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展开了。
选址,是要面临的考验之一。要在终日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连同之前四个多月筹备的500多吨共千余种各类建站物资,从上海起航,开始了远征南极的旅程。
在近两万公里的横渡太平洋航程中,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队还进行了全航程的、连续性的海洋科学考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球物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等11个学科项目。
12月25日12时31分,“向阳红10”号船驶入南纬60度——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这便意味着我国的船只第一次驶入了南极,我国首次自己组织的南极考察队抵达了南极。
3天里,专家们顶着恶劣的天气,先后考察了爱特莱伊湾、纳尔逊岛,阿德雷岛(亦称企鹅岛)、菲尔德斯半岛等5个地方。最后来到的是菲尔德斯半岛南部,一片台阶式的鹅卵石地带。
地质学博士刘小汉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属卵石滩型,卵石带以上为第三纪玄武岩片状风化带,硬度适中,适合建站的特点有不少:平整开阔,海岸线长,滩涂平坦;有三个淡水湖,水质良好,适于饮用;适宜多学科考察;和其它站区距离远,较独立;距智利马尔什基地机场2.3公里,交通便利。
经过队员们多次实地勘察研究,多方权衡后,确定了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南部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1984年12月31日10时(北京时间1984年12月31日22时),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中的最大的一个岛屿——乔治王岛上,隆重举行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奠基典礼。
来自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732.htm
明显缺少了一些触及灵魂的东西。
人类的探索精神,宇宙,海洋,生命。
南极大陆の大陆版叙事
|
> 去南极大陆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犬冢这个角色就是为了推动剧情闯祸,然后提升人物...(Rex)
第一集演技最好的是力奇,太郎,次郎,有木有~~(菊子|净心~)
看了第一集,感觉带了一种对军国主义日本战败的满...(Way-Kwok Chu)
怎樣才可以觀看?(Cola)
南极大陆 (2011) (魔满月)
多想这是一部国产剧(子毅)
国家不需要你们去南极。
但这是梦想。
呃...据说,这是一套剧,据说这套剧是由小说改编的。
拿小说或者剧集来和纪实或者新闻比较,有可比性么?
如果拿剧与剧做对比的话,哪怕是主旋律,日剧渲染了人性的光辉,而大陆剧渲染的diang性的光辉。毫无疑问,人性比起diang性更加吸引人。
这是电视剧了。。。虽说是真实改编的,但重点就在改编了。。。。日本真实的去南极也是一堆科学家,各种论证好不,哪能真的随便就要了个厨子要了个机修工要了一堆热血青年就去了。
所以这剧就消停的看木村吧。虽说不粗制滥造,但是没了木村,这剧8分不到。。。
1983年5月9日 我国加入《南极条约》
南极,这个曾经被人们称作是地球尽头的地方,是人类认识最晚的一块大陆。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史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人们对南极大陆的认识却只是近160多年以来的事。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南极大陆,曾经作了种种尝试,先后在亚南极发现了不少岛屿,但并未真正到达南极大陆。
1821年,美国人约翰·戴维斯乘船在南极半岛北端的休斯湾登陆,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从此开始了人类对南极大陆内地的探险活动。1911年和1912年,挪威人和英国人也先后到达了地理南极,从此,人类对南极大陆内部的探险活动便全面展开了。
1957年至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南极探险考察活动达到了高潮,这标志着国际合作研究南极的开始。当时,有12个国家的大约5000名科学家参加了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67个研究基地,这一年,人们第一次在南极大陆内部建立了全年研究站,进行气象学、冰川学、地质学、地球物理、生物学、医学和资源等综合性考察。此后每年有上千名科学家在南极进行越冬科学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已初步探明,南极大陆蕴藏有丰富的铁、煤、铜、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另外,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非常可观,尤其是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动物南极磷虾是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人们把南大洋誉为人类未来的动物蛋白仓库。
1958年,由12个国家代表组成了南极考察科学委员会,并于1959年12月1日,在美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进入80年代后,我国也派出许多勘察团对南极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1983年5月9日,我国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这以后,我国对南极的考察研究更加频繁。1984年年底,在南极正式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
这一叙事,没有人,只有国家。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