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人格 Quadrophenia (1979)

导演: 弗兰克·罗达姆
编剧: 戴夫·亨弗里斯 / 马丁·斯戴尔曼 / 弗兰克·罗达姆 / Pete Townshend
主演: 菲尔·丹尼尔斯 / 莱斯利·艾什 / 斯汀
类型: 剧情 / 音乐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79-05-14(戛纳电影节)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崩裂 / さらば青春の光
IMDb: tt0079766
5星
25.9%
4星
46.4%
3星
24.9%
2星
2.4%
1星
0.4%

四重人格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70 条 )

热门 /  最新 / 

4 内陆飞鱼 看过 2013-01-02 18:53:05

摩特族,奔向海洋,离开海洋。早泄男孩爱上交际花,被甩。

28 Andor-Genesis 看过 2009-09-02 19:34:18

豆半上那些自以为了解mods,穿的mods的跟风青年们,你们抽空还是买张这个看看吧,花不了你多少钱.

28 godannar 看过 2011-12-26 00:12:57

一个巨大的讽刺。Mod们视这部电影为Mod精神的复兴,但电影里唯一一句真话却是:“我才不在乎什么Mod啊Rocker啊,骨子里大家都一样。”Mod无疑是一个关于年轻人的社会现象,但却不是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经用千百种方式演绎过了,而Mod只是其中一种。我们从未真诚地问过这个问题,

2 兮称 看过 2012-12-03 01:56:06

60年代Mod版skins,挺好玩的,药物,party,摇滚乐,简直一样样的哈~

35 lcsun 看过 2012-11-10 21:08:31

英国电影你别老指望贵国的摇滚乐救你了

> 更多短评 370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四重人格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2010-07-04 20:59:39

飄移在好型和好柒之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劇情: 六十年代初至中期,英國曾有過一陣Mod族熱潮。甚麼是Mod族?就是當時的一班四十後青年在工作上上不到位或不想上位,沉迷於改裝自己的Vespa電單車,一套西裝+鴨屎綠外套+過短levis牛仔褲的fashion,沉迷於丸仔、Party、性愛及街頭毆鬥的族群。這套片,就是講這一幫年青...  (展开)
2013-03-18 15:32:38

四重人格,我们是Mods!

“这是我们一代,这是我们一代,宝贝。” Roger Daltrey在伦敦奥运会闭幕会上唱起他们The Who时代最经典的歌曲《My Generation》,全场沸腾。他68岁了,嗓子依旧高亢但不再清亮,似乎也少了年少的狂妄与欢快。他没能如歌中唱的那般“在变老前死去”,依旧身体强健欢蹦乱跳...  (展开)
iommi/佛界易入,魔界难进 2021-06-09 14:59:49

一点背景

The Who乐队扛着mod旗帜的时间最长,因为Pete Townshend对亚文化很感兴趣,又加上自己是业余作家,所以他几乎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侧面观察Mod运动。他将自己观察的结果浓缩成了一张典型的70年代概念专辑,乐队的其他成员对此不太感冒。把他们同mod运动联系起来,应该归功于他们...  (展开)
玖壹 2012-12-08 10:41:57

我们终究还是要选择生活

摇滚族也好,MOD族也罢,我们其实都一样。 原以为自己不可一世,与众不同,身边到处充斥着一群俗人,然而自己又何尝不是这群俗人里的一份子。 原以为爱情会像想象的那样,白头到老,然而一切不过是自己太过于天真。 那个被视为神一样的偶像生活中不过只是一名饭店小弟,爱情...  (展开)
ziggy bowie 2024-01-23 00:14:43

很丧就是很丧 打架那段都在为一种信念感战斗 在社会层面来看这两个帮派都是混混没什么区别 那一段在沙滩上打斗俨然变成了戏台的感觉 栏杆上的群众在看 警察最终战胜了这群信念感的年轻人。收获了爱情吗?以为自己有了双向奔赴的爱 一切都是假的 她换个人也可以。在路上走不知道...  (展开)
黛泷 2017-10-16 00:18:31

亚文化中虚妄的存在感

本来不喜欢摇滚的我,爱上了电影里面的每一首背景音乐。 冲音乐就可以打五星。 人们真的可以从亚文化中找到自身价值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 摩斯族们在亚文化中得到的是安慰,是从繁杂冗长的工作中的解脱。在这里吸毒盗窃打架可以被标榜为个性,短暂的欢愉与享乐带给他们满足...  (展开)
hulka 2017-11-24 06:09:06

反叛精神的破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因为“轻音少女”电影片尾曲的关系,慕名找到这部电影。果然没有失望!值得一提的是,山田尚子导演的另一作品“声之形”的片头用的也是The Who乐队的音乐。 还有一部mod风格人物形象的动画片是“旋转少女”,其中形象最典型的是骑scooter(区别于“摩托”)穿绿色大衣的御园千...  (展开)
vinsibon 2012-06-04 16:28:43

跟影评沾不上边儿

短评码不了那么多字。长篇我又写不来。 最后一刻由四星改成了三星,纯属个人爱好。这被吹捧为可与trainspotting媲美,再加上THE WHO的亲自打理和STING叔。直观上来说4星+是无可争辩的,三星以下很可能会被鄙视太过主流没有青春。可现在正是我的态度,TRAINSPOTTING这种片子只适...  (展开)
宿宿 2009-03-12 17:16:47

从Quadrophenia看Mod

看完了Quadrophenia(四重人格)这部1979年的影片,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正如片名对The Who乐队1973年同名专辑的致敬意味一般,整部影片充满了对20世纪60年代伦敦青少年部落中,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方式的追忆。 "WE ARE THE MODS! WE ARE THE MODS! WE ARE WE ARE WE ARE ...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Solidibiza 2016-06-23 03:01:06

小评“亚文化”在电影中影响和在中国前景 ——以英国电影《四重人格》为例

作为英国电影史上的杰作之一,《四重人格》在1979年上映后,就饱受欢迎,经久不衰。片中对1960年代伦敦青年群体,也是青年亚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代表族群——“Mods”(“摩登族“)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刻客观反映。使其在没有过高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功下,成了经典“邪典”片和...  (展开)

> 更多影评 10篇


讨论区   ·  ·  ·  ·  ·  ·

求四重人格 英文原版台词!!!!! 来自玖壹 2012-12-08 10:33:25
非常弱的问句 来自狄俄尼索 2012-09-21 18:42:26
BW-0501 四重人格 D9+D5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8 回应 2011-12-30 00:34:28
导演是表扬mod还是在毁他们? 来自[已注销] 3 回应 2010-02-08 15:01:59
紫心 来自46LIVEHOUSE 2009-05-21 13:14:54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7条)

本片原声正在播放  · · · · · ·

去豆瓣音乐收听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四重人格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