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影评 (50)

seamouse 2009-04-17 01:38:46

一个红色有机体的兴亡史

大约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清晰地记得乌里克.迈因霍夫的名字。 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摊文学与或者是知识日历上得来的信息,总之那本书(或杂志)大约有着“全球恐怖组织大观”之类的名字。作者一面痛斥着恐怖活动带来的无辜伤害,却又不自觉为一类恐怖分子树立起道德难辨的形象。...  (展开)
胤祥 2009-04-08 04:27:46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伙:RAF/十年间,看理想如何蜕变

这部电影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伙》,写成德文就更长了。方便起见写作《RAF》——“德国红色旅”或者“德国红军”。拜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所赐,4月份的碟市上就能看到这部心仪已久的片子,而且难得的是个好版本,这倒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情。我想或许在不久...  (展开)
原教旨托利党人 2009-05-24 17:20:33

蔑视法治与人道主义的极左浪漫主义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随便浏览了一下豆瓣,发现竟然有众多的人嚷嚷看不懂。一段不算太久远的历史,竟然有这么多人完全不知道,多么让人吃惊。看不懂的该自己找书去恶补历史。关于60年代激进学生运动和70年代极左恐怖主义的书形形色色,深深浅浅,各种立场的都有。但说实话,还没见过一本详略得当...  (展开)
周成莞 2014-06-30 08:31:34

并非与我们无关的极左们

听留德人士讲,08年此片上映之际,影院场场爆满,他是晚十点的场,看完走出影院发现还是有相当多的观众持票待进。该片所有的细节忠实于历史场景,难怪有人称它为准纪录片,当然对中国观众而言,RAF这样的组织不关己事,无甚要紧,因缺乏背景知识很多片中非常用心的细节也无从注...  (展开)
阿素喇 2011-04-24 12:10:08

以革命的名义

与日本纪实电影《通往浅间山庄之路》一样,德国在2008年也拍摄了一部《巴德尔与迈因霍夫集团》,描述的是德国本土(西德)左翼激进份子RAF集团,即“红军派”成长到覆灭的纪实电影。比起日本版大多在表面略过,流水式的拍摄手法,德国版对RAF集团则把镜头调整到了室内,更...  (展开)
No Logo 2009-03-12 17:59:34

逆风而上Against The Wind

“红军战线RAF”的城市游击战概念并不是建立在一个乐观的,可以扭转当前联邦共和国和西柏林政治气氛的观点之上的" The Red Army Faction's Urban Guerilla Concept is not based on an optimistic view of the prevailing circumstance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and West Ber...  (展开)
[己注销] 2011-12-15 12:35:33

沉痛哀悼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同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帝国主义入侵越南,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一致谴责。在主席以及我党的英明领导之下,全世界刮起了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  (展开)
XFire 2014-08-09 20:13:57

赤色旅的失败是注定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通过电影了解德国赤色旅的真实历史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 1、成王败寇。 2、这类电影,每个人只想看到他希望看的,只想听到他希望听的。。 回到这部电影,本片节奏不错,虽说约两个半小时,但导演把控的紧张有致,中间不时穿插着大时代背景,对赤色旅产生环境介绍不少,但本...  (展开)
Freddie Lee 2021-01-31 11:39:47

旧文转载:戴锦华、王炎:“反恐时代”与“好莱坞出品”——国际恐怖主义影片之喻

时间:2013-12-04 19:42:3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原编者按:从“9•11”开始,国际政治进入了“反恐时代”。从“冷战”到“反恐”,西方社会的核心议题与关注焦点已然转移。而早在“9•11”恐怖袭击之前,已有诸多美国学者论及国际恐怖主义是道地的“美国制造”,准确地说,是...  (展开)
于一爽 2009-03-29 13:48:37

犯罪纪实片·历史反思

看了影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发现,原来在法国68年之前,德国的学生就已经走上街头了。影片是根据阿斯特的纪实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讲述了德国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红军支队”的兴衰史。该组织成员以德国“国家道德腐败”的名义进行“革命”。他们最开始是因为政治主张和诉求没...  (展开)
Dark Knight 2021-01-18 01:27:11

真实历史上的RAF

想了一下,转了知乎militant氏的回答,内中也包含了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44462620  (展开)
Doris 2009-12-22 04:14:14

革命对革命的背叛

如果说把这部电影主要分为两部分,那么之前鼓舞人心的革命策划到实施到得到成效是第一部分,后来各位主要领导人被抓入狱是第二部分。如果说第一部分足够展现了革命的魄力和魅力,那么第二部分则是革命不可逃脱的被背叛的命运。 从一开始,Baader等激进派的想法和行动...  (展开)
HelloIndra 2023-02-16 09:47:10

电影导演把这些运动分子拍得一个个像傻子一样!?现实中如果真这么笨早都被抓了,导演故意丑化他们!

电影中这些积极运动分子,被导演完全丑化了!把一个个都拍成了勇无谋的张飞,特别牵头的巴德尔,被导演拍成对团队毫无管理能力,乱打乱撞的莽夫。 他们的据点,电影中那是个乱啊,新来个同志,一起洗澡?去银行抢劫,抢回来几十万说劫富济贫,也没看他们救济穷人啊,那些钱作为...  (展开)
动作院线 2022-10-23 08:39:01

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啊!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乌利·埃德尔编剧、导演,玛蒂娜·格德克主演作品,8分。 先给女神玛蒂娜·格德克一个爱的抱抱,实在太美太性感。爱到不行。 影片看到一半,我甚至都不敢相信,这是一段德国真实的历史,而且它就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正好是我们父辈生活的年纪。...  (展开)
澳洲文化野人 2012-03-03 20:37:17

以正义的名义

讲的是当年德国青年RAF(Red Army Faction)的历史。这个片子为人民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的中心思想是: 当愤怒可以让一个人为了什么伟大的事业放弃家人和孩子,开始要求周围其他的人也和他作出同样的牺牲,他的对手变成了靶子,而不再是一个一个的人的时候,他应该问...  (展开)
崧澤野鶴 2021-12-07 20:12:19

极左组织是怎么变成恐怖组织的?

德国的极左恐怖组织“红军支队”,从1972年开始,就一直在从事着暴力活动。他们和柬埔寨的红色高棉一样,都是极左思潮的狂热分子。 他们是怎么走上极端道路的? 起初他们只是反对越战,可是在示威活动中,警察在大街上用警棍暴打示威的民众,甚至有人在大街上开枪杀死共产主义...  (展开)
音五六// Jee Zark 2009-08-16 16:19:31

真理在镜子的另一端 之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

观看本片让人觉得平实中又是充满了力量 影片刚开始 几个年轻人似乎只是对于某些理想过于狂热 而周围的人对这种狂热也是忽视没有足够的重视 而正是这种似乎只是比其他犯罪分子多了一份狂热的几个人 竟然将这种狂热燃烧到了极致 这种狂热如野火一般 在各个不同的地方燃烧 甚至几...  (展开)
tony025 2024-05-18 11:50:44

讲述德国的红军旅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德国电影,讲述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一个为了声援被美国侵略的越南,以及被欺辱的巴勒斯坦人民而崛起的一支恐怖主义势力。虽然他们的理念如此崇高,但采取的措施却是恐怖袭击,以现代的眼光看还是有些过于残暴。影片从德国的这几个年轻人崛起开始,...  (展开)
ionamok 2013-03-20 06:03:06

最贵的德国电影

看完了上面这些个影评,沙发我是坐不习惯的,所以我就挨墙角转载一个IMDb上的影评,我想说,影评!不是政评或史评! 放这个上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能苟同这电影大部分的豆瓣影评,上纲上线儿急急忙忙地把一个好的电影艺术作品给扯成了政治教育片或历史科教片,个人觉得这样去...  (展开)
枯藤和老虎 2012-07-27 14:03:02

挺有意思的

一部不那么有名的的的德国片在评论上引出各种争论……挺有意思的。 过去的历史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从肉身到社会。对于我们来说那一切都是必然发生的,也必然那么影响历史。谁也无法确定他们所做的一切是让历史变得更好了或者更坏……这可真是个可悲的结论。 于是剩下的就只能陈...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0条)

订阅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