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了!虐心古装传奇大戏,还能附带大宋风貌服化道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早几年,我就草草翻看过《鹤唳华亭》的小说。影视界和文学界总会有几年的时差。
两年前,宫廷戏大火,而晋江上早已改天换地,当红的是《鹤唳华亭》这种男主剧。2017年,三联就出了一期《我们为什么爱宋朝》的专刊。两年之后,以宋朝为背景的影视剧开始热闹起来。《鹤唳华亭》算是这波宋朝热度的第一枪。
从清朝到宋朝,从后宫到前朝,背后不全是故事背景更迭,也从单纯反转和再反转的剧情,转而开始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层关系,不再局限于男女情爱,延展到是君臣之间,变成了道义和皇权之间的博弈。用一种现代的视角,来解构古代的君臣关系,是《鹤唳华亭》的出发点。
立意在进步,背后是观众审美在进步。所以,这部戏刚出来,必看~
帝王权术&关系
《鹤唳华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晋江官推第一的小说。它只有45万字,算不得上大部头,却讲了两代人的恩怨,笔力精炼。小说的前80%是王子复仇记,后20%则因为受到君臣桎梏,急转直下,主角纷纷以悲剧离场,落的一片大地白茫茫。这部剧,是文人道义和儒家君臣思想的碰撞,充满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和反思。因此要解读全篇,不能从层层的反转入手,而要从人物关系和出发点入手。
太子萧定权 VS 皇帝萧睿鉴
太子甫一出场,就卷入了卷轴案。卷轴案表面是连环套连环的反转大戏,背后是老父亲看自己的两个儿子斗法。在皇帝心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君臣关系的太子,一个是父子关系的齐王。因此,皇帝明知齐王搞鬼,但是还是有意偏袒,用君臣关系的借口,趁机敲打太子。老皇帝的如意算盘打得真好。
只是,皇帝没有掌握住火候,本来胜券在握,太子已在朝堂上认错,没想到战火引向了太子老师,反而逼迫太子拿出人证物证进行绝地反击。太子赢在了面子上,但内心又明白,自己其实输掉了一局。因为这种结局就坐实了太子和朝中大臣互相袒护,继续加深皇上和太子的嫌隙。
而可悲的是,太子明知道出手后,有这个结果,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恩师被连累,而见死不救的。太子在全剧中,一直面临进退两难的选择。
太子萧定权 VS 国舅顾思林
如果说太子和皇上的关系,不似父子。那么太子与舅舅的关系,更像是父子。不仅外貌上相似,小时候太子与舅舅也更为亲近。这对舅侄关系,不仅有亲情维系。在最初播放的几集里,顾思林主动请缨驻扎边疆,换来了萧定权的加冠成人礼。但顾思林之所以愿意驻守边关,仍然是希望太子能顺利即位。
这一点,太子老师卢世瑜看到了,他曾指出太子不要和外戚走的太近。但是无奈这舅侄二人,都纠缠于亲情和政治关系。把冷酷的政治和温暖的亲情搅和在一起,只不过在这对关系里,更为受虐不是太子,而是顾思林。他在年轻的时候,为好友萧睿鉴登上皇位博尽全力,年迈时,却因为辅助皇上的亲儿子,自己的亲外甥而在边疆奋战。
人心叵测,忠义之心被践踏至此,乃是剧中第一悲剧人物了。
皇上萧睿鉴 VS 先皇后顾思卿
皇上和先皇后的故事,是上一代的虐心故事。当时未能登基的萧睿鉴爱上了顾思卿,但是顾思卿喜欢的却是萧睿鉴的哥哥肃王。这个年轻温顺的姑娘,在家族压力和亲哥哥顾思林的劝说下,嫁给了哥哥的挚友宁王萧睿鉴。顾思卿,为了家族,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本以为,这段委屈会永存心底。
但是王权之事,从来都是带着血泪。自己的丈夫为了争夺王位,逼迫自己的爱人肃王下狱,慌忙去看望,最后导致流产。这场事故,从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两个人的心结。此时,宁王发现自己日日相伴的妻子,原来所爱之人竟然是自己的政敌。心结就此种下。即位之后,妻子诞下女儿,女儿去世,妻子也相继离世。已经成为皇帝的萧睿鉴一方面要面对挚爱之人的离开,另一方面还要消化被挚爱之人欺骗的苦楚。
上一代的爱恨,映射到下一代身上,便有了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相爱相杀。
太子萧定权 VS 表哥顾逢恩
萧定权和顾逢恩是发小,表兄弟。友情和亲情兼有。在书中,逢恩的着墨很少,但是在电视剧里,顾逢恩的形象就更为丰满一些。初期顾逢恩是太子活泼开朗的玩伴,刚好映衬太子的优柔寡断和懦弱。后期的顾逢恩,本想成为名臣辅佐太子,却因故作出与其父同样的选择,为国守望边疆。
服化道亮点
如果让知识分子选择,最愿意穿越到哪个朝代,我想宋朝一定是会是最热门的选择。2000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宋朝刚好在中间。
历史在宋朝这里,从唐以前的世家政治转向了文人政治,经济和文化走上了一个比唐汉更绚烂的高峰。宋代的审美,也因此成了中式审美的基调。不仅在书画上影响人民,更在生活方式上,有了一整套审美哲学。在宋朝,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无数丰富的细节,都是宋朝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鹤唳华亭》的小说原本是架空的,最后落实到影视化上,依从了宋制。剧组在历史细节上,可谓相当用心。帮我们一窥宋朝风物的风流。
茶
宋朝流行点茶,上至皇亲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以点茶待客。这个传统带到日本,渐渐生根,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鹤唳华亭》很精准的把握了士族的生活,在剧集通过不多的几个镜头,反映了宋代的士族点茶待客的传统。剧中,萧定权深夜来访,入门向老师讨杯热茶喝。镜头反转,只见卢世瑜的案几上茶具齐全。师徒二人对坐,小厮剧中从煎水开始,用的器具也是鲜明的宋制器具,一场宋朝文人的深夜对谈,自然展开。
《鹤唳华亭》剧组把点茶的全过程,也拍了下来,煎水,研茶,注入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最后的点水,完美的还原了点茶的所有细节,相当专业。
帽
宋朝服制,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帽子。但凡讲究些的宋朝背景的影视剧,帽子背后的翅膀就一定是又长又直。这种帽子,在古代统称为幞头,宋朝的幞头从唐朝、五代发展而来,
幞头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长。👇是唐朝的各类壁画:
到了宋朝,则以平直为美,帝王带的幞头脚,有夸张的长达二尺。在剧中皇帝的帽子,几乎和宋朝皇帝画像如出一辙:
除了这种形制严谨的管帽,剧里还有大量的日常巾帽的细节。宋朝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戴巾帽,称为“高装巾子”。当时巾帽不仅流行,文人雅士的喜好,还容易带领风潮。
因此当时的巾子常以名人的名字命名,如“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比较著名的叫做东坡巾相传是名士苏东坡所戴的巾,是用乌纱做成的两层的幅巾,前后左右各折一角,形状似桶。
在剧中的皇帝大人,也曾带着这种帽子登场
饰品
剧中的第一场风波就是从金腰带开始的。在宋朝,太子是要用玉腰带,而普通大臣则用的是金腰带。
除了腰带以外,剧中的各种头饰,也有很明显的宋朝隽永古朴之美。比如罗晋定妆照这个红玛瑙发簪,形制古朴,比例协调。
那根摔碎的玉簪,也很符合宋人审美。
剧中女性的发型,也很有宋朝特点。宋朝女性喜欢梳高髻,通常把头发堆到头顶,梳成两圆珠,再缀以花钿。且在宋早期,高髻在贵族女性中更为常见。
剧中的赵妃,先皇后,无一例外,都有高髻发型:
emmm,连皇上的画里的卿卿美人儿,都是典型的宋朝风貌:
宋朝的迷人在于细腻灵动,和千回百转。
唐朝的精英世家政治不同,在唐传奇里,人物的动机行为都古朴的甚至有点没头没脑。宋朝开始,资本主义萌芽,人开始重要起来。个人的选择在传统的政治制度倾轧之下,戏剧冲突便有了。
另外,年底剧荒,这部戏目前还保持着7.4分的水准,相当不容易了。
作为近期的第一个宋代美学大戏,希望能开个好头,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一下,知识分子最爱的宋朝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