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的影评 (15)

2015柏林访松太加
平心静气地在藏区拍电影 ——对话导演松太加 2005年,在导演万玛才旦的努力下,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藏族电影《静静的嘛呢石》问世,一支由藏族人组成的电影制作团队,也逐渐活跃在独立电影的摄制现场。他们试图用手中的摄影机构筑、展示藏区的传统文化、民间信仰与当下现实,...
(展开)

留了太多的时间供观众思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好的导演不会拍无聊的电影。 影片的故事设定非常好,无意的杀害了母亲的少年决定离家独自踏上旅程,路途中一位陌生大爷无意间接到了少年心仪姑娘的电话而决定帮助他醒悟并原谅自己然后回到家乡。故事的大部分情景都发生在通往拉萨的公路上,空无一人只有尼玛,大爷还有过往车... (展开)
当痛苦遇见时间和小孩就会黯然失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到有人评价说这是西藏朝圣伪青年的做作!对于他这样的评价,我是一点都不在乎的,根本看不上。他根本就没好好的看看这部电影,根本没尝试着去接受导演所想表达的。 我是汉族人。国庆去川西的那一趟我印象深刻。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四个字:敬... (展开)
我看到的,是镜头背后的态度。
我能看到你。看到你们的故事。89分钟,我一直屏住呼吸。 去百老汇的路上,呼吸着北京呛人的空气,第一次看到夜里的百老汇,太阳总在左边,是我不知道的一个故事。 许许多多的长长的固定镜头,背景里只有风声,和尼玛的脚步声,马路上的车声。导演让我们安...
(展开)

救赎,永远不是单行道
好的艺术家,都是有病的, 要不是暴露狂,就是窥视癖。 松太加,更偏向前者。 他肆意将沉郁情感和焦灼苦痛撕开示人, 压根不去考虑观影者是否能消受, 于他,表达比共鸣更重要一些。 观影时,我晃神不止两次, 苍茫草原的空镜头,将我抽离到另一种恍惚。 大概是心底浮躁在作祟...
(展开)

西藏那片土地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圣?
这个片子真是生不逢时啊,11年上映,那时候文艺片在市场上还没多少气候,大多几日游,票房能上百万都不错了。如果放在今天,在拿了龙标后上,以《冈仁波齐》1亿票房估算,这个片子应该有1千万左右。 西藏的题材看得多了,就像吃素食大餐吃多了,不免觉得厌倦,接下来,要么是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