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百度江湖奇侠传吧整理 (一) 第二十六集 3:20
乾清宫内
(康熙因胤禛、胤禵怒形於斗而气倒在床)
康熙:杀孽太重,杀孽太重!朕从小至今,杀虎一百三五头,熊二十头,豹二十五头,狼九十六头,野猪一百三十二头[1]。至於杀人嘛,西北之敌,江南之叛,千里决胜,尸倒盈野,少说也有数十万之众。而今父子不容兄弟相残,杀孽作祟,罪如天谴!活该呀!活该呀!
[1] 祖晚年尝於行间幄次谕近御侍卫诸臣曰:“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记矣。又於一日**兔三百一十八。”(《清圣祖实录》五十八年八月乙未) ((戏说乾隆亦有引有此段,但误以为此乃圣祖一天内所狩))
胤禛、胤禵入内跪下
胤禛:儿臣等酒后鲁莽,妄自躁动,怒形於斗,有失大体,请皇阿玛降罪。
胤禛叩首
胤禵(叩首):请皇阿玛降罪。
康熙:老实说,你们两个那种拼死拼活的情景,朕看了可说是触目惊心!你们两个怎麼能这样呢?!你们两个是朕的两根柱子。朕要的是文武二将!不是两个怒形於斗有失大体的莽汉啊!禵儿,你十五岁那年,朕狠狠打过你一次,你还记得是为什麼吗?
胤禵:是为了背不下唐太宗的「帝范」。
康熙:「帝范」指的是什麼?
胤禵:帝王之大纲。国家安危兴废,咸在於兹。
康熙:朕为什麽不让他们几个背,偏偏要你背?!
胤禵:儿望之不似人君,必须勤读帝范,以求脱胎换骨,变化气质。
康熙:你现在还背得了吗?
胤禵:可谓滚瓜烂熟。
康熙:朕问你,斯二者递为国用,这一句指的是什麼?
胤禵:斯二者指的是文武之士。文术治安,武备治乱。文武交递,为国切用。
康熙:太宗的下文是什麼?
胤禵:至若长气亘地,成败定乎笔端;巨浪滔天,兴亡决乎一阵。当此之际,则贵干戈而贱庠序。
康熙:胤禛说,这是什麼意思?
胤禵:在国家到了生死关头,成败定乎笔端,兴亡决乎一阵,非战不可的时候,则必须要振武以弃文。
康熙:下面的文章,你能背得上吗?
胤禛:下面应该是,及乎海岳既晏,波尘已清,偃七德之余感,敷九功之大化。当此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
康熙:禵儿说,这是什麼意思?
胤禵:是说到了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时候,为政者就应该息武止战,兴学教文。
康熙:下面...下面的文章谁还背得出来?
胤禛/胤禵合道: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
康熙:大声说!
胤禛/胤禵:武士儒人,焉可废也。
康熙:对了!太宗说得对!武士儒人,焉可废也!朕要你们两个,一为武士,一为儒人。而你们两个竟这把年纪还要怒形於斗,有失大体!真是想把朕活活给气死(拍床)!
胤禛/胤禵俱跪止不迭:儿臣知罪!儿臣知罪!儿臣知罪!
康熙:朕重提此事,要你们两个好好儿想清楚!武士儒人,不可偏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你们听进去没有?!
胤禛/胤禵:皇阿玛教诲。
康熙:西北未定,阵前不可一日无帅,禵儿,你回去吧。
胤禵:回皇阿玛,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人都在甘州大营,误不了大事的,儿臣想留在这里服侍您。
康熙怒道:不成!准噶尔眼看就要土崩瓦解。你不乘胜追击,还待何时?难道朕跟前这些都是不顶事儿的?要你留下来侍奉左右。快走,快回去!立刻给我出城去。要不然,朕就叫年羹尧接管甘州,取你这个大将军王代之。
胤禛对胤禵说:老十四,听旨吧。阵前是缺不了你的。
胤禵(抱拳):儿臣领旨。(转身走了两步,旋又凝望康熙)皇阿玛,保重了。
(二) 第二十七集
18:20
丝丝和弘历在大帐内,弘历伸手欲吃
丝丝(伸手拦住弘历):唉~我说过功课没有做完不准填肚子哦。
弘历不满道:又背这个。
丝丝:你爹叫你一天背一页,可是到今天,你还背不了求贤第三。
弘历:我就是搞不懂嘛,我问姨,姨也不懂。姨叫我问爹,爹骑了一天马,累也累死了,我怎麼问他?
丝丝:来,告诉我,你哪一句不懂?
(此时,胤禛悄悄入帐)
弘历:这个,是明君旁求俊ㄨ,博访英贤。
丝丝:是明君旁求俊乂,博访英贤。
弘历:你也不会解吧,嘿嘿,我可以吃肉了。
丝丝:哎。慢著。我会解。
弘历:那你解。
丝丝:是明君旁求俊乂,不是旁求俊ㄨ。
弘历:这字明明是一二三四五的五怎麼会念乂呢?
丝丝:乂这个字是出自尚书,是才得过人的意思。俊的解释是万人之秀。俊乂者就是帝范求贤的标准。
弘历:你瞎说!你瞎说!这是皇上的手抄本,皇上怎麼会把乂字写成ㄨ字啊?
丝丝:这是皇上一时不察,把字写错了。
弘历:皇上不会错的!皇上做什麼事都不会错的!
丝丝:皇上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弘历:你对皇上不敬,我告诉皇上,皇上会把你关在大牢里。
丝丝:哎!皇上分明不对,就算关在大牢,也要说他错了。
弘历:惨了惨了,你惨了。
胤禛突然开口道:孩子长这麼大,第一次听见有人跟他说真话,他难免认为那说的是假的。
丝丝:王爷愿意让小阿哥把假的变真的,还是把真的变成假的。
胤禛:以天家的律法来论,俊ㄨ不是俊乂,俊乂便永远是俊乂。
丝丝:俊ㄨ怎麼解呢,白痴才相信是俊ㄨ。
胤禛:所以自古以来,天家出了不少白痴。
丝丝:啊?你这句名言可以和论语同样地万世流芳了。
弘历:谁是白痴?我才不是白痴,我是白吃。(跑去餐桌)
(拿著盘子奔向帐外)我白吃去啰!
丝丝:小阿哥累了,看样子今天求贤不成,还是改明天吧。
胤禛:这篇文章,是皇阿玛在康熙十年的时候手抄而成,至今已经五十年,凡是读过这手抄本的,包括皇阿玛他自己,包括胤礽,包括胤禵,包括许多其他的人,都一概旁求俊ㄨ五十年了。没有人把俊ㄨ读成俊乂,或者改成俊乂,也许他们没有察觉ㄨ是乂的笔误,也许他们察觉了,却没有人敢於提出这个质疑,直到我听见你和弘历争辩的时候,我才骤然开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个怎麼样的感觉。这一层,我实在要向你道谢。
丝丝:对不起,在东海,我和山长也常为了一字之争辩解一两个月,可在天家,却有五十年ㄨ乂之误。
胤禛:你不见古来,多少俊ㄨ,一生荣华富贵,而多少的俊乂却黄沙埋骨不见经传。 (三) 第三十二集 弘历:书本子的事,有人逼著我念,拿《帝范》来说,正著背倒著背都成。 康熙:念书要知书,要求甚解,背死书是没有用的。 弘历:爷爷考我吧,解错了打手心。 康熙:好,就考这头一段吧。何谓「大德曰生,大宝曰位」? 弘历:事实上,唐太宗该把这八个字调个个儿,也就是「大宝曰位,大德曰生」。他的意思是一个做上皇帝的人,不要认为太和殿上的大位才是天下至宝,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一国之君的最高道德。 康熙(点头):所解有新意啊! 弘历:您挑不著毛病的! 康熙:下面说了「自非克明可哲赋允之,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这一段是什麼意思啊? 弘历:太宗的意思,做皇上有三个条件。第一,他本身要「克明可哲赋允之」,也就是君子自强不息;第二,天上的菩萨和祖宗要给他寿命,保他平安,也就是得天之独厚;第三,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他获得治国平天下的经历,也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若是一位皇帝没有这三个条件,他上了太和殿也开不了国、立不了业、坐不稳大位。 康熙(边咳边点头):一点就通啊,孺子可教啊! 弘历:背后有高人相授,爷爷放心! 康熙:过来。(握著弘历的手)你这个小手心啊,爷爷是打不成咯!最后一句是十分要紧哪。「由是观之,帝王之业,非所以力争者也」。何解? 弘历:那是说,要上太和殿坐大位非养心蓄志,身体力行不可,下手抢是抢不到的! 康熙:太宗所论帝范之道,都在这句话上。可惜,那些未经高人相授就是记不住这句话啊。 弘历:叫他们伸手心出来,爷爷一个个打!皇上,看能给我几个东洋饼子吧,呵呵…… 康熙:九功啊。 梁九功:皇上。 康熙:把咱们藏的饼子都给弘历包上吧。 梁九功:喳! 康熙摸著弘历 胤禛进殿,未入 梁九功递给弘历一包饼子 弘历(跪):谢皇上恩典! 康熙:叫爷爷。 弘历:爷爷! 弘历:我明儿还能来吗? 梁九功:今儿能来就不容易了,就怕明儿您挤不进这道门儿啊。 弘历:不怕,明儿我带蛤蟆来,谁挡我啊,我向他丢蛤蟆。 梁九功:哎呦。 康熙:来吧,来吧!随时找爷爷。爷爷这儿好吃的东西多著呢。 弘历:爷爷,明儿见! 转手急走,忽然回头 弘历:爷爷,您这麼有学问,会把字写白了吗? 康熙:你指的是「明君旁求俊乂的『乂』字吗」。 弘历:原来爷爷已经知道是「俊乂」不是「俊ㄨ」啦? 康熙:五十年前爷爷就知道了,只是等了五十年,才有人指出这一字之误。你回去告诉吕家阿姨,说爷爷不过是以ㄨ求乂,以愚举贤。她便是朕所求之乂,所举之贤哪。
(四) 德妃(招生示意弘历过来):弘历。今儿个爷爷就跟你谈文章啊?有没有跟你提到你十四叔什麼的? 弘历:没提,提那个干什麼啊?我也不知道十四叔这会儿在哪儿,爷爷问我什麼我也答不上。 德妃:那有没有提到你爹呢? 弘历:也没提,不过——。 德妃:不过什麼? 弘历:爷爷虽然没挑明说,骨子里就是在议论我爹。 德妃:哦? 弘历:爷爷考《帝范》,上面说凡是做皇帝的人都要有三个条件,我爹就合乎这三个条件。 年福晋(走过来):弘历,你是说你爷爷有意思让你爹出来当皇帝? 弘历:爷爷怎麼想我是猜不著,我要是能替爷爷拿主意,做皇帝的人哪,就选我爹! 德妃:你啊,就是向著你爹!每次你八叔、九叔见你的时候,你没瞧见,那两只眼睛瞪著跟牛铃一般大。 弘历:他瞪多麼大的眼都吓不倒我。爷爷说,《帝范》上最要紧的一句话,就是皇帝大位不能下手抢,抢也抢不到,抢到了也得丢,「帝王之业,非所以力争者也」。 德妃怔了半晌,然后起身 年福晋:额娘可是在想,如果今儿个皇上宣的不是弘历,而是胤禵的话,那情况又是个什麼样。 德妃:润玉,你误会了。我想的不是这个。你是老四的妻,他是老四的子,我当著你们再说一遍,这手心手背都是肉。也许十四他从小就喜欢粘著我,我也向著他,明里暗里我都在帮他争。就算原本是老四的,我也盼著老四能念着兄弟的情分上让给十四。今儿个听了弘历的这几句话,我想,也许唐太宗是对的,凡事要成,水到自会渠成,争来争去,是争不出个名堂来的,逞一时之快,是成不了千秋大业的。
(五) 第三十五集 登极大典
胤禛降舆步行至允禵面前,斥问:「圣祖一再交代,要你勤读《帝范》,可记得建亲篇头一段说的是什么?!」 允禵高声答道:「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 胤禛叹道:「今天为兄就要与贤弟共理旷道,共守重任,奈何贤弟不给为兄这个机会。」 允禵怒然:「如果你我易位而处,咱们再谈共理共守这一套,你干不干?」 胤禛愤言:「今天为兄袭皇帝位,是圣祖遗诏,不是我愿易而易你愿得而得的啊!」
当年被编剧的功底震撼了
加点人气儿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