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眼中的真实大历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自从观看过《我们的父辈》,便被德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所吸引,严谨的逻辑呈现,细节的充分还原,以小人物视角徐徐展开大历史背景的半虚构设计,都似乎比美英俄剧的快消产品类型更精致、更用心。
这部《夏利特医院》,也同样是以一位因治疗阑尾手术无力还债,而选择留在医院做护士的伊达为主角,透过她的视角,呈现出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治下医学领域的技术发展史,这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科赫、贝林、维尔肖等一众德国医学史上真实存在的名流,亦可以直观感受到结核菌、白喉血清疗法被发现及最终稿应用的艰辛探索,还可以从一个个侧面镜头里夹带看到女权运动萌芽、德国右翼反犹思潮、权贵阶层绝对优势等19世纪末德国特有的历史风貌。可以说,此剧想要呈现出的元素异彩纷呈,但又不会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混乱不堪,而是透过剧里人物的简单对话、细微举止、一颦一笑,便可记住隐藏在深处的历史背景。
值得一提的三点:一是女主伊达通篇保持着自立自强、为了理想敢于突破制度束缚的自由主义人设,她敢于向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发起挑战,一言一行间都践行着自己要成为全德第一位女医生的新理念,而最终她的梦想得以实现,重返夏利特时,却做着没有任何薪酬的工作,维持生计还要靠私人会诊,女强人尚且如此,千万身处时代洪流里的普通女性命运可想而知。二是贝林医生在别人眼里似乎是一个患有躁郁症的偏执狂,沉浸在自己疯狂的研究里不可自拔。正是这样一位“疯子”,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完成了医学界的转折性突破。然而与德高望重的科赫教授比起来,位卑言轻的他,得到的却是从院长到普通护士的讥讽与嘲笑,更可悲的是,如果不是贝林偶然间治好了未来岳父小女儿的白喉,并被视为贵人,他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很可能真的会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或许是亲身经历过后,贝林看清楚了社会阶层的难以逾越和人性的本质,才会最终放弃自己一直爱慕已久的伊达,转身投入豪门成为女婿;也最终会摆了自己的合作者埃尔利希一道,将他残酷地提出荣誉的光环外。三是医学院学生提申多夫,刚出场的那几集,乐观善良又略显拙笨的他,似乎是一个人畜无害的角色,特别是他与伊达的相遇,告知对方自己也一直有一个摄影家的梦时,剧情似乎应该朝着两人情投意合的方向发展,但这一切都随着伊达面见提申多夫的父亲而转变,得知伊达的真实想法,提申多夫父亲顿时怒不可遏,也是在这一刻,提申多夫开始走向黑化,瞬间完成了一个心怀梦想的热血青年到封建主义卫道士的身份转变,而后其在兄弟会、医学院里一些列民族主义的言论,更是把自己活生生刻画成反派人物,令人唏嘘。
上述三位人物的跌宕命运,都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统治的腐朽与僵化。虽然那个时代,德国已经跻身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科技生产力突飞猛进,但配套的社会体制机制并没有及时跟进,各类意识形态和民生民权领域问题迭出不穷,这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不均衡,也为即将到来的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以二战为背景的《夏利特医院》第二部,会更加透彻地呈现上述元素,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