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是王敏佳。 也许她并不是正面人物,但她的经历,深深触动我的的心灵。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和两个优秀男孩子是挚友,小时候便有幸手捧鲜花与毛主席合影,此后每年到天安门广场与毛主席的画像合影留念。本应幸福的生活下去,谁知剧情出现了反转。一天她心血来潮,和两个伙伴一块去看自己的老师,去看见老师却被他的妻子殴打辱骂,她实在气不过,瞒着其中一个男孩子陈鹏,和另一个男孩子李想一起写了封匿名投诉信,丢到老师家中,控诉其妻子的行为。匿名信是从偷偷拿来的同事工作报告上,一个字一个字拓下来的,本该天衣无缝。可谁知,她写文章逗号隔开写到底,最后三个惊叹号的习惯,从读书那儿会儿就一直保留到现在,被老师的妻子看出破绽。老师妻子气疯了,跑到王敏佳工作地方,直骂其婊子、贱人,直指她勾引有妇之夫。一时之间小谎言变成弥天大谎,什么脏水污水都像惊涛骇浪向她涌来。而她喜欢的男孩李想却因为怕失去支边的机会不敢站出来帮她。墙的这边是批斗大会,墙的那边是表彰大会,墙的这边是王敏佳,墙的那边是李想。她在污言秽语中,无助的,释然的笑了。这是六十年代。是我们都不愿提起的年代。这个年代动辄就被扣上叛党的帽子,法制不再,文人陨灭。似乎把个人深深的压在集体之中,强调奉献强调为人民,以至于病化为文化大革命。王敏佳便是这个时代中微乎其微的一个例子。我提她并不是让大家去学习她的行为,是让大家知道她对生命的不放弃。当她和陈鹏在铲子上写上王敏佳之墓时,我才感觉到王敏佳这个人物的真实。即使背负着那么沉重的伤痛,她不寻死,她选择活着,选择做另外一个人。曾经的王敏佳已死,而现在这个面容斑驳骇人的人,选择活在这个世上。她让我知道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艰难是要付出生命的。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吴岭澜说不要放弃思索生命的意义。我想在不放弃思索之前恐怕得像王敏佳对待生命那样,先选择活下来,才能用一生去思考吧。
王敏佳之真实
> 去无问西东的论坛
最赞回应
真实还在于她的虚荣毁了她,匿名信只是个导火索。而她自以为要好的两个男性朋友,却看不出他们俩不同的世界观,当然李想同样是个虚荣的人,时代的产物。
回复楼里一个人,我并不觉得虚荣是个缺点,虚荣很正常。
写得很好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她
写得很好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她
真实还在于她的虚荣毁了她,匿名信只是个导火索。而她自以为要好的两个男性朋友,却看不出他们俩不同的世界观,当然李想同样是个虚荣的人,时代的产物。
回复楼里一个人,我并不觉得虚荣是个缺点,虚荣很正常。
同感,18年电影院看,昨天电脑又看一遍,两次都是对王敏佳这个角色最唏嘘。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很真实,但也可爱,还有一些无知、虚荣,她有罪,但她远远罪不至死。在她死而复生之后,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