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影评 (2136)

臭兰人 2015-03-04 17:15:49

平面化场景重现,朗读会式讲述方式

正如张莉所说,电影中展现的“由朋友们讲述的那个萧红,倔强、执拗、软弱、神经质、受到疾病困扰、对养育孩子没有责任感,一生经历传奇,结局令人扼腕。这是一个有生活气息的、年轻的、不谙世事的萧红,一个让很多人猜不透的女人。” 然而电影完全无力“在忠实史料的基础上呈现...  (展开)
玮玮自食其力 2015-01-17 19:23:32

《黄金时代》间离效果的运用

布莱希特用在戏剧舞台上的间离效果,被用在了《黄金时代》里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间离效果? 尤其是,为什么偏偏拍萧红,要使用间离效果?这种间离效果,用好了吗?到底传记电影适不适使用间离效果? 编剧李樯在一篇采访中说:“我很害怕陷入到以往传记片的漩涡...  (展开)
Shirleysays 2014-10-06 19:30:31

萧红:你的样子

文/夏丽柠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想象了一下萧红的样子。不是之前演过萧红的小宋佳,她太漂亮。写字的姑娘没有长相太出众的,若要出众,当属气质。以气场压人,是女文青的强项。是汤唯吗?她可能更接近一点萧红,可也不是她。汤唯身上有股洋气。萧红是不洋气的,反而是朴实是沉...  (展开)
马泽尔法克尔 2014-10-04 02:58:37

我抽烟喝酒烫头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可能因为还在回味前两天看的话剧,所以在看这部电影时,一直都在想拍成话剧会不会更好些。电影最后的段落出现了爆炸的场面,但按照影片整个的气质就算把关于爆炸的直观视觉呈现给去掉改为角色转述,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时空跳转时大量使用旁白,也很像话剧幕间转换时的背景文...  (展开)
冬惊 2014-10-05 00:56:35

萧红的幸与不幸

期待了好久的一部电影,看完还是觉得不够好。除了镜头的美和演员的美,这部《黄金时代》并没有比《萧红》更好。《萧红》中的萧红,是一个单薄的萧红。《黄金时代》中的萧红,立体了一些,坚强了一些,但我总觉得,表现得还不够。电影结尾,萧红说人们会记得她的绯闻多过...  (展开)
梦魇马戏团 2014-10-03 22:44:39

黄金时代,刺金时代

一、间离,出戏——真实与虚幻 丹东临死前戏谑地说,很奇怪,我可以说我将要被斩首,我会被斩首,但我却说不了我已经被斩首。时态阻止了表达,语法合理,逻辑正确,可这一切却都将是荒谬的。《黄金时代》开头,我们看见黑白荧幕里,汤唯的特写,她面无表情念着自己的生卒年,...  (展开)
荆棘王冠 2014-09-08 00:50:07

失控的许鞍华,被把玩的缺心眼脑残女青年的狗血人生

周末赶场去威尼斯电影节看的《黄金时代》,最大的感觉就是,许鞍华对电影完全失控。看到汤女神演的萧红断气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久违了的,小时候看着被拍过的蚊子拼命挣扎,最后终于完蛋了的快感~ 我猜弄成一部让观众以残酷的快感,毫无同情地戏耍、把玩萧红这样一个备受...  (展开)
沧海揽胜 2014-12-21 20:33:20

是的,我不懂

很讨厌这部电影,尽管在前期的时候是充满期待的,大概是从发大字报海报开始吧,觉得这部电影就偏掉了,做电影的人,是贪心不得的,这大概是今年观察电影市场的最大体会了吧。看人家分手大师,是的,邓超已经成了我心目中最烂的中国导演了,或许,这样的人也能称之为导演吗?...  (展开)
乌鸦火堂 2014-10-08 17:00:58

黄轩妙笔收尾震颤心灵

当年萧红写给萧军信中有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于是便有了这部《黄金时代》,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中的文人群像。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民国版乱世佳人,战火纷飞的乱世中,安然注视着喧嚣的世界。滚滚的时代大潮孕...  (展开)
拔刀诀 2014-10-03 01:29:06

喜欢的就喜欢 不喜欢的就不喜欢吧

《黄金时代》出乎意料的好。 我看的是晚上七点半的那一场,黄金时间,上座率近三分之一,有中途退场的,有全程玩手机的,有睡觉被日军进攻香港的炮声惊醒的,但还好,几乎没有笑声。 三个小时,倏忽而过,不觉得长。 我没看过萧红传记,也没看过她的任何一部作品,小说,散文。...  (展开)
Bla©kie 2014-10-17 10:10:56

身骑白马过三关

随便纪录下观后感: 还不错的文艺片,起码看3小时夜场没有困点。虽然牺牲了讲个“一女N男”的完美狗血故事,但人物的活动还算有内在的连贯性,没有太多零碎感。毕竟女作家跟男作家(们)的感情生活也讲不了太多逻辑,人家爱便爱了,散便散了(你怀着别人的孩子时爱上你,你怀...  (展开)
本尼塔 2014-10-01 21:28:51

高大上视频版资料集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先来聊聊关于影片的标题——黄金时代,据传取自萧红在日本写给萧军的信:”就在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手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确认定这是自己的手,而后再看到那单细的窗...  (展开)
景页再也不会 2014-10-07 14:27:49

将一切凭你想、给你看、再收回去,就是黄金时代

“有我所不乐意的 在天堂里 我不愿意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 在地狱里 我不愿意去 有我不乐意的 在你们的世界里 我不愿意去” 预告片里的这段话没有在 178 分钟的正片里出现,出现的是日本东京某个夜晚,饱食暖衣的萧红顶着白亮的月光,坐念一段“黄金时代”的陈词。 “窗上洒满...  (展开)
有为小朋友 2014-10-04 19:53:24

最前卫的?最朴实的?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最具争议之处,乃是它的叙事。 作为一个研究和评论文学的人,我这个外行实在不知道电影如何表现一个作家才算成功。要结合她的作品吗?虽说也结合了一些,可是恰在这一点上,萧红虽以写私人体验见长,但读过她作品的人便知道,《呼兰河传》《生死场》简直是...  (展开)
刀叢中的小詩 2014-11-20 14:08:13

萧红之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42年1月16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两组句子,广泛流传于世,成为名言。曹革成在《我的婶婶萧红》中透露,萧红生前曾说最好能葬在鲁迅墓旁,或白绸裹身...  (展开)
秣陵客 2014-10-21 22:24:25

《黄金时代》,未来可期

毛姆曾经写过一个老牌绅士,孜孜不倦地写了六卷自己的回忆录,遭到了评论家们众口一词的批评,并且,连他的亲友们对此也并不热心,导致最后三卷都没能出版。但一贯犀利风趣的毛姆对这位老绅士却保持了异乎寻常的宽容,他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被那鸿篇巨制般的篇幅所打倒,事实上老...  (展开)
苏更生 2014-10-06 16:25:32

女作家与八卦

作家和女作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说男人是作家,是指他以写作为业,而说女人是作家,似乎更像是种身份认定。电影《黄金时代》拍的是女作家萧红的一生,虽在台词与旁白中引用了许多作品原文,但故事还是围绕在她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故事上。 电影收尾处,萧红临终前说了...  (展开)
永恒的天瓶水 2014-09-08 19:49:26

导演和编剧太畏畏缩缩了,平铺而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听片名,给人一种民国文人激扬文字,生机勃勃之感。 但是观影之后,和我所想的完全背道而驰,彻彻底底地描述萧红的一生,如同纪录片。 说说萧红,长久以来都是她的八卦比较精彩,以为此片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认识,没有,真是更加深了她作女的形象,作的方法更具体了。 说说感情...  (展开)
bloom 2014-11-30 16:20:12

时代、爱情与人间四季

萧红,1911年生于北中国的呼兰,1941年逝于南中国的香港。一个女人的生与死,跨越了几乎整个民国时期,她颠沛流离的一生,又历经过幅员辽阔的大陆。这样一个天赋过人、不谙世事、沉浸于个体自由心灵的女性,因而与时代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游荡于边缘的忠实旁观者...  (展开)
juni 2014-10-16 01:19:20

POV镜头。打破第四墙。以及人物印象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念念不忘的镜头:骆宾基在走廊前景依着窗台抽烟,镜头浮动着靠近他。骆状似听闻脚步声而缓慢转过头 定睛之后貌似受到惊吓 旋即掐灭烟头慌忙拿起窗台上的两个杯子挺身扭头疾步走向走廊尽头 室外发生爆炸 楼体颤动 骆走不稳 打了个趔趄 又继续往深处走去。    他看到了谁?...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6 107 后页> (共2136条)

订阅黄金时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