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版《奇门遁甲》如《金玉满堂》般只是一部奇书,而不成就一门“玄学”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两个月的评述链接
奇门遁甲,是什么意思?可以网上搜一下,或者看下新老两版的电影,但估计之后你还是会一头雾水,这可能跟悟性有关,可能无关。奇门遁甲,好象无所不包,又仿佛什么都不是,听说既可以用来造王,也能算命,打仗,练武,看风水,但又似乎百无一用。而具体变成故事,奇门遁甲本身,又好象只能拆分成奇门和遁甲,后者需要被打开,于是要找到打开的方法和工具。
这整个的过程或意象,可能就如同新版《奇门遁甲》中那个被称为御神机的物事,看上去既神秘,又厉害,还得用五大掌门的神功打开,就是说先得下本钱,才可能有收获。但没想到里面看起来是“空”的,实际上又包藏祸心,内有玄机。这当然是流传已久,也很广的,极为朴素的东方哲学,什么无字天书的都得划入此类,甚至那种众人争抢的“神兵利器”,其实装它的盒子本身才是铸造神兵利器的材料,这不仅是为“买椟还珠”提供了“史实”支撑。
于是,新版《奇门遁甲》就在这种玄而又玄的前提下,在各地兜兜转转,人物线索众多,说出了多回目的电影“书”来,与其说每一回目末了都留着“悬念”,还不如说是每一个主角,配角,甚至每一个地点,引子,线索,都可以拓展出去,开发一系列的“前传”。同样,这与其说是不经意间铺陈出了一个奇门遁甲宇宙,还不如说是由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组成的一方水土草木,但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特别是如今的所谓大体量网文,所保持甚至是追求的“人文生态”。
而回到新版《奇门遁甲》的监制与编剧徐克老师身上,此番在角色塑造与故事叙述上的表现,其实也不应该让人过份惊奇,因为不是个案孤例,而是有迹可寻。比如像诸葛青云,铁蜻蜓,刀宜长,小圆圈,老大这几个要角的“配置”,让我联想起的,倒不是之前徐克导演最擅长的武侠或奇幻,或者幻武奇侠电影,而是现代厨房题材的《金玉满堂》,也叫《满汉全席》,此片之前也评述过,链接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216366/ 。《金玉满堂》里的要角是由张国荣,袁咏仪,钟镇涛,赵文卓,罗家英所饰演,大致能对应新版《奇门遁甲》里的诸(葛)小刀铁老五位。
张国荣的角色是一方小老大,背靠某大社团,虽然不知道底细,没交待背景,但猜想应该还是挺厉害的,张国荣角色因为想移民,于是去参加厨艺选拔,之后经过赵文卓介绍,去了罗家英开的满汉楼,但至少罗家英视赵文卓为对手,所以也把他介绍来的张国荣视为眼中钉,必须来个下马威,而负责“威”的是一条大鱼。赵文卓为什么要介绍张国荣去满汉楼,而且后者还视他为冤家对头,为什么不介绍到自己那里去,当他师父?……
这些都是可以出前传后传的谜。
而新版《奇门遁甲》里的谜团,也不遑多让。诸葛青云也是大师兄一类的角色,背靠一个宋朝的“黑社会”打怪组织,这个组织除了知道叫雾隐门,有个地下基地,还懂奇门阵法和法器,有十来个人,掌门不是从原有成员中选拔,而是要去外面找有印记之人,以及还有个姓黄名裳,字晓明的前掌门……除了这些,别的就不知道了。可能有人会抱怨,已经说了这么多了,还搭了景,用了特效,吊了威亚,谢苗还化了老妆,斜眼瞅人,您还想要什么,还想知道啥?
是想知道诸葛青云,铁蜻蜓,还有雾隐七子,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而上一任掌门,当初是怎么被选上的?掌门是一定得外选,没有“内定”的,这是姓黄名裳字晓明的前掌门临时定出来的规矩,还是通行已久的门规?意图是什么?掌门印记是唯一的标志?是否有可能被伪造?……又有人可能会说,你瞎抬什么杠啊?这种奇幻故事,需要交待那么多为什么,怎么样吗?
我觉得需要。
特别是当小圆圈继任雾隐门掌门成了新版《奇门遁甲》里一大情节,那就需要把上述的很多疑问,都要解释和涉及到,而不能丢在一旁不了了之,不然历史问题越积越多,小圆圈这个妖人成为雾隐门新掌门,就会成为一个感觉永远无法解答的历史谜题,不是一句这女子体内有遁甲这样的解释性台词,就能“糊弄”过去的。
刚才从雾隐门扯了出去,现在再回到与《金玉满堂》之间的对应关系。诸葛青云开头也去了一家叫惊世堂的医馆,然后里面有人对馆主说,大家都知道姓诸葛的跟他们不合,所以要介绍一个特别致命的病人给诸葛青云一医,而这个所谓的病人就是小圆圈。这听起来就像《金玉满堂》里张国荣被满汉楼的“对家”介绍过来学徒,然后要被“戏耍”一番的桥段,当然正如同赵文卓的角色为什么要这么做,没人知道,惊世堂除了医人之外,还有什么背景?也不知道。为什么姓诸葛的跟他们不和?更不知道,可能只是巧合。这个小圆圈这么吓人,会变鸟,会行凶,为什么之前就这么容易被关进地窖里,还出不去?……都不知道。
然后就是钟镇涛的角色,对应刀宜长,这初看起来,可能不太准确,差着辈份,再怎么着,也应该对应老大。但钟的角色,和刀宜长最大的相通之处,就是两者都经历过“痛苦”的沉沦,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与平衡。虽然正如我之前评论《金玉满堂》时提到过的,以目前片中的前史来看,钟镇涛的角色根本不需要那么自责,因为并没有多少做错的地方,后来那样的酗酒,一蹶不振,有点太过“戏剧化”,至于刀宜长,他一方面对于怎么受伤的情形,都被“失忆”了,二来肢体恢复原形,也是很快就碰上的“奇迹”,所以他这个角色的沉沦,感觉就是走一过场,还没感觉到痛苦,就已经苦尽甘来了。也正因为这一切来得太猛,去得也快,再加上这一角色本身挺光鲜,自我感觉良好,派同事上司排挤,受欺负,他也不会觉得不开心,所以后来断手断脚后被丢出了捕房,他的痛苦,以及铁蜻蜓的举笠遮雨,就不会有《狮王争霸》中鬼脚七那样的怜悯与悲愤之情。
而袁咏仪的角色,就相当于小圆圈,前者造型也多变,颜色亦丰富,最后返璞归真,都还原清纯本色。不过袁咏仪的角色是罗家英的女儿,满汉楼接下来的新老板,但她的角色当然没有小圆圈那么夸张,或者说神奇,因为后者不单关系到雾隐门的前途,还有整个人类世界的安危。我之前评论《金》时提到过,一般武侠题材总是会描述年轻一代如何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金》并没有这么做,或许是因为这片不是正统的武侠电影,张国荣和袁咏仪的角色直到电影结束,厨艺还是极为业余。而在新版《奇门遁甲》中,小圆圈虽然后来居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凤凰涅磐,成为全场最靓的那只妖,还有掌门人,但她的成长,即使按武侠或奇幻的逻辑,都有点出于意料之外,而不在情理之中,其实就算编导说小圆圈其实是姓黄名裳字晓明的女儿或后人,我都更愿意信。毕竟在挑战“世袭制”之余,应该找到更让人信服的传承方式。
再来赵文卓的角色,他在《金》中最为神秘,连嘴角的笑容也是。他从一开始,就在多个重要场合,以及情节转变处出现,但到头来,他却是个“打酱油”的。而说到铁蜻蜓,她又何尝不是?看起来神神道道的,没事爬个房顶,抽口旱烟,功夫法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开场就易容有术,先声夺人,和诸葛青云互打耳光,看起来应该是个能决定天下大小与男女感情走向的重要人物,但到头来,她只是踢人踢得比较猛一些,罢了。
然后就轮到罗家英,虽然他也病过,也不妨比作刀宜长,但不求太精确,还是比作老大,可能更合适。这两个角色都在两片中,比别的角色高上一辈,更稳重一些,虽然开始有精彩的亮相,但后来“消失”一段时间,最后再出现,不管在对故事结局,以及主角情感上,都起到了不少作用。如果光从作用来讲,罗家英和伍佰的角色,其实都要比赵文卓和倪妮所演的,更重要一些,因为有时候,重要与否,并不总跟演员排位有关。
再铺陈出去,所谓的五大掌门就相当于满汉楼的那些老伙计,前者看似非常厉害,但为了争抢御神机,很快就着了道,还反了水,而满汉楼的那些老伙计,也差不多,平时看起来很听话,但一听到东家有难,便很快辞职跳槽到对头那家饮食集团去也。
当然就这么单纯的对比对应,作用意义并不大,《金玉满堂》虽然主打的是武侠式做菜,但几大角色的设置还是有不少的问题,没准系统的“校对”一下,徐克导演的很多电影都能对应出这样的问题。而且在新版《奇门遁甲》中,原先的那些角色设置遗留问题,被更加放大了,相关的背景设置,或者说所谓的世界观就更是如此。而再联系到《金》,那新版《奇门遁甲》已经不是在用功夫做菜,而是在用特异功能,锅碗瓢盆像飞碟一样,在半空中划着弧线,而片中的赤目白虎,就如同胡萝卜与辣条,以及被开了膛的海鲜一样,等着被下锅,猛火翻炒。
而另一方面,片中又大量出现像《黑衣人》那样的设计,特别是“集体失忆”那一招,却又没有突出妖怪早就潜伏在人群中这一点背景设置。总体感觉,就如同那个小圆圈其中一项特异功能,就是能听到远处人说的话。我不免想象,如果真有人能什么都听到,顺风耳,即使是只听到关于她自己的话,就好比是带关键词过滤的顺风耳,那这人也一定烦透了,耳根一刻不得清静。除非她能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但问题其实又来了,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呢?
我之所以举小圆圈这一种特殊的听觉为例,是想说明,新版《奇门遁甲》,就如同之前很多徐克深度或非深度参与的电影一样,元素非常之多,这如同小圆圈“什么都能听见”,但其实这一功能本身,或者其中一个点,只要深挖进去,就可以有很多个设置,思辨,与戏剧性转折……
所以今天这文已经写得很长了,一般该到了“对此我的设想是”,以前我通常都是整体来做个设想,对于新版《奇门遁甲》不是不适用,而是换个方式,就只从其中一个点上着想,然后往下延伸,生发出一些整体剧情来。之所以要这么弄,就是因为《奇》中的点太多了,虽然里面很难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奇思妙想”的,但都挤在一起,没头没尾的,就像一盆鸭脖,虽然味道不能说难吃,但一来太怪,二来实在太不系统了,都是鸭的一截器官罢了,不免有支离破碎的观感与滋味。
我的设想,撷取的是开头鱼吞人那一段,那段虽然没什么铺垫,不免有一点“突兀”,但跟别的情节相比,已是很特别,而且本来非常让人对后面的情节产生期待,但没想到后面等来了一个“大鼻毛”,以及留声机……有没有搞错?我的想法是,各地的异象用不着那么多,蚯蚓,地震啊什么的,就把鱼吞人这一点,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往下做,各地出现了宠物或食物吃人的离奇事件,官府根本解决不了,于是雾隐门出手,案子发生时间与地点,都符合奇门遁甲的所谓时辰与方位,于是接下来雾隐门人预测了下一个出事的时地人,还有会吃人的东西是什么。但开始时未必能预测对,因为有一些可抗或不可抗因素,影响了与奇门遁甲相关的元素。
反正一开始,好象只是意外,或者谣言,而起初正如同《金玉满堂》里大家以为对手就是熊欣欣,只要赢了他,香港美食界就天下太平了。但故事讲到一半,却发现熊欣欣只是个小角色,他手下原本被烹调的食材,比如猴,鲨鱼,大象或者象拔蚌等,不甘心为鱼肉,而是把熊欣欣的角色一口吞了下去,或者没有那么粗鲁,也是经过一番复杂的烹调操作,才支动嘴……反正这么一来,反派就不是人类专属,而是成了满桌的食材。
而我从鱼吞人这一点,推演出去的情节也是如此,宠物,特别是食物造反了,宋朝此时各地的群众都惊慌失措起来,本来粮食就紧张,没想到食材还要造反,开始是荤菜,接着是蔬菜,最后连主食都开始吃人了,比如大米像埋手机一样把人可埋死了,人类又回到那个需要拼死拼活,才能吃到一口饱饭的时代。厨房开始就如同屠宰场,战场,上演着一场场人食大战,因为开始时不知道是谁吃谁。从民间到皇宫,御膳房也是如此,幸亏皇上这段时间在辟谷,躲开一劫,但这谷也不能一直辟,于是雾隐门从民间到宫廷,与其说是要解决一次全国性的除妖问题,还不如说面对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饥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