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 短评

热门 最新

452 一只麦麦 看过 2011-12-27 23:50:24

很难想象一位不过35岁的女导演在面对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所表现出来的魄力与勇气,世人皆心知肚明她所说的不仅仅是越南难民。前半段尚中规中矩,随着嗜血政府暴力的缓缓展开以及祖明一线的单立,剧情开始有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刘德华最早触电之一,第一镜就是大场面长镜头,海报真是惊艳。

560 沉歌 看过 2012-03-20 21:47:59

我记得你的八十年代情怀,你的新浪潮喜好,你钟意参悟的人生,你爱轻巧提起的沉重话题。我猜你肯定会喜欢许鞍华,可惜我们都没有共坐看过哪一部。

290 欢乐分裂 看过 2011-12-07 18:49:42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良市的酒吧,我要一直干到七十岁。”怀揣着这样的微茫希望,她才能在孤独的煎熬中守望到天明。“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革命失败了。”这是一个在乱世中依旧清醒着的人。当时这些创作者们不无天真的理想主义,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下,尚存“任性”发挥的自由语境,如今回望,真的令人唏嘘。

312 U 兔 看过 2010-04-19 23:43:57

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来的东西果真很震。不知道里面现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是从咱们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故事讲得不错,人物情感的递进很有层次和力度。镜头拉伸和光影布置都很到位,跟心情跟环境配合得真好。娘的,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一窝蜂的拧在一起用心做着电影...

341 Bigteeth 看过 2008-04-29 12:44:59

了不起,二十多年前许鞍华已经俨然一代宗师。

386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5-11-15 04:29:25

光怪陆离的南洋红色政权,死在红旗下的焦灼恐惧,电影本身也带着非左即右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许鞍华本质上是靠左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对中国的文革特别失望。海报惊艳了...

145 seamouse 看过 2011-08-21 23:38:42

珠影、海南兴隆农场、湛江市,一起在才开放那些年为许鞍华的这部红色恐怖电影贡献了一个“越南背景”。或许战乱才结束的地方都具备那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苦逼气质吧,于是我在阮琴娘一家分明看到了《大地在波动》;起初对岘港文化局干部的描述尚属客观,但意识形态潜伏在后面,形成有些不适的转折

130 Ocap 看过 2017-07-05 16:14:15

4.5。牛逼!第一部许鞍华,也是至今看过最另类生猛的港片。最可贵的笔触不在惨境描绘,而是对苦难的麻木与恐惧驱动下的恶性循环。台词双关得毫不刻意,所有非叙事性画面就像那些从未带回的影像一样真实。欲揭天堂之皮却从此长眠地狱,柴油用上了,燃起了照亮驶离怒海的光。太阳不红,红色是血的颜色。

172 BLAKE 看过 2008-08-15 22:52:37

首先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政治影射的意味。但强烈的人文关怀却包含在历史纵深之中。作为许鞍华前期作品,没有刻意地显露自己的锋芒,而是深切的关注于现实。从来没有想过林子祥也可以这么“朝伟”,也从没想过香港还有这么一部作品。

101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11-09 22:57:16

剪辑、运镜和节奏把控不够完善,胜在剧本和表演。对越南进行描绘与想象,却从日本人的第三方视角(“异国的异国”)呈现,语言又是粤语为主,还夹杂英语(会显摆英语的大儿子),很有意思。有些比较直白的符号化处理,尤其是缪骞人演的酒吧老板娘一角。刘德华在周润发举荐下出演本片,初出茅庐就已挑不出毛病。奇梦石扮演的真性情的阮主任让人心疼,走过半生,洒过血汗,初心虽在,现实已残,唯有无奈与惶惑(“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败了”)。不少场景无比生猛凛冽,令人胆寒:街头抓壮丁,陋巷刑场搜刮新死者,步步惊心的挖地雷苦役,还有最后那幕诀别的火舞。PS:海报简直绝了,片名力道十足,英文名“Boat People”则更加切题,也极富嚼劲。(8.5/10)

4 左胸上的吸盘 看过 2022-10-20 22:10:02 北京

蓝光重刷。勉强两分。CC的修复版真漂亮,当然本片用光本就大胆,许鞍华早期是有点形式主义的,雨中劳改营、晨光熹微的海洋、红蓝色对撞的泥泞小巷,都有摄人的美。剧组的执行力也挺猛,开头坦克游行,密布集装箱与油桶的营地,摇臂拍摄的排雷等场面,都是夏梦、许鞍华这些幕后人的轴劲儿。此外全是缺点了。林子祥的银幕形象,大体是保守而对女性有剥削意识的,马斯晨要陪睡报恩,他气得要伸手打人,你可以给个理由,比如“你不是真的爱我所以我不和你做”啊,你凭什么要打女人?真是让人恶心(他在其它电影里也经常演这种认为自己面对女人有绝对道德优势的渣男),他作为记者,拍照时那个用力造作的劲儿也很讨厌,简言之,林子祥的银幕生涯一塌糊涂。刘德华那条小流氓逃脱集中营最后惨死的线也没什么实际内容,属于街边听来的小段子的水准

268 7366 看过 2010-03-05 20:33:48

借他人杯酒浇心中块垒..

114 Fleurs.哼哼 看过 2019-07-29 21:25:21

布罗茨基在他的时代说: 文学需要不断干预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预文学为止。 影视是不是也该天真地为之努力了? 这其实是个冷笑话~

35 坦克手贝吉塔 看过 2015-12-23 09:22:08

90年代在电影院看的,排片板上写着“少儿不宜”

576 丁一 看过 2009-08-09 12:24:55

生在地雷区,死在红旗下;投奔怒海船,焚身越南港

26 有心打扰 看过 2011-11-28 20:25:27

黎明前的黑夜最最阴冷,曙光仍旧被乌云遮住,越南的百姓仍旧处于政权的逼压之下。自由是一党的自由,局限并且虚伪的伪自由,革命还未成功,人民还需努力。芥川最后被火焚烧,一个希望也在火焰中消失,但是希望的种子没有灭绝,琴娘便是希望,最后的眼神坚决而强大。

21 boks 看过 2019-02-10 21:33:27

先看投奔怒海,再看胡越的故事。 许鞍华老师的片子总有一种文学性,她的剧本明明有不错的戏剧冲突,一般的导演是加盐放辣把味道吊起来,渲染冲突和煽动情绪,但许导不是,她清高一辈子,鄙视这些俗套,她在需要重笔的时候远景留白,以味道素淡为美。 导演名字叫喧哗,拍的片子却跟剧集似得,绵长流转考较耐心

20 刘浪 看过 2018-12-15 22:17:08

一种理想主义腐坏的恐惧。借着越南的壳来讲香港自身的困境再明晰不过。越南与香港通过酒吧老板作桥梁,共同经历过身世的不断转手,让两地串成一体。一个悚人的细节,报数时候跳过的号码,就是消失的人。猛烈,燃烧的人体正是蔓延的红火。

13 吞火海峡 看过 2018-03-11 16:43:02

论佳句通篇锦绣,聊佳章密集卖惨,自由之美绽放其间。斧凿过的故事,总有失实的嫌疑,若是建构在虚构之国上,就可避免此类诟病,任你执泥意识形态,天马行空肆意飞扬。【8】

177 雨中散步 看过 2017-07-21 11:19:15

本片的编剧邱刚健说:“那个剧本写了7万字,非常厚,但却是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的人关在书房中写出来的,听了上百遍莫扎特的《安魂曲》。其实是完全天真的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描述和构架的剧本,所以作为编剧觉得自己还蛮职业的。”香港人惊觉未来命运或许将会像越南难民般投奔怒海,一惊就惊了三十多年~

> 去 投奔怒海 的页面

投奔怒海

导演: 许鞍华

主演: 林子祥 / 缪骞人 / 马斯晨 / 刘德华 / 奇梦石 / 郝嘉陵 / 郭衡宝 / 蔡鉴洲 / 林书锦 / 贾梅婴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香港

片长: 109 分钟

上映: 1982-10-13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