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赤焰万里情的影评 (22)

Ming 2012-04-02 02:23:16

革命与爱情

Reds(1981)是一部长达194分钟的电影,我竟一口气就看完了。 的确,Reds有着很抓人的素材:无论是关于少数派的故事(男主人公 John Reed 是美国左翼记者,《震撼世界的十天》作者;女主人公 Louise Bryant 是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其它人物还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戏剧家 Eu...  (展开)
豆友32564559 2011-01-06 08:06:03

杂烩的特殊味道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曾经向某食性颇杂的女生推荐本片,结果被委婉拒绝,可能这和本片的标签有关系——那是一连串让人感到压抑的名词: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最后才是可有可无的爱情。很显然,这是一部故事传记电影,而不是纪录片。这就要求了本片不可能都是对于‘史实’干巴巴的记录。虽...  (展开)
脑袋决定口袋 2009-09-24 14:40:26

伟大的历史史诗

很久没有看过如此具有历史感的电影,绝非所谓的《建国大业》可以比。 历史,其实就是一根火柴,总有两个头,一个一点就着,另一个暗自潜流。任何对历史的反思,如果要在历史反思的反思中站住脚,一定是有两个头。 John Reed站在一个时代的开端,他把握住了。我们站在一个时代已...  (展开)
Sept. 2010-02-18 00:42:37

我为何而生

列农的Imagine里唱“我幻想有一天人们无需为什么去杀人获去死” 但人又为何而生呢? 钱?权力?爱? 何谓人生?何谓事业?我该用什么样的事情去耗尽我的一生二死而无憾?这是个太难的问题。自以为是是幸福的,但那些不幸被挤入歧途的人又如何呢?不知道,没有答案。...  (展开)
milk 2008-01-12 14:27:50

理想在别处

一个在俄罗斯见证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的美国人,感觉这是David Lean最喜欢的题材,英雄在异乡的传奇经历,然而Warren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切入点,而是以John和Louise的爱情作为主线,这就决定了出现在银幕上的John更像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  (展开)
Dark Knight 2021-01-23 19:21:15

真实历史上的杰克里德

约翰·里德小传 阿·威廉斯 (1967) 工人们第一次拒绝为高尔察克的军队装运军火的第一个美国的城市,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波特兰城。1887年10月22日,约翰·里德就诞生在这个城市里。 像杰克·伦敦在他的一本关于美国西部的小说中所描写的一样,里德的父亲是一个结实而正直的垦...  (展开)
海星 2020-05-29 03:02:22

短评写不下

包含的要素很多,难怪被称作是“万花筒”。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里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一个理想主义者幻灭的故事,其中描绘的革命爱情纯且热烈,像杯滚烫的白开水。不是革命家的爱情,是革命的爱情,不是英雄,是一个普通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作为传记,也算是在大时代和小人物...  (展开)
镜像里的 2022-05-14 02:45:19

Red

我不知道写简介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把电影看完,主角或许对一些个人失望了,却从来没有对他的理想失望过,更别说重回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封锁本身就让这件事不可能了。 投票是鸦片 对布尔什维克进行十字军东征 the grand things are ahead, worth living and worth dyi...  (展开)
叛卡门 2019-02-15 18:24:19

《烽火赤焰万里情》——一个美国共产党在苏联

这部荣获奥斯卡九项提名、三项获奖的人物传记片几乎是在老学究面前耍尽了心机:真实经历改编、俄国革命为背景、爱情让步给伟大、戏骨倾力加盟;要大场面就来四海列国穿梭,要儿女情长就拿女权崛起自由恋爱做噱头,要头脑风暴这部时长近200分钟的电影几乎每五分钟就有两个以上的...  (展开)
无能狂怒人 2016-06-21 16:36:35

奥威尔说过,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就像是试图治好绝症的医生

作为一名医生,你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作为一名科学家你又必须承认,人终有一死。 就主人公本人来说,这段经历的意义很像奥威尔《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的场景;就影片来说,这部电影在70年代抗议浪潮走向衰退,冷战的高峰即将到来的时代推出,同样可以算是...  (展开)
PhoeniZWen 2022-02-21 20:18:27

100%个人私货

感觉还行,片中对里德同志的刻画描写很好,从一位民主主义和平主义者,一位作家逐渐蜕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一位致死都坚持信仰与理想的革命家,露易丝也在与里德的相处中,逐渐从一名没有目标方向的作家,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片中还体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恋爱观,露易...  (展开)
粢饭糕 2009-07-15 10:55:59

本片揭示的社会主义特点

片中的John Reed弃暗投明,毅然投奔了社会主义的阵营。在共产国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揭示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特点:社会主义不欢迎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常常会被看作对社会主义的破坏;媒体被看作社会主义的宣传工具,而没有监督作用。  (展开)
思想起 2012-02-01 19:55:48

《烽火赤焰万里情(Reds)》:为理想而奋斗(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89927028.html Reds (1981) 看完了IMDB250、AFI100系列,该看奥斯卡系列了。先看这一部很少有人关注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作品,获奖者是Warren Beatty。 电影讲述美国记者...  (展开)
未满🌙 2013-02-16 14:22:21

爱一个人,总有涉不完的千山万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喜欢男主的理由大概是,想从他身上学会大爱。 她 遇上可以为他的理想倾倒的人,一见如故,谈天说地,忘记了时间,然后一同经历大时代的磨练,患难见真情。 她为营救他,横渡惊涛骇浪,跨越冰天雪地,到了芬兰牢房,才知道他被移送回苏联--看,爱一个人,总有涉不完的千山万...  (展开)
气急败坏女疯子 2015-03-03 22:41:09

赤色分子——理想主义的死亡。

“四百万人民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无法起效的制度。”怀揣热情,想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最终变成了一个囚徒,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而这一切,由不得自己做选择。“你杀死了异议,你就扼杀了革命。”革命就是异议,是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现实的破灭,他...  (展开)
不幸浅爱 2010-01-04 23:04:00

布尔什维克的堕落

我这阵子极为巧合地连续看了:《赤色分子》、《烈日灼人》和《卡廷森林》。 **二十年代前后 《赤色分子》(1986年/沃伦·比蒂)是美国著名记者John Reed(以亲身经历著反映俄国十月革命的《震动世界的十天》)的传记电影。评论倾向于将该片定位爱情片,而在我看则是一个理想主...  (展开)
KChunghsing 2008-11-22 13:53:55

对一个时代的缅怀

20世纪,人类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百年,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席卷全球的红色革命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上写下了有史以来最激情澎湃的一个章节,当火的颜色随着时间的前进而渐渐黯淡下去,再借由这样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依然会被深深的震撼和触动。  (展开)
沉默的左手 2010-02-18 13:03:41

好莱坞无女不爱的大帅哥的名作

自导自演该片,并和片中女主角戴安基顿传出绯闻,事实上几乎每个合作过的女人,名媛都有一段。直到当年哈利贝瑞大红去奥斯卡领奖,还请他吃了顿饭以请教礼节,都能使老态龙钟的他和黑珍珠再上娱乐版头条。 也许是碰过的女人太多,多到也许电影学院评委们的夫人或妻子也未能幸免...  (展开)
狄恭至 2009-05-10 16:54:23

洗脑

简体中文名: 烽火赤焰万里情 英文名:reds 这部片子在开始到约十分钟的时候有一段精彩的对白, 就是女主角由采访被被访者角色转化为了灌输对象的一段。 我倒不特别想评论这段不断出现到咖啡镜头的电影手法本身, 我由此联想到的是洗脑这个词。 价值观如同一团颜色气体悬浮在...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Denis 2011-03-08 18:45:10

理想与爱情的喜与悲

废话先说: 之前就听说过此片,最初的印象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部拥有四个单项表演奖提名的影片。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片名(《赤色分子》),觉得此片似乎涉及到了某一话题,一经确认的确如此,便想知道这部影片提名导演获奖的,关于十月革命,在米国人的获奖影片中是怎样一...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烽火赤焰万里情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