是一个因毒气失明的新兵;其二是交响乐团排练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舞曲的过程。初看像是乐队正在为一部苏联老电影录制配乐,不过看了一会儿就能意识到这是两组完全无关却又彼此精确镶嵌的视听文本。摄影深得索科洛夫神韵,但是两... #69thBerlinale# 论坛。也是惊喜之作!导演是索科洛夫高徒,影片有一个新颖迷人的部分声画分立结构,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一战时一队俄国士兵在对德前线中的遭遇,主要人物是一个因毒气失明的新兵;其二是交响乐团排练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舞曲的过程。初看像是乐队正在为一部苏联老电影录制配乐,不过看了一会儿就能意识到这是两组完全无关却又彼此精确镶嵌的视听文本。摄影深得索科洛夫神韵,但是两组文本互相嵌套又互相打断彼此的方式实在太迷人了:乐队排练的时候音轨上仍有电影部分的对话和音效,电影部分也能听到乐队指挥的调整命令,以及成员的对话和笑声!参考片有[士兵之歌]。当然男主角的塑造其实可以再好一点。 (展开)

> 更多短评 109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俄国青年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Caraxes 2022-10-30 21:41:59

战争剥去了他的眼睛,现在要夺走他的耳朵!

小男孩是如同一个冒昧的闯入者的角色进入军营的,闯入的性质赋予了他士兵的身份,也成为他各种不幸遭遇的来源。第一次的闯入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影片开头男孩说明自己进入军营的理由是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这是一种隐晦的编导话语,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指涉着关于一战的政...  (展开)

> 更多影评 1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俄国青年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