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 (110)

來了🇺🇦 2021-07-01 13:18:37

塔可夫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老塔在一次採訪中說了一段關於這部電影的話“當時拍完以後,很多同事和電影委員會的人都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非常高,我覺得非常意外,因為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究竟拍了什麼,很快這部電影就被當局雪藏了,接下來一直未能在蘇聯放映,因為他們認為這部電影是反歷史的,那是完全錯誤...  (展开)
momo 2021-02-18 17:38:41

杂想以及吐槽记录

电影时间太长了,中途不吐槽实在难熬。和@既镛 部分吐槽如下。 0. 这部电影为什么分这么高。因为愿意打高分的人才回来看,看不懂打低分的人根本不会来看。(纯属吐槽。 1. 俄罗斯人的艺术不愧是俄罗斯人的艺术。早已自成一派了。 2. 其实故事结构有一点点像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  (展开)
Bard . L 2012-09-13 07:40:59

笔记

看Andrei Rublev就好像攀岩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他对剧情安排基本是不在乎的,一切镜头都是为了象征主义服务。 “将极度抽象的符号通过画面实体化”这种很实用的技术词完全不足以形容电影本身的多层次(政治,哲学,宗教,以及斯拉夫文化)。 不过如果坚持看完电影,再...  (展开)
汪杨 2010-11-06 20:34:50

观Andrei Tarkovsky《安德烈·卢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34# 一开始便是企图超越教堂,升上天空的努力。 俄国人的生命力令人不寒而栗。 影像表现力的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就是突出人物,人物在简单的布景的中心。 实际上这部电影是对俄罗斯历史、民族意识和宗教的全面反思。俄罗斯的母亲与泉源。 片中鞑靼...  (展开)
理一分殊 2022-04-20 17:10:10

傅春晖:乱世钟声

《读书》2022年4期新刊 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是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影片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初剪完成,一九六七年戛纳电影节向塔可夫斯基发出参赛邀请,但是遭到了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拒绝,直到一九六九年,在承诺只参加“非竞赛单元”的条件下,苏联官...  (展开)
Charles 2024-04-20 13:09:40

电影笔记|梦、记忆与现实

——关于塔可夫斯基电影里的梦、记忆与现实转换 以《安德烈·卢布廖夫》Andrei Rublev 1966为例,影片里记忆与现实的片段,其转换间仿若呼吸;一念过去,一声拉回。两者影像质量相当,若非并列,很难分出彼此。 导演运用「单一声效」来塑造临场感。在本片战争攻入弗拉基米尔城...  (展开)
张泰玩 2024-03-03 18:48:37

摘一句台词,蛮喜欢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五幕,安德烈为保护哑女而杀死一名与鞑靼为伍的俄士兵,事后他心怀忏悔,在幻象中看到了死去的画家费奥凡,后者说道—— “只因我们有罪,恶魔才披上了人的形象。你消灭了一个魔鬼,也残杀了一个肉身。上帝会宽恕你的,但你千万别宽恕你自己,在他的宽恕和你的自责中继续生活...  (展开)
地下说唱川桑 2023-12-15 16:04:26

随笔

人的坠落 马的惊醒 小丑艺人 鸡鸣的小丑艺人是否为一种想象 醉醺醺的丰茂森林和湿漉漉的沼泽深处 被损坏的娱乐 被掳走的娱乐 如能忠实描绘你所见 则已渗透万理 缺乏信仰的壁画 人的意识赋予 真挚的感情是一种大道至简 需要被公开拜托的基里尔 人对权威的主动维护与人的嫉妒心 ...  (展开)
紫邪 2023-08-25 21:56:08

宗教、战争、历史、传记,很散很无聊的黑白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5星】 1、真长……我分了三天看完,三个晚上 2、和宗教、战争有关,黑白电影 3、感觉剧情很分散,最开始是一个疯子乘着热气球跑了,然后有入侵者打过来,应该是鞑靼入侵苏联的背景?是想展示侵略者给俄罗斯带来了多大的伤痛、让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多么悲惨,体现一下侵略者的...  (展开)
钦然 2022-06-26 22:40:59

苦痛与重生

2022.6.24 中国电影资料馆 曾一度害怕自己看不懂,但看完之后,对影片所表现的宏大命题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影片的上下两部其实主题很明确,上部描绘苦难,下部描绘希望与重生。 开篇流浪艺人的载歌载舞展现了人们的欢乐祥和,随后艺人如同雕塑般站在雨中的场景预示了某...  (展开)
SPARrOWNinE 2021-01-08 00:38:44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风格与诗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出生于苏联,父亲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曾就读于苏联电影学院。一生拍过七部半的电影,从《伊凡的童年》斩获1962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之后,他的每部电影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获得1986年戛纳影展评委团特别奖。与费里尼,伯格...  (展开)
He Zelin 2020-05-04 23:59:14

手艺人史诗

手艺人的史诗(工匠-艺术家-制作物品-艺人-丑角),战争几乎是它的背景; 建造、圣像、铸钟,这些事情曾是人们生活的中心(重大事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是宗教吗,更是一种对造物的惊叹与欣喜; 电影有巨大的容量,以及令人惊叹的场景,会难忘的:铸钟、丑角、异教节日、鞑靼...  (展开)
但见空山 2019-10-25 10:51:04

信仰是怎样炼成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要达成对这部电影的深层理解,想必是要具备一定对俄国当时的社会以及宗教的了解,在此层面上,深感匮乏无力。但是同时,导演一向所坚持的电影艺术本体论,让我们即使在不能触及最深层的哲学思考情况下,也能感受电影所营造的艺术真实。 通察全篇,卢布廖夫的一生是四处漂泊、颠...  (展开)
冲鸭 2018-10-15 11:05:24

“宽恕就是放下怨恨”

1 千万别把老塔说的当成历史,他仅仅是在吐槽政治。片中基里尔说,康斯坦丁.科斯捷切恩斯基说过一句话:“如实地描述你所见之物,便已经参透了宇宙真理。”如其所视,这就是临在的状态。我们的意识没有被头脑夺走,处于白纸的状态。 1406年安德烈说:祈祷能让我们看到不可见之...  (展开)
W TENG 2017-04-25 22:28:52

吉林操行零分电影沙龙|17.4.29《安德烈-鲁布廖夫》关于作者视角独特性和所谓“存在即事件”

夕雾(嘉宾) 关于作者视角独特性和所谓“存在即事件” 夕雾|现于日本崎玉大学研究苏俄文学 (小滕:嘉宾讲的深入浅出,非常受教。文末有好玩的插话环节,不看不是人。) 本场沙龙我们选择了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 鲁布廖夫》来做放映,这部电影是公认的塔可夫斯基最好作品...  (展开)
woniu2048 2016-06-20 01:31:20

安德烈·卢布廖夫

以15世纪圣象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为主线,以其为线索,描写了那个时代俄罗斯内忧外患的历史长河。安德烈几经拿起画笔又几经放下,都是被人民被压迫、被屠杀而又重新崛起的情况影响着。影片中大量宏伟的远景与长镜头富含了导演深厚的民族情结,最后铸钟的桥段有着极大的鼓舞,...  (展开)
舟子 2013-12-06 06:13:11

Notes for Andrei Rublev

Rublev PART 1 1、Prologue: fire balloon, get out of the world. Fly across the icons on the hall. A bird view of Russian landscape. A rolling horse. 2、Ckomopox 1400: Buffoon. Moscow is full of painters. A boyar without beard. priests encounters Buffoon a...  (展开)
八部半 2010-10-28 12:06:46

无题

在看了他的3部长片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拍电影的哲学家。 他热衷于表现浮动的水草、潺潺的流水、雨雪等母题、引用宗教或哲学句子、绘画般的构图以及对于表现名画的执着。电影的叙述和淡化叙述的镜头让我们在尝试了数次失败之后,不再试图在他的镜头中寻找素材而乞灵于...  (展开)
若月千舞 2023-10-29 21:07:32

世间苦难如斯,信仰能否如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前半的时候,我以为我看不懂,我打算摸着自己的良心打个三星到四星,因为显然片子是用心拍的,但我只能从我的角度去打分。 但从鞑靼人入侵开始,一切突然豁然开朗。 我看懂了。 当然也可以说是我自己以为的看懂了,因为解释权归且仅归于制作者。 可能他会说我说看懂了是很大...  (展开)
Leslie 2023-08-06 10:56:06

短评写不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塔是大师中的大师,另一种说法是,在那么多所谓的大师中,我几乎只吃老塔这一套。看完如同读完一本老陀一样精疲力尽,安德烈这个角色的挣扎同样让我想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二哥伊万对上帝和人类的思考,“耶稣的死是为了上帝和人类的和解”,安德烈目睹人类之不配之后,说出了...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10条)

订阅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