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细亚往事 短评

热门

87 LORENZO 洛伦佐 看过 2012-01-11 07:13:38

醉翁之意不在酒,锡兰并不是想让观众为了寻找谋杀案的真相而去看这部电影,他只是用寻找真相这条线作为线索,串联起影片的一干人等,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借此折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这群人人生的生命现实。摄影很美,剧情留白很多很辛苦观众,但大师风范出来了。

56 亵渎电影 看过 2012-01-07 18:25:23

留白的力量很强大,似乎对白和动作都无法拼凑出所谓的真相,电影也没有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残酷的事实在于画面和电影之外,需要观众去思考,去探寻。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和社会体制现状来探寻真相,让人无所适从也是很正常的,完全留白给观众,看来努里·比格·锡兰太信任自己的影迷了。★★★★

46 艾小柯 看过 2012-05-16 07:09:54

黑夜寻尸的部分节奏感过于单一,在缺乏视觉激励的情况下很难吊人胃口;进入小村之后众人个性与隐秘的内心细节逐渐展开,越拍越有力道,越品越具回味。慢热好戏。

37 仁直 看过 2012-01-17 10:19:58

锡兰是在把古代神话(感性概念)与现代神话(冰冷医学),进行彼此渗透。他将一个无形的神秘世界可视化,使这个通过摄影机调度产生的艺术世界与一般现实意义上的人类的潜意识世界,进行勾连。并,节奏分明地借由那澄黄的车头灯,将影片带入一个宇宙空间片的质地,好像一叶漂泊在历史河流之上的舱舟。大赞!

39 桃桃林林 看过 2012-01-11 21:33:32

寻尸之一人一段往事,以一个案件作为主线,但目的却不在于此,而是由之辐射到每个人,通过他们不间断的对话引出每个人的一小段故事。留白就像叙事的填空题,需要观众脑补。按片长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黑夜一白天,更喜欢黑夜部分,因为光线更神奇,而白天则专注情节和情绪的力量,大把锡兰的长镜头

122 何生生 看过 2012-03-31 07:50:39

说实话,我只看到了这导演的野心、努力和计算,就是没看到他的才华

106 胤祥 看过 2012-03-23 17:47:37

好漫长的电影,一夜一日,案件只是麦格芬,警长、检察官、法医、凶手,以及村长、司机都各有各的问题,言谈之中带出的才是真正的故事,主角其实是这些人背后的女人们。法医放过了凶手(修改了验尸结果)。这种叙事方法太NB了。大全景,NB摄影。而锡兰的”听点“设置依然很独特。

30 丁一 看过 2012-01-12 15:32:55

缩壳懦夫《母与子》的光效之夜,一车人寻驶在阿巴厮的伊朗高原小亚细亚,一只苹果从《随风而逝》里穿越而来,跌落在塔可夫斯基的脏水沟里滚啊滚

34 匡轶歌 看过 2014-05-28 20:29:59

片子就像人生本身,大量堆积的、貌似无意义的时刻里,少量如光灌顶的瞬间(如少女持灯出现的一幕)。谁说这是用太多时间讲太少的事?这明明是部非常【满溢】的作品。只不过那些伤痕、宽恕、惩罚…所有的故事,所有导演意图你明了的,都在讲述的留白之中,需要你跟随事件耐心走一遭,自己去揣度出来。

20 TORO VAN DARKO 看过 2011-11-08 05:45:35

前半段黑暗中的灯光显得如此具有力量感,却同时又照不透事件真相。片中所有人物都在阐述都在表达,不管是通过大量的对白或只是一个眼神,但却又很少深入他们的内心,所有这些可不知的碎片构建起了这个描绘安纳托利亚的故事,就像片尾被解剖的尸体,存在于画面之外却又似乎历历在目。

38 欢乐分裂 看过 2012-01-11 22:19:34

2021-9-20重看;暗夜灯光里飞舞的落叶,群鸟振翅的天空,细风掠过屋檐的婆娑,光线制造了某种近乎奇迹的象征——少女举灯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如神祇般激起这些拥有各自秘密的男人们的敬畏或怜惜,虽然这般超俗的美最终大抵也仍是消亡于荒凉乡村;声效依然迷人,溯风飞扬间枯叶旋舞,安纳托利亚高原如一块散佚于世外的审判之地——是谓寄情于景,醉翁之意在乎山水间。 草蛇灰线一鳞半爪尽显东方美学神韵,大量留白处的隐秘细节书写着一个个难以言说的伤痛,视点扫视过群像,最后定格于医生,结尾大有余味;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心灵感受到的主观感受不尽然真实,影片用摄像之眼叙述了另一种真实。

31 冰红深蓝 看过 2021-01-26 17:01:56

锡兰二获戛纳评审团大奖之作,留白甚多、很有嚼头的土耳其萧索风情画。1.影片中关于远—近、简—繁和快—慢的错位张力极有韵味:大量远景镜头,但声音(环境音,风声、犬吠与人声)却始终是近景/特写般的响度,时刻冲击着耳膜;聚焦一起实而简单明了的案件,却将重点放在了通过繁杂对话来渐次铺展每一位各藏秘密、各陷困境的人物;以缓慢凝滞的节奏呈现仅仅发生在一昼夜中的行动。2.最终真相依旧潜隐在迷雾中的反探案片拍法,令人想及40年前安哲的处女作[重建],节奏、气调与部分意象(如滚落的苹果与罐子)契如老塔,对之字形土路与汽车的钟情则恍若阿巴斯附体。3.摄影如诗如画:黑夜里的一束束车灯,被闪电照亮的远古雕像,丛丛金黄的荒草,停电后给每人端来茶水的绝美女子,惊起的群鸟与灰冷的苍空。4.“(死者)长得像克拉克·盖博”。(8.5/10)

22 米粒 看过 2012-01-11 13:23:23

就像老人给你娓娓道来,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群人。直到后半程才浮现出愈发鲜明的人物形象。需要安静欣赏的电影。米粒&熊仔侠原创字幕:http://www.shooter.cn/xml/sub/192/192580.xml

26 云中 看过 2012-01-23 16:59:58

塔可夫斯基粉丝的又一闷作。杜琪峰说它“用太长的时间讲太少的东西”,这倒不算是问题,每个导演的节奏感不一样而已。那么多的黑夜镜头是受了曼多萨的刺激?视听方面一如继往的精耕细作。只不过,这回的对白实在是多到有点刻意(过多讲述背景和各种故事),削弱了力量。

10 Peter Cat 看过 2012-01-11 15:46:31

评分:B+ 【2011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锡兰比他过去的作品更加克制,放弃向外讲故事的冲动,和向内对人性的探索。他提供的只是生活的片段,而片段也恰是我们能看到的生活的全部。

27 火娃 看过 2013-12-25 23:48:14

7/10。锡兰是一如既往的匠气,却是死气沉沉,少了点早期的灵性。150分钟的沉闷纪实,错综复杂的人物,旁观倾听的态度,在未高潮时嘎然而止,这是对生活的高度还原,也是需要观众在电影外寻找‘’真相‘’。‘’谋杀‘’并非重点,人物间大量对白缓缓铺设出土耳其现况全景图,这才是本片社会意义所在。

1 KUMA 看过 2011-11-07 19:17:54

Ceylan nous embarque sur un périple évocateur qui aboutit finalement qu’à une vérité impénétrable, comme la noirceur de l’âme humaine qu’il cherche ici à disséquer.

5 谋杀游戏机 看过 2012-10-10 22:16:33

暗夜/暖光,旷野/狭屋,非真实光效与音响处理,扎根田亩的长镜头。抽丝剥茧众生相,残酷的直视,悬念被遗弃,真相遭活埋。山路笔走,大地舒展,只留一震慑结尾缓缓咀嚼。大概这也是传说中的“开车满山转悠一个半小时万一结尾发现是个阿巴斯”吧,哈。想买张碟片烧给范成大。

6 57 看过 2012-01-20 22:52:19

前半段大闷啊,在故事的周边有太多旁枝错节的抒情。这也是一种可见的野心,一桩命案,一群男人对于生活的疲惫,寻找、沉默、不合时宜的玩笑、叮叮哐哐的尸检,都反映出人对人命的态度,在空旷与缓慢之中,得见此时此地在自然之中的相对位置。耐心看完,还好结尾不错,血和远去,沉着而意味深长。

2 P.s I love you 看过 2022-04-28 23:14:27

04/28/2022, @ MUBI. “Still the years will pass and not a trace will remain of me. Darkness and cold will enfold my weary soul.” The landscape and the night as the central figures. 充满细节的梦魇。Private, haunting burden of conscience. 他脸上凝固的死者的血。解剖声与窗外孩子们的嬉戏声。或许不止是”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而是what’s happening and will always be happening in Anato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