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三季的剧评 (152)

菠菜 2018-08-12 11:35:38

如果老谋子当时坚持一下,林妙可命运会不同吗?

这事没人知道。 林妙可这个事情到底该怎么处理?张艺谋其实也说不上来。 他只是说清楚了为什么这样安排的前因后果。 他觉得林妙可唱的问题不大,但是技术团队认为音准差,还是需要换一个。老谋子还特地请教了国外的团队,来判断这个算假唱么。然后大家巧妙的用了个“这算一个情...  (展开)
古尔齐亚 2019-06-25 23:06:58

那个独自起立退场的张艺谋

许知远这个访谈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像一个拼图游戏。 或是有意,或是无意,每一期访谈节目,就像一个拼图的过程,需要观看者把散落在前前后后的各种信息,重新拼合,就能读懂。 张艺谋这期,就是这样。 世人对于张艺谋的诟病,或者说不是诟病而是好奇,集中在两点: 第一,为...  (展开)
2018-11-16 01:47:28

唐诺:假的东西撑不久,但撑久了就会变成真的。

第七期十三邀,来的很是时候。看完那会儿,哭得很难受。因为感动,因为向往。 正好前几天看过唐诺老师在访谈文章里(https://mp.weixin.qq.com/s/9esP0fwjjFiAglwPF_j4uw)提到,读者分三种,假的读者很快散去,少数核心的真正读者在每个年代数量都差不多的少,而编辑要争取的...  (展开)
hyt 2018-11-17 22:47:58

唐诺

本季触动最深的一期,甚至看到结尾处有些发抖。 尽管有几期嘉宾也很有意思,但似乎屏着呼吸看完的总是这类回归自身,探寻处理同自我关系的议题,陈嘉映那期也是。 记录部分对话。 “很早就认识一件事情,生活的很多繁华面,看起来好像各种可能性,但是以我的能力所及来讲的话,...  (展开)
阿布鲁齐 2018-09-08 21:53:28

十年后,我们成了十年后的愚民

从张艺谋 李宇春 王石,第三期铺展开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他们身上都正好带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当然节目重点应该不在此,但是我想值得思考。 这三个人都曾经或者仍然是公共舆论的受害者。换句话说,没有错,却被要求道歉的人。 张艺谋之前被曝光没有执行计划生育的事...  (展开)
卡尔维君 2020-06-07 20:24:06

读书并不能改变我们啊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许知远对话音乐家王健一集中,许知远问王健怎么理解 一个人的审美和他的价值判断能力之间的关系。 王健这么回答: 说的太对了!其实读书并不能真正改变我们! 看到这里想起了很久以前看《社会契约论》的译者何兆武先生的一本极有意思的小书《上学记》后记中的一段话: 看书如看...  (展开)
Heureusement 2021-07-18 23:29:47

当老许用提问拓展自己的世界

不得不说,许知远的采访和提问越来越好了,少了尴尬,多了从容。少了尖锐,多了理解。前面几期有点儿记不得,就先写写这两天看的一些想法。 采访徐冰这期,讲到现代人缺乏对文明的判断力。他拿金陵十三钗举例子,说技术上很好,没有问题,场景,精致的颜色,但它就讲了一个妓女...  (展开)
Freshcream 2019-06-23 15:15:34

十三邀片头文案

每一次对话 都是一次意外的相遇 彼此探测 不可避免的不安 以及自然到来的释然 它令你重审自我 一些时刻更坚定 另一些时刻则充满怀疑 它也催你追问生活之意义 它也促你观察生活之矛盾 告诉变化的时代 与个人意义危机的并存 只有更开放的对话 更多元的思考 才能追寻一种兼容之道 ...  (展开)
狐狐_狸狸 2018-10-16 12:09:58

第五集,寻找谭嗣同---历史迷雾中的重力

1898.6.11--2018.9.22 戊戌变法120周年。曾经的百日维新。 而再前推三十年是1868年明治维新。一直想,是要从戊戌变法向明治维新看过去,还是从明治维新看过来。东方文明究竟是在怎样的一个临界点上发生巨变的。 以及,是以彼时看现代,还是要以现代看彼时。自然,人是站在现在...  (展开)
溪柴 2018-09-26 12:31:19

《十三邀》王石对谈许知远 | 当缺少这种扩张,生命也该结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世界上宗教最混杂的地方,许知远与王石开始了他们的聊天。整个《十三邀》拍摄的时候,景物时常变幻,印象最深刻的大致有三个场景:广阔的特拉维夫建筑群,沙滩上戏水的以色列青年男女们,夜晚海边漫步的两人。 广阔的特拉维夫建筑群 在拍摄的一开始,许知远便为整个拍摄定下...  (展开)
茶姐姐治愈花园 2020-07-21 22:38:07

十三邀第三季|分集评分及最佳单集笔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十三邀的老粉,我总结出这个节目的两种打开方式: 1、能接受许知远的谈话风格、理解他做节目的初衷,因此对每一次对话都抱有好奇心; 2、对许知远无感甚至反感,只是对谈话对象感兴趣,就挑单集来看。 我自己属于第一种。所以我的评分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评价标准主要是...  (展开)
开门trortd 2018-10-06 12:43:46

情系许知远2:对话李诞

嘻嘻哈哈说真话的得与失 其实李诞的技巧我们都是可以发现或听说过的。真话往往带来麻烦。有的人能做到沉默,可不愿沉默的人也有很多。其中一部分为人温和的,发明了暗示。一小部分狡猾的,发明了半真半假,比如李诞。还有更小一部分搞起了谜语和咒语。李诞为真话加装玩笑的尾巴...  (展开)
小葵🌻 2018-08-31 18:11:56

不喜欢精英式的视角,但却喜欢许的执着

徐知远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兴起,精英文化式微之时。许这一群人的精英焦虑就凸现了出来。我不喜欢精英文化那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无人能懂的傲慢。相反,大众文化之所以兴起,流行文化之所以受宠,它都是有原因的。 印象最深的是采访马东的那期,马...  (展开)
红小生 2023-03-12 20:18:09

搞什么?这一集《十三邀》差点把我给看哭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十三邀》的第七季在这个月初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虽然我是没有那许多急切期待,毕竟我才刚刚以龟速看完了第三季。 《十三邀》是我最喜欢的访谈节目,没有之一。可能因为喜欢,所以看的速度就非常慢,毕竟这不能像看剧恨不得一口气看完而一天连刷好几集。毕竟是不一样的内...  (展开)
Russell_Li 2018-09-10 19:42:52

答非所问的一次采访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接近一个小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李宇春常常答非所问。 这个从前十五分钟的问答就可以看出来。 最开始,李宇春分享自己对艺术家的感受,说发现自己没有那些旺盛的生命力。 许知远就问:你什么时候意识到你没有这种旺盛的生命力? 李宇春的第一次回答说的是是对自身的认识。 ...  (展开)
卡尔维君 2020-03-05 22:02:23

天下“第一”读书人,阅读量制霸全国无人能敌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唐诺精彩部分记录 《尚书》我把它之为中国古代最神圣的声音、最伟大的声音。 《易经》它是一种统计的概念,当时所能够得到的人处境的百科全书。 《春秋》最有趣的是,它可能是中国第1次有名有姓有据的一个人把一本书完成。孔子做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写出了...  (展开)
安永芽衣 2020-04-21 15:29:14

人文主义 vs 工具性(尤瓦尔·赫拉利:我不提供答案)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Fiction,是赫拉利一直提到的概念。“他向读者提供概念。”许知远这样评价。也许对于许知远,这是一次截然不同的观点碰撞,一场概念和人文主义的碰撞。 我之前发现,语言文字具有诡辩的特性。这不是什么贬义词,利用得当可以叫做说服力。但是在这个视频,我又有了新的发现,逻辑...  (展开)
肛门漩涡 2022-01-28 20:32:54

看许知远 带着偏见

很难讲对许知远的感觉,毕竟你看这节目,不管采访谁,都可以看到他。他那一套吧,唉,就好比我觉得他长得高腿不粗穿牛仔裤挺好看,但是那双人字拖确实欣赏不来,但是他总是牛仔裤配人字拖,让你又爱又恨。 这一季,最好的就是唐诺和吴孟达,都值得我再看。认识了唐诺,现在也在...  (展开)
奔跑的鸢尾 2020-03-30 08:44:18

唐诺:不满足于《繁花》对上海的描写只是一声叹息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正如唐诺所言,关于城市的书写,上海尚有金宇澄《繁花》这样的作品,北京几乎完全沦陷。背负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却没有哪怕一个合格的书写者来记录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当下以及可能的未来。 往前追溯,关于北京现代的书写,已是近一个世纪之前的老舍等作家,对北...  (展开)
langoufei 2024-01-04 17:24:10

有前两季打底,第三季似乎有些发力瓶颈期,不过依然不失精彩。

有前两季打底,第三季似乎有些发力瓶颈期,或在嘉宾选择上过于重视流量,或在于国外嘉宾的文化语言隔阂,不过依然不失精彩。 开场第一期张艺谋依然功不可没,大陆导演的顶级咖位竟很快将人带入日常聊天氛围,带入一位沧桑不失趣味的西安大叔的内心世界,大气谦很适合张导。同为...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2条)

订阅十三邀 第三季的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