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的影评 (580)

小石匠 2020-11-19 00:25:53

脑补完尼姑的故事线后,我才看懂《气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视频] [视频] 上面两个视频是视频版,为了气球排片1%,专门视频化了,分享更便捷。 首先,梳理了几个,电影里删掉的小说内容,和在小说之外增加的电影情节,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人物背景。 小说最第一段是床戏,真床戏,阿爸没有找到2个避孕套,和“完事之后,他就骑着他那辆破...  (展开)
胤祥 2019-10-28 22:54:56

[气球]:万玛才旦的突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发于北京青年报10月25日星期五C6版 青影院 及公众号“北青艺评”, 地址 首映于威尼斯地平线单元的《气球》,在平遥电影节收获广泛好评,许多影评人认为这是截止目前,万玛才旦最好的一部作品。 纵观万玛才旦主要作品的电影节路线,可以发现他是典型的东亚导演登录欧洲的路径...  (展开)
欢乐分裂 2020-11-20 10:38:47

乌有之乡或应许之地

从《塔洛》开始认识万玛才旦这位独树一帜的藏地导演,对其文本的文学质感、巧妙设计的镜像结构和构图印象极为深刻;直至颇为炫技的《撞死了一只羊》,虽口碑褒贬不一,但现实与梦境互补的超现实感仍是极为迷人;另外复习了几部万玛才旦的旧片,加上近日《气球》的上映。细细回...  (展开)
木卫二 2019-12-10 11:17:09

生命的共振

读万玛才旦短篇小说集《乌金的牙齿》,专门跳过《气球》一篇。不为别的,想等等电影。 这次平遥国际电影展看完片子,赶紧补上小说。成片在结构上,气球的出现,徘徊和结局,与小说的发展完全一致。电影多出来了两个男性人物。是哪两个,不妨猜猜(书很容易买到)。 万玛才旦小...  (展开)
第一导演 2020-11-21 15:11:18

和万玛才旦聊了会性羞耻、信仰批判和藏地新浪潮的烦恼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第一次看电影里的接吻镜头,忘了是哪部电影了,那就是一个很混沌的时期。当时还有一些关于性普及的小说、手抄本,大家都偷偷摸摸地看,像在看一个黄色录像。其实从人的原始的直观上来看,‘性’是充满想象力的。” “我看自己电影创作的时候,它几乎没...  (展开)
一只麦麦 2020-11-24 11:57:09

万玛才旦: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电影

首发于“娱理”公号 《气球》上映三天,票房300多万。 它是万玛才旦导演第三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长片,讲述的是一个牧区藏族家庭里,一只气球——其实是避孕套,引发的一系列窘事,揭示传统与现代冲突及女性觉醒主题。影片情节一波三折,视听语言流畅,每个画面的构图、色彩、...  (展开)
吴邪 2020-11-21 10:06:58

那个把手伸进火里取书的女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读过《乌金的牙齿》,基本不记得有妹妹这个人物。但看完《气球》,片中出家为尼的妹妹于我个人而言是印象极为深刻的人物,可能是因为她更未知更独立,怀揣着隐秘而强大的情感。 虽然她一出场就很不具体,镜头跟着她的脸晃动,大半张脸都被压低的深红僧帽遮挡,基本只能隐约看到...  (展开)
nothing纳森 2020-11-20 15:01:14

飘荡的气球

气球是经常被导演符号化的一种表达,时而演绎自由,时而诠释欢乐,而电影《气球》也在经历了各种电影节与话题关注后,如期而至。影片依旧带有万玛才旦独特的导演色彩,在藏区的语言环境之中,关注最普通的人的故事,将那些个不为人知的普通人的故事,一点点地用自己的视角记录...  (展开)
TravisTravis 2020-11-09 23:35:30

内地院线的奢侈|气球的背后:人性与慈悲,大于古老的歌谣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观影点映,映后与万玛、陈丹青、谢飞老师做交流与讨论,有所收获。 陈丹青说:“我也喜欢万玛的其他作品啊,包括弄死那只羊。”老师也真是可爱。 说回电影。电影从家庭、宗教、自由、生活几个维度讨论藏地人民的生活,设计可谓是精良的。例如,一白球一红气球...  (展开)
把噗 2020-11-20 21:26:03

《气球》真的在探讨信仰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达杰一家真的相信藏传佛教吗?还是说相信的仅仅是上师的权威——妻子怀孕是死去的爷爷转世投胎。 达杰之所以一定要让妻子把孩子生下来,而不顾降生的孩子对家庭带来的负担,原因仅仅出于违背佛主意愿可能带来的灾祸。 如此看来,这种信仰便不是纯粹的信仰,而是带有功利心的迷信...  (展开)
不散 2020-11-20 10:53:03

不仅属于藏地,它属于每个人

作者:十井 如果说《撞死了一只羊》是一部私人的、实验性的作者电影,那么《气球》则可以称之为是万玛才旦多年来创作经验的集大成之作。 影片以达杰和卓嘎的家庭为核心,分别叙述了安全套被当作气球、公羊借种、卓嘎妹妹的前尘往事、卓嘎拒绝再次生育、母羊因无法生育而被卖、...  (展开)
苏丽珂 2020-11-24 00:15:56

信仰歧视的风险在这里存在吗?

刚刚有个学妹跟我讨论这个片子,提到她男朋友我学长的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记录一下。 我学长是一位社会学博士,研究民俗学的。他说非常不喜欢万玛才旦这样的导演,因为他在故事里加入了个人偏见,容易引起“信仰歧视”的风险,而信仰是不应该被歧视的。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展开)
Monaghan 2023-06-23 20:40:04

藏地和人

晚上,两代七口坐在一起,讨论着第二天要做的事。尼姑说寺庙要翻修,这次来就是为了化缘。爷爷说一定要多捐,爸爸说当然,只有他们家多捐了,村里的其他人才会多捐。妈妈叫妹妹明天把儿子带上,因为这是积德的好事。姨妈笑着看着外甥,提起了去世的奶奶,说外甥一生下来,就知...  (展开)
把噗 2020-11-23 23:08:36

隔靴搔痒的《气球》

《气球》的问题是隔靴搔痒,没有触及藏地人民根本性问题。 把《气球》的故事换置到一个底层汉族家庭,把“转世投胎”换成“传宗接代”是完全成立的。 《气球》里的妻子之所以要把第四个孩子生下来,是因为妹妹(尼姑)和丈夫都认为胎儿是死去的爷爷转世投胎。 不妨将新故事的时...  (展开)
抛开书本 2020-11-12 17:25:47

大陆院线今年最期待作品:万玛才旦《气球》,打开藏地新浪潮

文/东SIR 公众号:抛开书本 终于等到《气球》上映了,有幸去年在海南国际影展上提前看了影片,非常喜欢,个人觉得可能是大陆院线今年最值得期待的作品。 影片《气球》的核心事件就是女主人卓嘎怀孕后,全家人围绕着是打掉还是生下来的矛盾冲突。 这个矛盾背后的问题实际上是藏...  (展开)
苏黎世的列车 2020-11-10 00:43:03

陈丹青:牛逼死了,弄死了一只羊

因为住的远,怕赶不上末班车,没有参加大咖云集的映后,但从PYQ的反馈来看,这话确实像陈丹青的语气。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主题也没有留任何悬念,像前作一样把一个单薄的故事抻出一部长片的体量,但与《撞死了一只羊》大量的留白不同的是,《弄死了一只羊》有非常直白的内在...  (展开)
象罔 2022-07-14 00:28:00

《气球》:符号密码与生命轮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可见之人,可见之物只有作为意义的符号出现,才能成为电影艺术的因素”。影片中编织着符号与意象的密码,共同构建一张密而精巧的符号之网,展示了女性的苏醒之路。 卓嘎与母羊:从压抑到觉醒 电影多次暗示,卓嘎和母羊存在某种关联。母羊与卓嘎最主要的连接是“生育”功能。...  (展开)
Vania 2021-05-04 00:16:16

那些富有寓意的视听语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子里出现了大量隐喻人物心理的视听语言画面,优秀的片子就是人物想说的话、人物关系不会全部讲出来,而是通过画面传达出来,最明显就是海报,用一个红色气球象征怀孕的肚子,极其巧妙地概括了影片主题。 同时影片中也大量使用了融入导演风格的镜头语言来隐喻人物关系,我们会...  (展开)
影探 2020-11-23 18:33:27

备受瞩目,一票难求!它终于公映了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黄四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藏地新浪潮 《气球》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又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 本片曾在去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地平线单元,在国内各大影展上,更是拿奖拿到手软。 曾经,他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  (展开)
标本师库特 2020-11-10 09:44:17

粉头陈丹青:我不认为这是女性视角,这是万玛视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比一只羊,我更喜欢这一部。 《气球》的故事没有一波三折,它不复杂,也不难懂,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个极好的故事。 开场前,特地花了十分钟时间飞快读完了原著小说,但即便如此,观影过程中还是惊喜不断。 正如万玛才旦所说,《气球》是先有了剧本,因为一些原因迟迟无法开拍,...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8 29 后页> (共580条)

订阅气球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