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的影评 (79)

图宾根木匠 2009-12-07 16:28:29

《一九八四》:当极权成为后极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上海的真实影院做了次《一九八四》的电影沙龙(http://www.douban.com/event/11265794/),放的是1984年改编自乔治•奥威尔原著的同名影片,约翰•赫特演得很不错。毕竟是冷战高峰期,那时候整个铁幕以西都在担心苏联红军的T-72,所以作为电影表演艺术家的赫特先生自然也...  (展开)
魏晓波 2006-12-09 11:03:14

《1984》:未消失的世纪阴影

“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现在,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未来。”电影的开场引用了书中的一句“语录”。迈克尔•雷德福在1984年似乎很准时的把这部预言小说搬上大银幕。故事的主人公出场的时候伴着一阵阵让人难受的咳嗽,也许导演在纪念奥威尔这位死于肺结核天才的预言家。在奥威尔...  (展开)
mosh 2008-01-21 21:06:11

四不像

要是没看过书来看这片子的话,也许会觉得还可以,但是可能会看的稀里糊涂的。看了书再来看电影的话,就实在有点差强人意了。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奥勃良对温斯顿说的竟是:we shall meet in the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darkness. NO DARKNESS??!和书里写的正好是反的。 我不...  (展开)
迷雾之晨 2005-08-07 23:14:25

不是我心目中的1984

电影开场不是不错的,仇恨的场面十分奇特,不是我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这个挺吸引人。 但是主角似乎一看就知道是个犯了思想罪的人,因为他的眼珠会转动,而且他在别人热火朝天的仇恨时,保持着冷静的样子,拿出日记本写日记好像也很容易,而且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妓女街,遇上了杂...  (展开)
fairyelf 2008-07-08 13:08:02

庆幸fq的存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以爱结尾、却冷彻人心扉的电影。 不知道最后温斯顿热泪盈眶地说“I love you”时,有多少人也落泪了。然而这不是一部爱情片,最后这句话是对"big brother"说的,至此温斯顿从一个在日记上写“Freedom is free to say that 2 plus 2 is 4.”和“希望存在于无产者中...  (展开)
f-22-猛禽 2021-06-26 21:03:59

正在回到1984.

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84.正在回到19...  (展开)
弦断秋风 2022-02-25 14:55:28

如何塑造奥勃良

伯顿一生都维持着体验派的表演方式。死前不久他扮演《1984》里的奥勃良一角是一个没有感情没有人性完全冷酷乏味的反派,伯顿用尽一切努力排除他脑海里的情感,以变成奥勃良。 “每天晚上我回到酒店后,都要洗个澡换一身白衣服,以摆脱奥勃良对我的困扰”。伯顿入戏之深,以至于...  (展开)
辰大光 2009-08-18 01:10:51

1984——反乌托邦的种种重复思考

在两个月前中国网站维护节的时候下载的<1984>,却到现在才看,虽然这样显然揭露了我其实只是个喜欢动嘴皮子的懒鬼的事实,多少也让我不那么偏激,也算是有好处。 废话就少说,直接说片子吧。 一切都被监视,一切都被党管束,一切都必须向老大哥致敬。对整个社会强迫性的精神...  (展开)
段雪生 2020-07-12 11:51:26

灰烬中的一缕青烟:谈谈《一九八四》的书与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九八四》当然就是乔治·奥威尔鼎鼎有名的《一九八四》。 电影至少有两版,我看的是1984年在英国上映的那一版,选择这个时间点推出,也很有意思。主演是约翰·赫特,他还参演了2005年上映的《V字仇杀队》。 我一向不喜欢先撂一箩筐背景,自己看一部作品时,也没那么在乎创作...  (展开)
雪狮子 2020-01-13 22:19:48

如何让一个人承认“2+2=5”?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苹果在1984年出过一条震撼人心的概念广告片《1984》。 这则广告片的豆瓣评分高达8.8,艺术观赏价值极高。 [视频] 背景音乐压抑且沉闷,空间色调呈现出暗灰色。一队男子行尸走肉般走着,屏幕上领导喋喋不休,台下观众面无表情。一位身穿白色无袖衫红色短裤的金发女子手提大锤奔...  (展开)
叛卡门 2019-12-06 15:53:53

《一九八四》--粗解原著中的关键词

将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改编成电影本身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原著中的精髓几乎尽在心理活动之中,贯穿全文的冰冷口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更是使用了长篇文字详尽说明,有关温斯顿最后的结局更是在不同的读者间有着生死不同的见解。在我的想法里,...  (展开)
峭帆人 2022-04-07 15:23:15

想不出标题

Orwell opened our eyes to how regimes worked. Today it is social media that collects every gesture, purchase, comment we make online, and feeds an omniscient presence in our lives that can predict our every preference. Modelled on consumer choices, where th...  (展开)
KO'd 2006-11-10 21:56:12

旧感新发

生于1984 还有van hallen的那张专辑<1984> 以为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或多或少有点什么联系 电影由作者1948年创作的书改编,名字只是颠倒,无任何意义 一部反乌托邦的作品 但乌托邦的诱惑,也曾对年少时的我们产生了多少影响 人性的消磨、自由的丧失......甚至禁欲 "战...  (展开)
大科恩 2017-12-06 11:53:03

水晶球里的小小自由

奥斯威尔逊的1984主角温斯顿可能就像1941年以前的丘吉尔对坚信真实客观存在,他每天都会自己周而复始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篡改历史及其的厌恶。他开始反思这个国家对自己所看到的是否真实“注意这里屏幕一直告诉大洋国和东亚国的战场在印度及马来巴但是画外音的爆炸声却一直提醒我...  (展开)
Shotsordsoo 2016-06-06 16:39:56

一次很着急的、成效不足的改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评分7.7,远低于缺乏如此优秀主题的V字仇杀队的8.8;如果这部电影是原创剧本,而不是改变名著的话,这个分还会更低。 《1984》是一部稍微有点意识流色彩的作品,大量的笔墨投入到了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思考上。它并没有被写成一部详尽介绍大洋国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展开)
我是呦呦呦的猪 2013-05-15 10:25:42

反思

给五星是为了它的反洗脑。 哪种工作服,哪种发型,同一阶层的人,都是一致的。 周围都是一片破落的样子,想起之前看到的朝鲜七日行。 处处都是哪双眼睛,哪种广播,哪种新闻,是否似曾相识? 有些东西只是换了个马甲,本质还是一样的。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到后段我是看不...  (展开)
多说无益 2020-07-14 19:29:21

一九八四经典台词-双语

1.The Party doesn't serve the people, it serves itself. You are being made into obedient, stupid slaves of the Party. Party不会服务人民,他只服务自己。你们在被party驯化成顺从、愚蠢的奴隶。 2.It's not just staying alive. lt's staying human that's important....  (展开)
弦断秋风 2018-07-16 22:29:27

一个狮王的生死爱欲

西方人形容一个拥有王者气概的男人时,总会将其形容为狮子。从伯顿27岁征服好莱坞的那一年,到他58岁去世前的两个月,他始终被人们称之为狮子。 尽管他是从牛津大学里走出的,一个公认的知识分子,读了很多书。他优雅地说着女王英语,他能够把法语说得非常流利,他朗诵着莎士比...  (展开)
吃瓜仁波切 2013-11-25 12:06:15

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乔治·奥威尔名著,反乌托邦三部之一,版本有几个,貌似1984年的《一九八四》最受推崇,其实,这部电影是无法超越文学文本的,因为,我们很难脱离文学文本的框架与意识形态……影片并非一味的攻击一种极权主义或者威权主义,而是一种抽象式的注解,有人类开始,成为了社会形态...  (展开)
阿朹 2022-02-19 20:36:16

和原著的若干区别

1984的改编版本流传比较广的大概有三版(流传广的定义是指我看到挺多友邻点了看过)。 分别是1954版、1956版和1984版,被各大影视剪辑号用得最多的是1984版,找了一下,有一个没有声音的资源和一个满是澳门赌场的资源,打算一部用来看,一部用来截图。1956版偶尔能见到截图,19...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9条)

订阅一九八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