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转载一些背景知识】林达:西班牙由专制走向民主...

varro 2011-08-18 22:15:39
"标题:"【转载一些背景知识】林达:西班牙由专制走向民主启示录

全文见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819/198852/12398538.html

国王受辱巴斯克

  1981年2月3日至5日,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王后索菲亚对巴斯克地区做了一次正式访问,这是自从1929年以来,西班牙国王第一次踏足巴斯克地区。

  国王和王后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虽然在飞机场上遭遇到一次反西班牙的抗议示威,却并不妨碍国王的心情。可是,在格尔尼卡古老议会大厅里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发生了一个意外,意义就不一样了。

  根据预先安排的议程,国王将对巴斯克议会发表讲话。国王刚刚站到讲台前,一个议员突然站起来,大喊大叫打断国王,开始高唱巴斯克“国歌”。这一突发事件使得会场非常尴尬。这位议员和前来干预的工作人员扭打起来,仪式被打断,场面一片狼藉。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国王表现得非常沉着和尊严。待现场平静,他继续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对那些采取不宽容做法的人,对那些藐视我们的共存,不尊重我们制度的人,我要重申我对民主的信念,重申我对巴斯克人民的信任。”议员们长时间地起立鼓掌。

  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对讲究荣誉的西班牙军人来说,侮辱国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些军官认为,国王的遭遇,意味着挽救国王、挽救西班牙的时刻到了。现在还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糟糕的是,就在这前后,“埃塔”又开始行动,制造了两起轰动的绑架案。

  一是绑架了瓦伦西亚的一位实业家路易斯·苏涅尔。他是西班牙纳税最多的人。“埃塔”提出的条件是巨额赎金,这是彻头彻尾的敲诈勒索。他在4月18日获救,是他的家人交出赎金,将他赎了出来。

  另一起绑架案,是核电站的总工程师何塞·马利亚·利杨。这个核电站在巴斯克地区,“埃塔”曾经赞赏这个核电站,认为它有利于巴斯克地区的能源自给。可是,等到建设核电站的公司已经投入了一千三百亿比塞塔,“埃塔”却开始把核电站建设解释为马德里对巴斯克的剥削。“埃塔”提出条件,七天之内不把核电站设施销毁,他们就将处决利杨。整个西班牙,都为“埃塔”的要求所震惊。各地工会,不同派别和政治倾向的工人组织,联合起来组成利杨解救委员会。呼吁释放利杨的国际组织,甚至包括反对建设核电站的欧洲反核组织,包括一贯为关押在监狱里的“埃塔”成员奔走的大赦国际,还有在巴斯克有影响的国际天主教组织。

  一切都无济于事。

  参与绑架的“埃塔”发表了一个荒唐而粗暴的声明,说国际社会和大众的呼吁,是“藐视人民大众的意愿”。利杨于2月6日被杀的消息,引起极大愤慨。巴斯克地区工人总罢工,表示对滥杀无辜的抗议,三十万巴斯克工人集会抗议“埃塔”。

  “埃塔”在用苦肉计,他们显然是希望用暴力挑起极右派的报复,用报复中牺牲的同伴、用被捕同伴在监狱里的受难,来重新激起巴斯克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1981年2月,“埃塔”的激进分子,就是用这种过激手段,激起了右派反弹。大凡这种极端派别,都必须和自己对立面的极端派别共存。天下太平,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随时打算激怒对方。这就是“埃塔”这次绑架撕票,残酷得毫无道理的原因。这一次他们成功了。2月4日,“埃塔”成员在马德里和警察发生枪战,两人被捕。在核电站总工程师利杨被害后,2月13日这两人在监狱里神秘死亡。据猜测,他们遭到了监狱中右翼人士的故意报复虐待。巴斯克地区民众对利杨家属的同情,立即被这一警察暴力事件扭转过来,又转而开始同情“埃塔”。群众情绪受事件操纵而来回变动,局势变得动荡危险起来。

  军队占领议会大厅

  西班牙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有军人干政的传统。在所谓“政府不再有效管理”、社会陷入混乱局面的时候,站出来稳定局势,是西班牙军人荣誉的一部分。这种传统也曾给西班牙、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南美,带来很大的政治动荡。有野心的军人会理所当然地利用局势,找借口非法获取政治权力,智利的皮诺切克和阿根廷的庇隆将军式的军事行动,就是这样。

  此时的西班牙军人,已经不是1936年的佛朗哥将军,但是有一部分军人,仍然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以“挽救国家”。他们称之为“戴高乐式行动”。

  1981年2月23日,在马德里,议会正在开会,电视实况转播着议员们表决国王提名的临时首相。下午6点20分,表决刚刚开始唱票的时候,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一群民卫队武装士兵,在特赫罗上校的带领下,冲进议会大厅,朝着天花板开枪,命令所有人趴在地板上不许动。士兵们的冲锋枪对着议员们的胸口,惊骇之中,议员们一个个狼狈地趴倒在椅子前,谁也不知道这些士兵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只有两个人仍然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一个是前首相苏亚雷兹,另一个是共产党总书记卡利约。议员中的梅拉多将军喝令这些人退出去,却被推倒在地。看到这种景象,已经辞职的前任首相、文质彬彬的苏亚雷兹,跳起来冲上前去护卫将军,结果也被打翻在地。苏亚雷兹这一瞬间的行动,给在场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从此没有人再会说,他是因为害怕军人威胁才要求辞职的。

  几分钟后,电视转播中断。电视台只好一遍遍地重播这几分钟录像。人们能够判断的是,军人们把西班牙政府的所有高级官员一网打尽,全部劫持了。

  西班牙,又要军事政变了。

  特赫罗上校的士兵把前首相苏亚雷兹、社会党领袖冈萨雷斯、共产党总书记卡利约,还有梅拉多将军等,一个一个地单独押了出去。议会大厅里,所有的人都以为,押出去的那几个,肯定是一走出门就被处决了,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西班牙历史上一再重演的军人干政,似乎再次发生。民主面对枪杆子,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特赫罗上校根本没打算杀人,他只是把重要人物单独关押在楼上小房间。楼上有一个酒柜,士兵们一见就高兴坏了,轮流痛饮。顺便,也算看管重要人物。特赫罗上校电话通知瓦伦西亚军区司令米兰斯将军:议会已被控制,一切正在照计划进行之中。然后,特赫罗上校到议会大厅宣布,将有高阶军官来掌控下一步的发展。

在瓦伦西亚,军区司令米兰斯将军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每过十五分钟,地方电台就宣读一遍米兰斯将军的声明,说根据首都事变产生的政治真空,在得到国王陛下的进一步指示以前,保证军区内的秩序是他的责任。然后宣布宵禁,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坦克开上了街头,接管重要的公共建筑。工会组织和政党组织马上开始拼命销毁文件,以防军队接管后实施报复。在巴斯克地区,惊恐的民众开始放弃家园,越过边境进入法国避难。

  国家行政管理已经瘫痪。此刻,这个国家真正有实力的,是西班牙十一个军区的司令,包括瓦伦西亚军区的米兰斯将军。如果他们都站在特赫罗上校一边,那么西班牙军人将又一次成功地干预国家政治,改变国家的方向。消息飞快到达西班牙大小城镇,很多城市的电台,突然开始没完没了地播放军队进行曲,什么也不明说,只有一曲接一曲雄壮的军乐。

  国王开始反击

  特赫罗上校占领议会,国王一无所知。国王手下的人从广播里听到此新闻,连忙报告国王。国王能看到的,也就是电视重复播放的那几分钟镜头。国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有多少军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下令给马德里的军队总参谋部打电话,询问怎么回事。电话那头,接电话的人听说是国王,连忙把话筒给了曾经是国王教官的阿尔马达将军。

  电话里是阿尔马达将军的熟悉口音。将军恭恭敬敬:陛下,我这就亲自去王宫,向陛下报告情况。

  就在国王即将挂断电话的一瞬间,突然,完全是一种直觉,他感觉不对。阿尔马达将军的语气,一丝不苟,无可挑剔。太自然,太恭敬,太镇定了,一点儿不像在突发事件下的反应。这时,国王身边受命去了解情况的人刚好赶到,轻轻对国王耳语:事情和阿尔马达将军有关。一瞬间,国王突然明白了。他对电话中的阿尔马达将军说,我现在有一些文件要签署,等我有空见你的时候,再请你来。

  放下电话,国王下令王宫卫队全力戒备,不让任何军人闯入,特别不准阿尔马达将军进入。国王意识到,阿尔马达将军要的,就是让外界误以为他能够代表国王意愿。如果在事变之后他和国王在一起,或站在王宫里向外发布意见,给外界打电话,就可以得到这个效果。只要阿尔马达将军进了王宫,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就达到一半了。

  国王在王宫里,立即开始向全国各军区司令、各兵种指挥官打电话,询问他们的立场。他所得到的回答完全一致:陛下,我将完全服从您的命令,不论您认为有必要做些什么。

  这次政变,多少是因为国王前管家阿尔马达将军对米兰斯将军的误导。国王明白,当务之急,是让全国民众和军人了解国王的态度。

  不过三小时,国王开始下令。夜里九点多钟,他命令手下人通知电视台,派出一个转播小组前来王宫。电视台的人说,台里现在到处是军人,连他自己都没有行动自由,更别说派出转播小组了。于是,国王命令,让占领电视台的军官接电话。好不容易,那头找到了领头的军官。王宫这头把话筒递给国王。国王问,谁在接电话?那边不明底细,只好照实报告军衔和姓名。接着,他听到话筒里传来这样的声音:我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电话里一片寂静,军官就像麻木了一样。接下来,他好不容易挣扎着,说出了一个西班牙军人的标准回答:国王陛下,听从您的命令!

  国王随后命令他,护送一队摄影小组,立即赶赴王宫。这队转播人员在著名电视主持人毕加托斯特带领下,好不容易通过森严岗哨,进入王宫。一番安排后,国王面对摄像机,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然后,录像一式两份,由两组人走不同的路径,送往电视台,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到底乱成什么样。

  午夜过后,一点多钟,国王的讲话录像突然出现在全国电视屏幕上,以一贯的尊严,要求全体国民保持冷静。国王明确表态,他不能容忍任何企图打断人民在宪法中达成的民主进程的行为。

  国王打电话给米兰斯将军说,他反对政变,他也绝不会离开西班牙去流亡,政变军人想要成功,除非先开枪打死国王。然后,他把这个电话再用书面电传,传给米兰斯将军。凌晨四点,米兰斯将军下令坦克开回兵营,解除戒严。第二天,特赫罗上校投降,米兰斯将军和阿尔马达将军随后被捕,议员们平安回家。共产党总书记卡利约后来面谢国王,说出了议会大楼里所有人想说的话:“陛下,是您救了我们的命。”

  军人政变终成历史

  头脑极为清楚的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并没有欢庆胜利。

  当天晚上,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约见各大政党领袖,包括苏亚雷兹、社会党领袖冈萨雷斯、共产党总书记卡利约、右翼政党人民联盟领袖佛拉加,向他们指出,政变虽失败,却并没有解决西班牙民主政府的困难。国王本人被迫冒着自己声誉和人身安全的风险,来亲自化解军事政变,这一事实说明,西班牙各政党,没有充分了解军人在改革过程中的情绪。虽然参与军事政变的人错误地估算了他们能够得到的支持,但是军人们对西班牙未来的希望,对国家现状的失望,不应该再被忽视。他对这些政党领袖说,对这些企图颠覆的军人,你们各政党如果表现出公开的强硬的反弹,将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把这一事件扩大到对整个军界的负面看法,更是非常有害的。他要求各政党回去检讨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问题,考虑怎样争取更高水平的全国团结。国王甚至警告政党领袖们说,他本不应干预政事,如果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国王不会再这样做了。

  这一军人干政事件就这样无疾而终,史称“2·23政变”。国王胡安·卡洛斯后来为参与政变的军人辩护说,特赫罗上校等军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开杀戒,没有打算推翻西班牙的君主制。否则,他们不会想不到起事后第一要做的,是包围王宫、切断王宫的电话。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国王将束手无策,事件的演变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几天后,三百万人在马德里和其他大城市举行“民主大游行”,表达民众对这几年西班牙政治改革进程的支持,表达保卫民主体制的决心。民众表达的信息是,不管转型过程中出现怎样的不尽人意之处,转型是在人民的意愿下展开的,具有不可置疑的合法性。各党派领袖,民主联合会的苏亚雷兹、社会党的冈萨雷斯、共产党的卡利约和人民联盟的佛拉加,手挽手地走在马德里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表达了各党派在政治改革大方向上的一致和团结。这一信息非常强烈,卡利约的话说出了普遍的感受:“上帝拯救了西班牙”。

  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话,直中要害。把军人排斥在政治改革以外,是前几年各政党都犯下的疏忽。1981年的西班牙,转型在政治体制上已经达成,但西班牙军队的中立化却还没有完成。

  在政变流产两天之后,国会通过了国王提名的临时首相。临时首相向国王保证,以后将定期会见军队的主要将军,向他们通报国家的状况和政策。这种做法在美国这样军队国家化的国家听起来有点奇怪,在西班牙却很自然,这恰恰是政府和军队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表现。西班牙民主制度的最后一个危险,终于过去了。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Jack Freal
2011-08-18 22:15:39 Jack Freal (fRoM ZeRo to HeRo)

了解了知识

赞
>
youngriver
2011-11-21 13:25:43 youngriver

应该先看这个,再看电影,长知识了。

赞
>
双子星
2011-12-09 15:38:04 双子星

看了这个背景知识再看电影基本可以无视那坑爹的字幕了。

赞
>
为马
2012-12-11 16:45:35 为马

感谢普及知识了

赞
>
d00583
2016-04-30 20:55:19 d00583

[译][政治]17小时 23-F: la película (2011)

赞
>
d00583
2016-04-30 20:55:33 d00583
看了这个背景知识再看电影基本可以无视那坑爹的字幕了。
看了这个背景知识再看电影基本可以无视那坑爹的字幕了。
双子星

[重译][政治]17小时 23-F: la película (2011)

赞
>
Luc🦌
2024-06-16 00:51:50 Luc🦌

谢谢转载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17小时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英文字幕(五学日海字幕组)

谁在电影节看的(ㄍㄨㄥˋㄑㄩ)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