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5集] Martha讲到自己父亲的故事,然后说母亲要她不要读大学,照顾父亲,Martha的选择是对的吗?
RT。
在中国的伦理观念里面,父母为大。应该比较不容易接受吧?
这里有价值观的差异。
Martha说自己没有愧疚。
但是想想她母亲还是好可怜。
"标题:"[第5集] Martha讲到自己父亲的故事,然后说母亲要她不要读大学,照顾父亲,Martha的选择是对的吗?
RT。 |
牛津大学性侵案(清空)
这集真的震撼到我(奥斯汀)
没有人发现小摩斯?(癫评鸢)
就不能给玛莎换个对手(Testttting)
為了殺人犯要被處死而激動,那被殺人犯殺死的怎麼算?(Serendipity)
感觉看不懂(秋子裕)
最赞回应
完全同意她说的,如果她有更崇高的理想要追求不是她的错。题主如果不同意这一点的话那应该也不会同意Martha的很多理念了。
国外,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但是子女对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虽然两人是母女关系,但首先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其次在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她人。Martha做了对自己负责的选择,此外她当时没有能力对她父母负责,这是事实。选择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她母亲跟自己的丈夫是夫妻,所以有法律上的义务要照顾她丈夫。但是女儿没有义务照顾父亲。如果Martha选择照顾父母,这是情分,如果她选择照顾自己,她没有任何过失。无论她母亲可怜与否,那些事是她自己的责任,她可以求助任何人的帮助,但不能强制要求任何人去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可以说她母亲的行为是在想办法推卸自己的责任。中国传统观念里,最重要的事是繁衍后代,一切规章制度都是为了有效有序地繁衍后代服务的。所以,传统观念里总是子女优先于父母,当子女有能力时应当照顾父母。如同其他评论所说,中国的普通家庭普通父母可能会做的事,大概是是不顾自己而让子女有个好的发展。只是近几十年的一胎制,以及养老制度的各种混乱,才导致部分父母握着子女当自己的养老保险用。逐渐发展出“父母的想法排第一位”这种被曲解的孝道。
不可能,你的假设就有问题,在中国的伦理里,是父母宁愿子女有更好的发展,而不顾自己。我说的是正常的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中国的新闻媒体报道的统统都是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而隐瞒各种亲人去世的消息,社会通常的反映也都是理解家人的决定,并鼓励孩子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努力。为子女牺牲是中国父母的惯性思维,因为没有什么比下一代的未来更加重要。更何况为母则强,作为家庭中双支柱之一的母亲,在这种灾难发生之时,理应为自己未成年的儿女顶住压力。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真是枉为父母。
况且中国的伦理观从来不是愚孝。父母在,不远游。还有后面半句,远游必有方。
如果不这样选择就看不到这剧了吧......假如真人真事的话......
不可能,你的假设就有问题,在中国的伦理里,是父母宁愿子女有更好的发展,而不顾自己。我说的是正常的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中国的新闻媒体报道的统统都是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而隐瞒各种亲人去世的消息,社会通常的反映也都是理解家人的决定,并鼓励孩子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努力。为子女牺牲是中国父母的惯性思维,因为没有什么比下一代的未来更加重要。更何况为母则强,作为家庭中双支柱之一的母亲,在这种灾难发生之时,理应为自己未成年的儿女顶住压力。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那真是枉为父母。
完全同意她说的,如果她有更崇高的理想要追求不是她的错。题主如果不同意这一点的话那应该也不会同意Martha的很多理念了。
况且中国的伦理观从来不是愚孝。父母在,不远游。还有后面半句,远游必有方。
她要有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现实啊。年轻人总是要去外面闯荡,爸妈总是心里希望孩子在身边。大家都要走合适自己的路,不必要纠结。
国外,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但是子女对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虽然两人是母女关系,但首先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其次在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她人。Martha做了对自己负责的选择,此外她当时没有能力对她父母负责,这是事实。选择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她母亲跟自己的丈夫是夫妻,所以有法律上的义务要照顾她丈夫。但是女儿没有义务照顾父亲。如果Martha选择照顾父母,这是情分,如果她选择照顾自己,她没有任何过失。无论她母亲可怜与否,那些事是她自己的责任,她可以求助任何人的帮助,但不能强制要求任何人去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可以说她母亲的行为是在想办法推卸自己的责任。中国传统观念里,最重要的事是繁衍后代,一切规章制度都是为了有效有序地繁衍后代服务的。所以,传统观念里总是子女优先于父母,当子女有能力时应当照顾父母。如同其他评论所说,中国的普通家庭普通父母可能会做的事,大概是是不顾自己而让子女有个好的发展。只是近几十年的一胎制,以及养老制度的各种混乱,才导致部分父母握着子女当自己的养老保险用。逐渐发展出“父母的想法排第一位”这种被曲解的孝道。
Bojack Horseman 里面princess Caroline也是这样的。她妈不希望她去读大学,同时理智又同意她去读书。最后在机场Caroline直接和她妈做了诀别。父母是撕裂的。在自私和对儿女好的无私中来回。但是作为孩子我们必须做出最利己的选择不是吗。
什么叫“对不对”呢?做这个选择是要对得起父母,还是要对得起自己?既然必不能两全,必然有会被辜负的一方,那就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与其站在一个跟当事人不同的立场假装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不如报以理解,她愿意为家庭牺牲自己固然无私,愿意选择自己的个人发展也既是人之常情又是合法权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以遗憾唏嘘,但且尊重为大。
肯定没错啊,她还年轻,难到为此放弃自己的人生吗
什么逆天发言?
不要以哪个国家的伦理观念做借口。客观的,公正的,正常的去思考,“父母为大”这种一概而论的观念怎么可能会是正确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