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幸观赏了《钱学森》这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在我个人的眼光来看,对这部影片实在是不能不叫好。除了演员们精湛的演出。我觉得电影本身的故事与记叙手法是更值得一谈的。 全片的节奏很快,在专场、文物对话这两方面可谓是极其凝炼。似乎不肯多浪费一分钟时间,将观众脑海里对众所周知的事情的枯燥替换为了紧张。影片所讲述的顺序是类似编年体一班的递进。便是如“XXXX年X月X日”或“钱学森X岁时”,上课或许还是,叙述年少有为的少年教授的钱学森,或许下一刻便已步入中年思考者科研的一个难题。这样的继续年少有为的教授方式使得“凝炼”二字,得到了更好的演示。全片总时长只有两小时不到。 在这一个多小时里,如何才能尽可能诠释这位用一举之力,使得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在军事与航天领域上,从无有再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传奇人物的伟大人生,是最令人担忧的。 不知导演拍摄时是否历了那九九八十一难。但所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影片并没有残疾。影片甚至有着余力去营造出一条人物心理变化的暗线,同中华同胞之间的亲情便是这样呈现了出来。钱学森在与国内一些工作人员讲解时不厌其烦地对着一个点反复讲解,屏幕一闪,出现的是钱学森在海外对课前不预习的学生的斥责。这不仅表现了血脉相连的同胞情,也暗示了此时的他已经由曾经的傲慢轻狂而变得沉稳温和。 结尾处,晚年钱学森向妻子致歉,“要不是我拖累你,你可能会是中国最少的歌唱家。”妻子则回道:“中国可以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少一个钱学森。”最理想化的爱情,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钱学森影评
> 去钱学森的论坛
看电视无意刷到了,也是看着像张国荣,才上网搜到了你的帖子,必须🤝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