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说是常识性错误了,毕竟这些确实很小众。
最明显的是“阿室于”这个名字,查了一下,历代木土司的夫人都有一个官名和一个“阿室X”的名字。
比如“罗氏宁”就是官名,另有一个称号是“阿室能”。
木氏土司的夫人来自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土司家庭,有白族、彝族、傣族等,所以阿室x不会是她们本族的名字,不同民族怎么可能都取形式上那么统一的族名?最合理的推断是,“阿室能”、“阿室加”、“阿室于”等应该是做了土司夫人后得来的称号。
那“阿室于”在还没有嫁到木府,木增也没有当上土司的时候,又怎么会被称为阿室于呢。
同理,木青一开始还不是土司,阿室加当时不是土司夫人,估计也还不能这么叫。而罗氏宁都当了那么久的土司夫人,木府里私下也应该称其为“阿室能”吧。
片中貌似是因为把阿室于(官名是“禄氏繁”)跟阿室加(历史中的官名为“罗氏春”,确实和罗氏宁是亲戚)改成姑侄关系,所以故意不提罗氏春和禄氏繁两个名字,直接用阿室于这个名字(说明了剧组对丽江土司夫人官名、称号的用法一点也没有考据过),但纵观整部剧,这层关系对剧情并没有影响,去掉也不突兀。
然后是女性官名问题,剧中出现的两个女性官名“罗氏宁”、“高氏菊”。这种x氏x的称呼,在中国境内来说,应该只有在书面上会这么写吧。口头称呼应该还是“罗宁”、“高菊”,省去氏字。
再就是对土司的称呼了,土司只是个概念上的泛称,大大小小的土司都有不同的官职,比如丽江土司是“丽江土知府”,那木氏土司应该被称为“木知府”。罗氏宁娘家是兰州土知州,她爹和兄弟应该被称为“罗知州”。
另有播州杨氏是播州宣慰司的宣慰使,所以被称为“杨宣慰”。
本剧可能怕观众不好理解,就直接叫土司,也能理解这样的处置(当然,剧组可能确实不知道这种知识点)。
至于别的,服装太浮夸了,关键是这服装还被丽江的木府收藏了,我有点无语,别搞的后人真以为历史上木府的人就穿了这些浮夸舞台装。
总之剧不能深扒,另一部舞乐传奇,也是各种错误,与历史严重不符,能看的只有剧情了。
最赞回应
首先,汉族的古装剧现在还讲究考据,把还原服化道当作宣传点,怎么放到少数民族的古装剧就不行了?
其次,土司的服饰可不能说不好看,凉山彝族土司的后人建国后参加人大的时候就有穿过
之前看到网易音乐上有人评论该剧花了十几年收集历史资料。
恕在下直言...这个...剧情也不是特别讲究,槽点太多我都已经吐槽无力了...不过谢谢楼主科普。
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真实的历史服装穿上她也不好看啊。。。。
首先,汉族的古装剧现在还讲究考据,把还原服化道当作宣传点,怎么放到少数民族的古装剧就不行了?
其次,土司的服饰可不能说不好看,凉山彝族土司的后人建国后参加人大的时候就有穿过
恕在下直言...这个...剧情也不是特别讲究,槽点太多我都已经吐槽无力了...不过谢谢楼主科普。
之前看到网易音乐上有人评论该剧花了十几年收集历史资料。
逛木府,解说员还说剧本修改是一位靠谱的人,所以剧情六七成可信…网络搜索一圈,关于木增妻子的部分确实非常少。
这剧情,除了部分人名和身份符合历史,基本是虚构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