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的影评 (545)

淋漓 2006-02-25 19:01:56

《野草莓》的心理分析批评

摘要: 本文将以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粗浅的对英格玛 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做以简单的分析,这其中既包括对影片中主人公的心理分析,也包括对英格玛伯格曼的一些分析。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寻求对影片的更深层次的学术性的理解,而在于通过心理分析这一工具为影片找到另一种解...  (展开)
laputa 2007-06-01 21:56:05

野草莓--知识的徒劳

这部电影依然是舞台剧的风格,之所以用依然,是因为我曾看过伯格曼的《第七封印》,那部电影的舞台剧风格还要强烈些。这两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都是台词,下面我把我认为有必要一记的台词写下,通过台词,各位也可以对故事了解个大概。 影片开头:“在我们同他人的关系中...  (展开)
小黄家的大斌哥 2011-10-15 17:24:49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找到一篇很不错很用心的评论 【原文出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5期第1~10页 【作者简介】林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博士。 《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1957)是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黄金时代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所有影片中国际影响最大的一部。杰西·卡...  (展开)
思考的猫 2007-08-03 07:20:16

从此,他与死神安然下棋――我眼中的伯格曼和他的电影

对于伯格曼的去世,可以说感到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任何名人,特别是大师的离去都难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不意外的是,他毕竟年事已高,终究也要遵从自然的规律。不管怎么说,作为89岁高龄的老人,身前留下了那么多足以载入影史的杰出电影,他的离去也显得不那么悲...  (展开)
安予 2007-06-03 01:51:11

回桓

看了伯格曼的片子《野草莓》,看得很累。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窥向自己内心,写一点沉的东西。       带给我较大反思的是,在我们的电影语言日趋丰富多彩,技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影越来越成为我们制造梦幻进而麻痹自己的方式。她已经很少去描述我们直面...  (展开)
Maverick 2021-02-20 08:43:20

《野草莓》电影剧本

《野草莓》电影剧本 文/〔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译/伍菡卿 《野草莓》(又译《杨梅树下话当年》)剧本作于1957年,于同年拍成影片。影片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其中主要如在1958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大奖,在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获评论家奖等。剧本曾于l959年被提名为美国奥斯卡最佳...  (展开)
圣墟 2017-05-11 10:27:01

这里是野草莓生长的地方

“这里是野草莓生长的地方”伊萨克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一细节显示出了他对儿时的思念。 在回到老房子的所有画面中,都采用了高色温光,光源是散射光,通过空气漫反射均匀光色,使的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性,表现了伊萨克对儿时的留恋。但高光又给观众...  (展开)
可爱一一耶 2018-02-04 09:58:12

浅析《野草莓》中的四场梦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伯格曼论电影》是瑞典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我剖析、对自己的电影作品加入个人色彩解读的回忆型分篇著作,其中第一篇文章便是伯格曼本人自传性心理行为的作者电影《野草莓》,该片在其技术背景下光与影的完美呈现荣享盛名,让我们在21世纪数码化的时代仍能...  (展开)
瑞典 2012-07-03 08:58:48

英格玛•伯格曼的艺术生涯

本文译自斯德哥尔摩大学电影学系教授MAARET KOSKINEN的专题文章《英格玛•伯格曼》:http://www.sweden.cn/culture/history-traditions/famousswedes/ingmar-bergman/。 英格玛•伯格曼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瑞典人之一。他不仅是瑞典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电影人,还被誉为整个...  (展开)
欢乐分裂 2007-08-14 13:46:54

梦见自己在做梦

重看《野草莓》,这是我接触伯格曼的首部片子,也是至今为止仍然最喜欢的影片之一,正是此片让我从此认识原来大师是这样的。 大概是两千年初看的吧,当时对伊萨克的梦境印象极其深刻:空无一人荒凉的街道,明明是艳阳当头,光线却被处理得如木刻画般冷峻阴冷,白处惨然森森,...  (展开)
huntermu 2006-04-13 11:29:07

平衡之作

梗概 七十八岁的伊萨克的一生行将走到终点。行医五十年后,伊萨克将接受荣誉授勋。临行前晚上,他梦见自己被棺木中的另一个伊萨克紧紧抓住无法挣脱。醒来后的伊萨克焦虑不安,他决定驾车去斯得哥尔摩,顺路探访故居,寻找内心起伏不定的答案。同行的儿媳玛丽安和儿子因是否要孩...  (展开)
Manchild 2007-12-30 13:51:34

伊萨克的困境

在看伯格曼《野草莓》的过程中,脑中突然浮现苏轼的《江城子·记梦》。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作品,却有着微妙的联系。从两部作品的比较中,或许能帮助我们窥探伊萨克教授精神世界的某种可能性。 首先,从《江城子》的词文入手。苏轼是在爱妻王弗去世十年后,初任密州太守的时候写...  (展开)
荔枝上好佳 2017-04-01 14:56:47

梦中之梦

《野草莓》是英格玛 伯格曼黄金时代的伟大作品,它通过梦境流畅的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将现实与梦境的距离拉近,以追求自知的旅行为线,以梦为自我解析的媒介,在美的形式中道出情感的召唤,寻求人类伟大的读音。 伯格曼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关于梦的界说,借助梦来完成...  (展开)
槑槑 2017-06-16 11:25:14

伊萨克的一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公伊萨克,是一个自私、冷酷、无情的人。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一手拉扯他长大的母亲,是一块千年寒冰一样的女人。童年在无爱的环境中长大,以致于伊萨克自始至终也没有学会如何去爱。 伊萨克是个医生,而且才华横溢,爱好非常广泛。他事业非常成功,还拿到小镇颁发的荣誉奖章,...  (展开)
Vivion 2015-05-10 06:57:26

野草莓中的那一首诗

《Var är den vän som överallt jag söker 》 by Johan Olof Wallin 1. Var är den vän som överallt jag söker? När dagen gryr, min längtan blott sig öker; När dagen flyr, jag än ej honom finner, Fast hjärtat brinner. 2....  (展开)
瓦当 2008-08-18 20:13:14

最迷人的野草莓

对于那些相信“人类拥有艺术是为了不至于因为现实而死”(尼采语)的人们来说,英格玛.伯格曼是一个多么值得敬重的朋友。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森林中的神秘歌者,行走在明亮与幽暗之间,就象是阳光透过层层树林,照在人脸上的斑影。荷尔德林曾徒步穿越整个法兰西,为了证明情人...  (展开)
Jabbahy 2019-01-17 08:22:05

科普贴:伯格曼谈《野草莓》

在《野草莓》中,我同时在不同的时间,房间,梦境,现实之间毫不费力地游走着。 我想拍部影片描写一个人清清醒醒地回到家来突然打开一扇门踏进了他的童年? 然后打开另一扇门又回到了现实呢? 然后上街闲逛, 撞进他生活中某个个别的时期, 发现一切都生息如旧呢? 这是《野草幕》的...  (展开)
糯木 2017-07-30 23:17:30

意象解读 | 孤独的尽头是野草莓之地

7月30日,是两位20世纪电影大师的十年祭:英格玛·伯格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这两位的名字总让我想起我的大学,我猜想“欧洲新浪潮”、“作者电影”、“左岸派”这部分影史和标签总是很多导师的心头好,我的导师也不例外,整个学年,他花了最长的时间,向学生逐帧剖析...  (展开)
来去匆匆 勿扰 2019-11-18 20:30:38

伯格曼时间—《野草莓》世界第九大奇迹

前几天马丁斯科塞斯发表了一篇名为《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让我解释》的文章,其中马老提到了一个观点,电影应该是圣三位一体的,应该是塔可夫斯基,费里尼,伯格曼的结合。马老的这句话应该可以翻译成电影应该是时间,空间,蕴涵的结合。伯格曼作为时间控制大师,对于时间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7 28 后页> (共545条)

订阅野草莓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