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女子的影评 (18)

K-SchoLoss 2019-04-06 13:55:04

《温柔女子》与《温顺的女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布列松首部彩色片《温柔女子》,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6年所著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布列松独特的极简主义电影风格着实令人着迷,冷峻的处理方法好像更能唤起观众理性思考的神经。在拜读过原著小说后,我斗胆在这位伟大导演的作品词条下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吐不快...  (展开)
复印 2019-06-13 21:06:50

布列松说//死与生之间的对峙

{文中的大括号{}内容为译者所加。} 从若干1969年的关于《温柔女子》的访谈中选取的提问与答复 Questions and responses taken from several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1969 about A Gentle Woman 采访者:为什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为什么是《温柔女子》? 布列松...  (展开)
歧路亡羊 2017-06-19 13:44:34

从小说与电影的不同,看布列松的极简主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0249441/ 原著在此,第二篇 两个故事的主线还是相同的,男主由于一些灰暗的过去导致了性格上的缺陷,他以前遭受过巨大的羞辱和苦难,这使他在面对女主时从相识就透露出了一种鄙视和冷漠。男主希望通过羞辱女主来获得自信,弥补自己的心...  (展开)
冰咸柠六 2023-06-18 22:08:54

绿色的温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借用斯蒂芬·普林斯教授的观点分析此片: 1、叙事结构:事件不按时间顺序排列,情节穿插,倒叙; 2、银幕真实的模式:经典德国表现主义布景(透过网格观看主人公),加强了银幕世界的失重感与扭曲,通过空间让这个地点成为影片主题象征之一; 3、影片形式与引发的期待:布列松...  (展开)
复印 2023-05-28 18:44:04

导演访谈重译|死与生的对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若干在1969年进行的关于〈温柔女子〉的访谈中选取的提问与答复》 Questions et réponses empruntées à plusieurs interviews accordées en 1969 au sujet d’Une femme douce. 提问:你为什么选择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温柔女子》? 罗伯特•布列松:你要知道,我对陀...  (展开)
五行缺水 2019-05-10 21:20:41

《温柔女子》:我听到了沉默的暴力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5290.html 他们的世界里,声音是有的,但是即使争吵,也比不上那块绿色的肥皂掉在地上发出的沉闷声音;这是布列松的第一部彩色电影,但是在男人和女人的生活里,到处是阴郁的黑色——当物体落地的碰撞声超过了人与人之间语言和动作...  (展开)
楷威 2008-12-17 20:52:55

美的易逝 美的年轻

她太美了,于是就不真实了。但她又是的确存在的,因为至少有这么一个叫多米尼克•桑达 (Dominique Sanda)的演员。这是一个被忽略的女性,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于是看过影片的人,都在替她保守着一份秘密。 她是一个符号,我差点因为她而忘记整部影片。在看影片之前,我从...  (展开)
归根复明返天机 2024-01-22 21:58:15

被预设的人

布列松又一部改编陀氏之作。被预设与困住的女子,相互折磨的二人,或许从十字架开始,耶稣与黄金的分离,便已注定双方精神与物质割裂的结局,最终的殉难也不可更替。 人总在不断错位,于是人之间关系的天平也因此失衡,摇摇欲坠,粉碎殆尽。就如此部影片,他好奇并纠缠于她的神...  (展开)
注册群众 2023-02-02 14:10:33

静好之困

贫困中的美丽女子时常去当铺变卖一些小物件,一来二往认识了当铺的英俊小老板,二人约会、结婚,你情我愿地开始了甜蜜的生活,然后在钱的事情上有了摩擦,因为女的发了善心,多给顾客几块钱,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对白。 丈夫:你怎么这等慷慨?那是我的钱。 妻子:是的,但不代表...  (展开)
2022-04-07 06:14:34

偶然与必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FI# #bigscreenclassics# 影片的剧情基本遵照了原著,由于电影是利用男主的回忆叙事,剧情上的跳跃会显得很突兀,而影片大量利用环境音和台词过渡转场的突兀,让画面衔接平滑了很多。最后沟通的那场戏,镜头非常好,中景给到了男主和女主的身子(没有脸部),对照镜头给的是...  (展开)
柳三行 2021-04-05 00:02:54

(短评不够写,待补充)

我不会因为布列松,就盲目吹这片子。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小说,这要看导演本身是否要还原其主题,还是借其表达自己的东西。看的时候总在思考,为什么开头便给出女子的死?还是布列松的间离,防止观众过多的好奇,比如女主和男主的背景,女主出轨的具体情况,这一个死的直接...  (展开)
格罗丽塔 2019-08-19 22:32:48

是施害者还是受害者?

对这一类题材很感兴趣,看了原著《温顺的女性》,另外看过一篇名叫《肺鱼》的小说(收录在小说集《柒》里),其女主高度相似。 对原著与电影的解读,有的以一种批判的视角——自叙者的视角是狭隘的,故这可怜的温柔女子便是受害者,被一个自尊心薄弱的男人给收养,身不由己,还...  (展开)
*/扔石子的人 2019-06-20 01:12:25

爱的偶然与虚妄

当然是一部沉闷的电影,男主一直在描述的是他从来没有理解的女子,在寻找的是他永远找不到答案;影片的镜头多为近景,压抑,人物也像是木偶道具毫无生气,而这正是男主眼中的生活,从这样的视角出发当然不会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鼓起了巨大的勇气,她还是“想要更多”; 爱情其实...  (展开)
小馁诺娃 2019-06-26 15:54:28

改编为何失败——自白在小说与电影中的异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多少人会因为该片导演是布列松,因此怀着崇敬的心情看来观看此片,最终一头雾水,但仍相信大师就是大师,于是神差鬼使地打了个三星或四星呢? 这是一部失败的电影,非常失败,核心在于表演。看完了原著我更确定这一点。 无论是演员遵循导演的指示和理解,还是演员自身的理解,...  (展开)
大熊星座 2013-10-02 23:28:55

如果换成阿佳妮+特吕弗的组合

从小驴子巴特萨追到温柔女子, 布列松还是那个布列松,女主人公变成了神仙姐姐,美的不带一点儿烟火气,从头到尾一件绿了吧唧不起眼儿的外套,难掩天姿国色,这样的美人不能有太多喜怒哀乐,否则就容易走形,就容易花容失色,就不美了。 想想多米尼克桑达芳龄17演这部电影,...  (展开)
枯藤和老虎 2012-09-26 15:58:18

搅在一起绝对是个错误

布列松的彩色片,开始的时候似乎失去他的魔力。 这部片子难道没有更清晰的版本吗?好像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看到了是一个还算清晰的录像带转下的版本。 看完电影又看完原著,开始思维混乱。搞不清小说和电影究竟说的是不是一码事,哪些是小说里表达的,哪些是电影里表达的,导...  (展开)
吴昊昊 2008-10-01 20:16:15

她笑不起来了 所以就死了

女人在男子这里得不到自己认为的东西 包括浪漫 不去怀疑等 而男人是一个不懂生活的傻逼 导演通过动作 画面 画外音分析 而这些手法紧紧扣住故事情节 使得观众获得影片基本娱乐的同时 深刻的思考 这是属于导演的模式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QuickQuickSlow 2012-11-02 10:01:15

Une femme douce

我可以理解最后那个女子最终走向了死亡,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有时候自己将自身逼入绝境时,对方反而会显得高大,毕竟他是如此无辜,他所做的还能是什么呢,而他做的越多越加深她的绝望和痛苦,甚至产生罪恶感,而你始终都无法明白这是为什么,并通过贬低对方来减轻这种...  (展开)

订阅温柔女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