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用钱 短评

热门 最新

23 奥兰少 看过 2022-09-22 21:57:07 北京

@小西天。1.四百击的结尾是一个安托万的奔跑,零用钱的开头则是一群安托万的奔跑。大人们总说孩子无忧无虑、无法无天。但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敏感心事和行为准则。特吕弗说这部儿童群像片的主题是“孩子们巨大的抵抗与生存能力”。2.老师的话虽是说教,却很打动我。能向孩子们讲这样一席话,是一种职业理想。3.电影院渴望被吻的绿裙子少女是特吕弗的女儿。

21 神仙鱼 看过 2022-09-13 22:53:49 北京

没法不想到四百击,时代变了,教育理念进步了,色彩丰富明亮了,语调活泼欢快了,但孤独和沉重依然在学校、影院、街头、法国的中心和特吕弗的心中游走徘徊。散点拍每个孩子都很生动,只可惜收尾说教了一点。|今天戈达尔走了。

22 冰红深蓝 看过 2016-10-26 14:13:57

特吕弗说,拍摄本片是为了“回应或对比上一部[阿黛尔·H的故事]的沉重感”。松散、开放而趣味盎然的儿童叙事。片末关于童年与成人生活的相互补偿的演讲与影院中“吹口哨的奥斯卡”的片段构成互文。朱利安的局外人角色近似于文明化的[野孩子]。相识时海报与面孔互切的蒙太奇。(8.5/10)

7 胤祥 看过 2022-09-25 01:05:29 北京

1976柏林主竞赛入围。特吕弗这部还真很有意思,用了大量非职业演员,许多小朋友用本名出演,也带出了本片纪录与虚构混合的方法(当然即便是纪录也是“搬演”了)。群像写得生动,精巧之处在于人物之间丰富的轮舞式关系,小孩子和大人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场景中发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之前导演精心铺垫过的,这里面的编排(或者“织体”)可谓大师手笔了,另外调度小朋友也真是神级了。当然有几条线其实没收(或者是故意不收吧,生活并非都是有头有尾的嘛),以及特吕弗独有的那种速度感真是让人愉悦。当然白璧微瑕还是有点说教了(老师那段长独白简直是导演赤膊上阵嘛)。金句“不快乐的大人可以从头开始,不快乐的孩子则是无助的。”“孩子们不被政治关心是因为他们没有投票权。”(历史:法国1975年最终立法普及男女同校教育)

9 Kevin 看过 2022-09-13 23:26:28 北京

一群孩子以及老师父母的故事,整体还是很轻松的。爬窗摔倒楼下毫发无损的小孩,母亲却被吓晕;被父母仍在家里的女孩拿着大喇叭喊饿,被整栋楼的邻居投喂;酷酷的蓝白色衣服的男孩,住着破旧的木板房,学校体检被医生发现虐待痕迹,母亲和老妇人被抓,男孩进入社会抚养机构;大小男孩泡妹,大男孩电影院拥吻两女孩,小男孩放不开什么也没得到,最后和另一位女孩在同学们的嬉闹中偶得一吻和芳心;喜欢同学母亲的孩子,送玫瑰花被认为他爸送的;绿色哥俩打同学的理发钱主意,亲自帮同学乱剪了头发。今天特吕弗的同路人戈达尔去世。中国电影资料馆,20220913。

14 lixunhuan 看过 2012-12-24 22:46:19

弗朗索瓦·真儿童片之王·特吕弗又一部精致的小孩儿电影。纯然从儿童的视界出发,常有会心一笑的场景,也有喟然叹息的时段。

12 苏莫 看过 2020-10-12 22:24:53

即便知道特吕弗拍摄题材广泛,还是有点意外他拍了这么一部儿童片,结构看似松散,人物关系却又将每个故事连接得紧密而自然,整体很欢乐,夹杂着一些惊险和愁绪,孩子们就是这么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9 🌵🌵 看过 2020-07-07 17:53:51

四星半,除了最后老师的赠言太说教了,其余的部分全都闪耀着可爱的灵光。《四百击》的影子其实不多,基调是喜剧的,被伙伴理发后父亲找理发师责问这类处理方式很类似于《射杀钢琴师》。

17 欢乐分裂 看过 2019-02-11 20:37:02

群像式小品,去中心化的散文诗,轻喜剧的调子,俏皮中略有哀伤,这些性格、经历各异的孩子们,无不呈现着可爱与灵动,释放着自由烂漫的天性,家庭背景的不同则决定了他们之后的道路。他们或许会时常跌到,或许会容易受伤,但他们比成人更坚强——仿佛是《四百击》的回文,亦是特吕弗自身的陈词。孩子们游荡在街道上的跟拍,体检慌乱时的长镜。

65 何倩彤 看过 2012-04-02 00:25:13

春天,星期天,睇杜魯福,好幸福。(散場時我仍記掛,:窗台小貓生死未卜。)

7 Jessy.Sedgwick 看过 2011-11-01 07:51:39

好可爱啊~~我难得喜欢看小孩子电影。。这个凉凉的早晨,好像都有可颂的香味了。。

18 xīn 看过 2013-08-23 21:18:55

小孩们可爱到难以置信,开头女孩在法国“中心”寄明信片和最后的接吻的照应很喜欢,小孩有好几组,神奇的摔下却没事的小男孩,爱上朋友母亲最后和同龄女孩接吻的男孩,受虐待偷东西的清秀男孩,广播自己饿的女孩,双胞胎兄弟等。影片整体很温柔,大人和孩子间的张力也处理的很好(生了儿子的男老师)。

8 娄知县 看过 2022-09-13 21:44:47 北京

于小西天,观感幸福、快乐。这么散的视点特吕弗能拍得那么流畅好看,真厉害。被家人虐待的边缘男孩好像带着离心力在片子里游走。小孩被嘱托带另一个很更小的幼儿回家,可爱。十楼的幼儿追着猫跌落草坪,幼儿离开阳台时我们全场倒吸冷气,结果幼儿在草坪笑着爬起来,神奇。小孩子啊谈情说爱都纯洁。

4 vanessa 看过 2022-10-15 20:41:42 北京

Truffaut在拍小孩子的时候真的太有灵气了,或许是因为他内心一直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选的小演员们都极具特色,演的真实又没有特别超出年龄的游刃有余的感觉,还是感觉他们在演戏在背词,但也在have fun。无疑被虐待的小男孩是Truffaut童年的缩影,包括遛进电影院也是他童年的惯用伎俩。但他并没有把故事只聚焦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拍个《400 Blows》或者《Wild Child》的续集,而是拍了个大群像的喜剧,连着该学校的老师们和孩子的父母们。好几段故事非常搞笑,孩子的世界让人忍俊不禁。最后老师的lecture显然是Truffaut在直抒胸臆,为自己小时候的不幸鸣不平并且寻找解决方法。另外70年代的教师和课桌真的让我感觉穿越了,好怀念物质贫乏但简单快乐的小时候。

1 19431818 看过 2022-07-05 22:24:39

还挺收尾相称的,形形色色的满屏幕的孩子,早熟的,懂事的,聪明的,友爱的,有个性的,默默忍受暴行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们是主角,大人们成了陪衬。他们看起来一个个像小大人一般,其实他们最纯真可爱。开头我就想问,天天这么跑不费膝盖吗孩子们,里夏尔怎么那么可爱,有三段台词,格雷戈里掉下来后夫妻俩的讨论,还有幼儿园里妻子的话,最后就是于连被解救后老师在教室里的发言(于连这个名字也许正是这个角色的标签),感觉特吕弗想说的很多都通过这对夫妻表达出来了,孩子们常常跌倒,但却并不是常常受伤,他们有时候就像岩石一样坚强。

1 Mr. Infamous 看过 2022-09-13 22:49:46 北京

阳光之下本无新事,有人拿歌词里的无聊,吟咏疏懒日子至高无上的闲适。视点仿佛随机分布,一个又一个的人接力,做那小镇里的主角,彼此又交错,只言片语里有亲密与芥蒂,大人有大人的脾气,小孩有小孩的生趣,两个年龄段不同性质的爱,窸窸窣窣引燃着关于性、爱甚或爱情的启蒙,明明让人感觉到勃勃生机,却又在那光亮的小世界里,遍布些看不见的阴暗角落,关于鸡鸣狗盗,关于虐待,关于写不到明面上的卑怯与恐慌。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命运会让那些困顿的孩子得到一些补偿,让他们成人后更好适应生活,这听起来,是多么伪善的残忍啊。特吕弗借老师之口说的这些,是遥望,是补偿,也是边揭疤边止痛了。另,里面那对亚裔母女,还会出现在次年的《痴男怨女》中。@ 资料馆

6 btr 看过 2012-04-02 00:08:22

#HKIFF# 大银幕看特吕弗太开心了!加之是个特别欢乐的儿童片,可以不动脑筋地享受~~Charles Trenet的插曲《Les Enfants S'ennuient Le Dimanche》估计要绕耳数日了-http://t.cn/hgyHp

3 LOOK 看过 2012-12-21 22:48:27

极其流畅的散点叙事,缤纷色彩刻画不同角色,特吕弗描绘纯真情感还是非常见功力的。有段揶揄好莱坞爱情片正反打镜头的图画蒙太奇很有意思。唯一缺陷是结尾处老师的那段说教,有点像是特吕弗自己泄私愤了。

0 十一伏特 看过 2022-03-04 18:07:45

生活流儿童群像,法国中部小镇蒂耶尔,外景看起来和意大利南部甚至伊朗都有些相似。各个年龄段形形色色的孩子,以学校为纽带串联起许多段小故事。临近结尾处的那段演讲升华了主题,关心未成年人权利、理解童年磨难经历,是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1 且相忘于江湖 看过 2023-01-15 14:56:05 中国香港

gamins et gamines sont plus tristes que maman ne croit,我的童年时代甚至未曾如此恣意,但果然孩子们就是会有成年人无法理解的忧伤吧。最后老师那段陈词太有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