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人的影评 (99)

drunkpiano 2009-05-30 02:21:00

在不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评的是话剧版) 当意识到为了看这个话剧,我已经花了30镑票钱、35镑交通费和15镑额外的午饭钱之后,我在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让人失望啊,这80英镑本来可以用来买30盒鸡蛋或两顿火锅或一条连衣裙的呀。 《Burnt by the Sun》没有让人失望。 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有...  (展开)
九尾黑猫 2008-04-18 06:56:29

《烈日灼人》:为永恒的离别唱一曲短歌

  一、通向幸福之路   贝特兰•罗素在论及“幸福”这一话题时,曾说过:“动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够的食物,便快乐了。我们觉得人类也该如此,但在近代社会里并不然,至少以大多数的情形而论。”“黑客帝国”中的矩阵曾经创造过一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使人每日处在一个无忧...  (展开)
gee 2011-09-15 15:12:02

最后你后悔了吗?

你,传奇上校科托夫,苏维埃的缔造者之一。你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你对祖国忠诚,对家庭热爱,你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偶像。你无辜受害,被当作叛徒,秘密逮捕并处死,你被你所忠诚的政权当抹布一样折辱、虐待。 但是,你不冤枉。迫害你的这个魔鬼,是你、你们亲手打造的...  (展开)
如喵 2009-12-28 15:10:57

关于烈日灼人的真实大清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科托夫上校娶了这个家族的小姐玛尔索才住在这里的,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人过着舒适,宁和的日子,虽不时有一些小事发生,却如调味剂一般丰富着温馨的生活。不久,家族的养子米迪亚回来了,和谐宁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米迪亚十年前突然失踪,家族中没有人知道他...  (展开)
桑克 2006-08-12 17:27:28

最后的康康舞

最后的康康舞 桑克 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优美而恬静的乡间生活,仿佛屠格涅夫笔下风情万种的俄罗斯风景画。精巧的乡间别墅矗立在幽静的艺术家之村里。远处是连绵的针叶林、金黄的麦田和清澈的河流。家人聚集在一起,说法语,跳康康舞,吃点心,唱《蝴蝶夫人》,朗诵普希金的诗...  (展开)
小东邪 2012-11-07 19:08:10

《烈日灼人》——极具戏剧张力的政治寓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拍摄的《烈日灼人》上映于1994年,同年便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我对这部电影耳闻已久,决定静下心去看却是见了《电影世界》上半年评出的五十部最伟大的政治电影的榜单后——也是出于对政治学、极权主义和...  (展开)
荒诞王 2009-10-30 20:01:11

太阳有毒:一个象征体的第三层语义

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就在“洞穴隐喻”中清晰地指明了精神世界的唯一出路,那就是:走出幽闭的洞穴,直面灼热刺人的光芒,走到被光明照亮的康庄大道上去;所有关于未来的可能性,都只有在洞外的太阳的直射下才能完全释放。 太阳意象是永恒的诗学命题。在集体无意识的沼泽中,...  (展开)
Maverick 2021-10-24 11:30:07

《太阳灼人》电影剧本

《太阳灼人》电影剧本 文/〔俄罗斯〕Р·伊布拉吉姆别科夫、Н·米哈尔科夫 译/胡榕 莫斯科的一条街。凌晨。 1936年夏天。克里姆林宫教堂的圆顶在黎明前的雾霭中闪亮。 一辆黑色的高级轿车驶近莫斯科河畔的一座多层楼房前的台阶。一个身着白色亚麻布套装的男子走出轿车,挥了挥...  (展开)
tag 2011-11-22 00:01:04

焚身的烈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题记:俄罗斯电影Burnt by the Sun拍摄于1994年,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片名一般翻译成烈日灼人、毒太阳或烈日灼身。 一、人 Kotov Kotov是资深红军将领,“苏联英雄”的获得者。在片中刚出现时对女儿一片慈爱,对妻子体贴照顾,对村庄百姓也很关爱,俨然是个高大...  (展开)
思考的猫 2009-03-03 07:37:54

异形

什么叫人性的悲剧?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本来单纯的、善良的人,经历种种事件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残酷的人,曾经单纯的过去更像只是躯壳,让异化的种子在体内生长,最终完全不同的“异形”从躯壳中奔出,制造更为恐怖的事件,孕育更多这样的“异形”。《烈日灼...  (展开)
奥雷连诺 2016-06-05 01:03:26

《毒太阳》在回避问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电影,我想说,米哈尔科夫确实比姜文厉害,但他不如谢晋。《毒太阳》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故事直白,结构复杂,且论述充分,但比起《芙蓉镇》,却缺乏自省和判断。 看玛嘉·莎塔琵的《我在伊朗长大》后,我说,用这样的体裁表现这样的题材,本身,就已经很伟大了。但是...  (展开)
hahafish 2009-05-14 17:59:59

燃烧着的抑郁——Nikita Mikhalkov《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

有人把Mikhalkov(米哈尔科夫)的片子同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比如《活着》进行比较:两者的人物都是漂流在时代洪流中的零星孤叶,人生轨迹时而相交、时而飞散开来,胶片让这洪流暂时静止,喜与悲也便映照在这一坛死水之中。 《活着》的人物更加渺小,电影在表达情感...  (展开)
柚金 2015-05-25 10:41:03

左轮手枪里有六颗子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警告,有大量个人演绎,如有误读敬请讨论 左轮手枪里有六颗子弹,再数一遍,还是六颗子弹。 但是当米特亚将枪口抵上自己的太阳穴时,我迟疑了,左轮手枪里真的只有六颗子弹吗,为什么他的表情竟如此深切地平静,平静下充斥着满满的绝望。 我还是倾向于那是一把空枪的,因...  (展开)
西风独自凉 2010-02-25 14:58:33

将人间变成地狱

西风独自凉 1986年引进的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扮演了一个叫安德烈的列车员,使大陆观众第一次领略了他作为演员的风采。时至今日,米哈尔科夫已是蜚声世界的大导演,被誉为俄罗斯的斯匹尔伯格。 米哈尔科夫生于莫斯科名声显赫的艺术世家,外曾祖...  (展开)
爆汁甘蔗 2020-04-28 21:59:25

威权主义的烈日与个体选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30年代斯大林统治下的前苏联。红军的光辉领袖科托夫和妻女家族在别墅消夏,不料,一名失踪了十年的没落贵族米迪亚突然归来。他曾与科托夫的妻子玛露莎青梅竹马,却在反抗贵族的革命中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人生,成为政府的特务。更为残酷的是,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把“叛徒”科托...  (展开)
严彬 2012-08-10 00:57:52

约瑟夫和他的男人们

约瑟夫和他的男人们 @拉夫 (“怎么样?你去过动物园吗?你离开是因为他们不给你东西吃吗?”) 怎么样? 秃顶的西伯利亚男人 绿坦克结队而来 为我们的村庄扬起炊烟 ——哦 苏维埃! 吃饱了饭的人民 开始发福 成为仆人 怎么样? 约瑟夫。大胡子 他们赶走绿坦克 哦,我们的...  (展开)
瑶瑶 2016-05-05 16:35:47

听它欢快的讲诉那悲哀的故事!

对科托夫和大清洗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电影本身非常不错。开篇清冷的画面配合悠扬的音乐,从乐队拉远到镜头里出现一对跳舞的情侣再拉远出现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基调告诉我会是一个哀伤的故事。通篇喜剧效果、阳光明媚,乌托邦一样的世外桃源。前面铺垫的情节太美好,太幸福...  (展开)
Nico 2008-05-24 23:40:22

虽然有香味,但生活的味道消失了……

看片的时候只会有两样东西存在,多味花生或者点五。 看功夫之王的时候我耗掉了两包多味花生,看毒太阳的时候,我只抽了一根烟。 然后把烟头扔进装了水的空瓶子里,看着它和同伴在水中发胀开来,然后颜色变得混沌,那个永远喜欢在电影里面演主角的米哈尔科夫,终于失声哭了出来...  (展开)
小心 2015-07-30 00:45:42

残酷的温柔

田园乡间,残酷的温柔。 女孩对社会主义的懵懂憧憬,将军对政治危机的无可言说,秘密警察的伪装渗透。 体制化的人只愿诉说被自己命运胁迫,矫饰过去;而高贵的人则永远认为自己有选择,坚实地生活。 肯定自由意志,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价值的认定。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9条)

订阅烈日灼人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