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早川家之秋的影评 (28)

小津安二郎影展 —— 小早川家之秋(1961年·彩色)
终于回到小津的彩色时代了。也许在黑白时代浸淫得太久,目力所及人世间种种无奈、苦痛、和哀伤。有色世界反倒宁和安详起来,蝉声沉落,蛙声升起,这是小早川家的夏日时分。明明是夏天,为什么名字中有个“秋”字呢,我想,这是小津心境的秋意正浓吧。他一生中最后三部作品《秋...
(展开)

在夏天的末尾,并非秋天来临
像是秋日和姊妹篇。 一处小津笔触之韵是:二姐面对父亲旧情史无法释怀,转变的契机便是父亲本以为不治的大病痊愈。管他以前如何,人能健在遍最好。 长老离开,小早川家免不了要疏松了,可是成员们也都可以多有些宽松。小女儿是也没有了到札幌追爱的后顾之忧,二女儿遍可操持遗...
(展开)

秋子和纪子在一起几次安静聊天的画面,美的惊心动魄
确实放在一起看比较才知道,没有《秋刀鱼之味》拍的那么好,线索人物稍微多了点杂了点。当然小津难得拍了一个调皮耍赖由着自己性情来的爸爸。为见情人和外孙玩捉迷藏的那场好生动。 儿媳秋子和女儿纪子在一起攀谈的几次安静的画面,美的惊心动魄秋子和女儿纪子在一起攀谈的几次...
(展开)

旧情复燃,老爷子浪到最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经营陷入困境的老酒厂的老板,不愿意合并坚持惨淡经营,自己啥都不管,全部交给大女婿。自己二女儿的婚事也是交给你们就行了。老爷子最近的兴趣爱好就是从大阪去京都会十九年前的老情人。心肌梗塞把大家吓的不轻,刚刚好转,又接着出门会情人,这次终于走到尽头。老爷子手里的... (展开)
小津安二郎谈《小早川家之秋》
摘自《豆腐匠的哲学》: 野田记:在蓼科的日记中,小津君写道:“昭和三十六年,二月自上浣到蓼科,蛰居构思《小早川家之秋》剧本。乍晴乍阴,日趋春暖。较之平时,来客稀疏,未至酩酊,高唱乱舞。因此工作大有进展,四月二十一日脱稿。”这是东宝的宝冢作品,摄影为中井朝一。...
(展开)

《小早川家之秋》:豆腐多味
人生的秋天是色彩丰富的,虽没有夏天那般多姿多彩,但是胜在有内涵,呈现了多种滋味。而多种滋味的杂糅,似乎是小津的电影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这部电影是小津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其中所呈现的多声部的合唱,在一个家庭的屋檐下,就这样错落有致的呈现了。 小津与编剧野田高梧总...
(展开)

难以忘怀的精致与雅致——司叶子
半夜1点静静看完了这部小津的彩色片,堪称完美精致! 《小早川家之秋》比《秋日和》耐看很多。情绪表达含而不露点到为止,甚至表现死亡也如此的淡定从容。镜头语言自不必说一贯的小津特色,从人物服装道具场景外景配乐无不简洁优美却又略带淡淡的哀愁。尤其司叶子所饰的恬静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