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我觉得这分有点低

1984春 2018-01-14 21:54:43

我觉得这剧完全可以上9分以上,那些说纵横比不上裂变的人,想请你们思考个问题,你们觉不觉得商鞅被演的不像个人,像是上天派的使者,几乎没有缺点。整个秦国就是他的主场。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了。裂变以秦国为主场讲述变革,纵横则是列国为棋,征战天下的豪情与霸气,也有英雄暮年的悲凉。那句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洒脱非凡。还有纵横演出了我们想要的秦宣太后。当然我不是说裂变不好只是觉得稍有欠缺。还有同样是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制度,你们可以去看看走向共和,那里的孙中山才是有血有肉心怀天下的人。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09:10:54 张子健影迷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赞(51) 来自 豆瓣App
    >
    清风徐来
    2018-03-05 21:03:19 清风徐来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能代入情绪,缺点就是人物太伟光正,女主角没有刻画好。
    第二部超越原著,人物刻画生动,赢驷,宣太后,张仪人物都立起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和第一部相比,总少了一些激情,情节不够吸引人。如果是两个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看,他肯定更喜欢第一部。
    总结:两部剧都喜欢,但论历史严谨性,人物塑造上,第一部不如第二部;论电视剧创作艺术上,主线人物处理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赞(23) 来自 豆瓣App
    >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14:04:51 张子健影迷
    裂变的应该都是陷在了激昂的情绪里。芈月传的,玛丽苏情节比较浓吧,我记得我妈有一阵就特喜欢看
    裂变的应该都是陷在了激昂的情绪里。芈月传的,玛丽苏情节比较浓吧,我记得我妈有一阵就特喜欢看。要不然就是喜欢孙俪的粉。
    ... 1984春

    是的~裂变的情绪太能够洗脑了(╯°Д°)╯︵┴┴

    赞(14) 来自 豆瓣App
    >
    sissideutsch
    2018-03-04 19:46:13 sissideutsch

    我也觉得这剧应该上9分,和第一部各有千秋,有些人喜欢第一部,我就更喜欢这部,因为我更喜欢接近历史的。

    赞(9)
    >
    Iwen
    2018-01-24 05:00:05 Iwen (千百小事知难行,始终一人意难平)

    第一部太假,差点弃剧,特别是商君和两个女人的感情戏,浓浓的国产剧风格。第二部很惊喜,除了战争场面大缩水外其他都不错。

    赞(6)
    >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09:10:54 张子健影迷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赞(51) 来自 豆瓣App
>
1984春
2018-01-15 11:19:59 1984春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张子健影迷

为什么啊?谁的脑残粉刷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13:53:43 张子健影迷
为什么啊?谁的脑残粉刷的?
为什么啊?谁的脑残粉刷的?
1984春

第一部裂变的脑残粉和芈月传的脑残粉

赞(1) 来自 豆瓣App
>
1984春
2018-01-15 14:02:46 1984春
第一部裂变的脑残粉和芈月传的脑残粉
第一部裂变的脑残粉和芈月传的脑残粉
张子健影迷

裂变的应该都是陷在了激昂的情绪里。芈月传的,玛丽苏情节比较浓吧,我记得我妈有一阵就特喜欢看。要不然就是喜欢孙俪的粉。

赞(3) 来自 豆瓣App
>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14:04:51 张子健影迷
裂变的应该都是陷在了激昂的情绪里。芈月传的,玛丽苏情节比较浓吧,我记得我妈有一阵就特喜欢看
裂变的应该都是陷在了激昂的情绪里。芈月传的,玛丽苏情节比较浓吧,我记得我妈有一阵就特喜欢看。要不然就是喜欢孙俪的粉。
... 1984春

是的~裂变的情绪太能够洗脑了(╯°Д°)╯︵┴┴

赞(14) 来自 豆瓣App
>
momo
2018-01-15 21:48:09 momo
是的~裂变的情绪太能够洗脑了(╯°Д°)╯︵┴┴
是的~裂变的情绪太能够洗脑了(╯°Д°)╯︵┴┴
张子健影迷

裂变我没看完…emmmm感觉商鞅啊赢渠梁啊都不太真实…

赞(3) 来自 豆瓣App
>
张子健影迷
2018-01-15 22:26:52 张子健影迷
裂变我没看完…emmmm感觉商鞅啊赢渠梁啊都不太真实…
裂变我没看完…emmmm感觉商鞅啊赢渠梁啊都不太真实…
momo

太伟光正

赞(2) 来自 豆瓣App
>
Iwen
2018-01-24 05:00:05 Iwen (千百小事知难行,始终一人意难平)

第一部太假,差点弃剧,特别是商君和两个女人的感情戏,浓浓的国产剧风格。第二部很惊喜,除了战争场面大缩水外其他都不错。

赞(6)
>
1984春
2018-01-24 07:29:37 1984春

哈哈,感情戏我看的尴尬癌都犯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羊彧
2018-01-25 00:45:48 羊彧 (Don't leave me dry.)

主要是当时刚出的时候被刷了低分(因为与第一部风格不同了,有些人没看几集就乱打分)。但是裂变也很好啊,各有千秋,着重点不同,没必要踩一捧一。

赞(1)
>
Saijou Hideji
2018-01-31 21:44:33 Saijou Hideji
为什么啊?谁的脑残粉刷的?
为什么啊?谁的脑残粉刷的?
1984春

脑残原著党刷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Saijou Hideji
2018-01-31 21:45:23 Saijou Hideji

我承认第一部很经典,但是第二部也比第一部差

赞 来自 豆瓣App
>
1984春
2018-02-01 10:57:56 1984春
我承认第一部很经典,但是第二部也比第一部差
我承认第一部很经典,但是第二部也比第一部差
Saijou Hideji

第一部是英雄史实,第二部才是历史。

赞(2) 来自 豆瓣App
>
𓃹𓆟𓆉𓅪
2018-02-02 07:37:26 𓃹𓆟𓆉𓅪
第一部太假,差点弃剧,特别是商君和两个女人的感情戏,浓浓的国产剧风格。第二部很惊喜,除了战
第一部太假,差点弃剧,特别是商君和两个女人的感情戏,浓浓的国产剧风格。第二部很惊喜,除了战争场面大缩水外其他都不错。
... Iwen

2015暑假的时候,这剧评分仅仅是7.6,芈月传播出后评分猛增的

赞 来自 豆瓣App
>
sissideutsch
2018-03-04 19:46:13 sissideutsch

我也觉得这剧应该上9分,和第一部各有千秋,有些人喜欢第一部,我就更喜欢这部,因为我更喜欢接近历史的。

赞(9)
>
sissideutsch
2018-03-04 19:48:33 sissideutsch
2015暑假的时候,这剧评分仅仅是7.6,芈月传播出后评分猛增的
2015暑假的时候,这剧评分仅仅是7.6,芈月传播出后评分猛增的
𓃹𓆟𓆉𓅪

在13年时是刚刚7分,或者最早还不到7,接近7分。我虽然是13年看了此剧,但不是最早看这剧的,所以最早的评分不知道。现在是因为路人看得多,反而公正了许多。

赞(3)
>
清风徐来
2018-03-05 21:03:19 清风徐来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能代入情绪,缺点就是人物太伟光正,女主角没有刻画好。
第二部超越原著,人物刻画生动,赢驷,宣太后,张仪人物都立起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和第一部相比,总少了一些激情,情节不够吸引人。如果是两个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看,他肯定更喜欢第一部。
总结:两部剧都喜欢,但论历史严谨性,人物塑造上,第一部不如第二部;论电视剧创作艺术上,主线人物处理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赞(23) 来自 豆瓣App
>
Saijou Hideji
2018-03-06 18:48:59 Saijou Hideji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能代入情绪,缺点就是人物太伟光正,女主角没有刻画好。 第二部超越原著,人物刻画生动,赢驷,宣太后,张仪人物都立起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和第一部相比,总少了一些激情,情节不够吸引人。如果是两个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看,他肯定更喜欢第一部。 总结:两部剧都喜欢,但论历史严谨性,人物塑造上,第一部不如第二部;论电视剧创作艺术上,主线人物处理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 清风徐来

总算看到一个比较中肯的评论了

赞(1) 来自 豆瓣App
>
九九归一
2018-03-27 22:39:52 九九归一

第二部完全跟历史走,而不是像孙某人那样在小说中意淫历史

赞(1) 来自 豆瓣App
>
1984春
2018-03-28 07:51:02 1984春
第二部完全跟历史走,而不是像孙某人那样在小说中意淫历史
第二部完全跟历史走,而不是像孙某人那样在小说中意淫历史
九九归一

哈哈,这辈子最讨厌的洗脑和意淫,第一部貌似都有。

赞(2) 来自 豆瓣App
>
朝花夕拾
2018-04-11 21:40:29 朝花夕拾
第二部完全跟历史走,而不是像孙某人那样在小说中意淫历史
第二部完全跟历史走,而不是像孙某人那样在小说中意淫历史
九九归一

呵呵,一口一个孙某人,难道足下不知嬴驷的疯癫也是孙老先生创作的?如果没有这个精彩的角色,没有富大龙的演技来造就他,第二部能有这么高的评分?

赞
>
张子健影迷
2018-04-27 07:52:19 张子健影迷
呵呵,一口一个孙某人,难道足下不知嬴驷的疯癫也是孙老先生创作的?如果没有这个精彩的角色,没
呵呵,一口一个孙某人,难道足下不知嬴驷的疯癫也是孙老先生创作的?如果没有这个精彩的角色,没有富大龙的演技来造就他,第二部能有这么高的评分?
... 朝花夕拾

第二部,本来就是写的根据孙的小说改编,所以原创不原创也是你ky的点?还有我不是没看过原著,你去看看原著里的发疯和纵横里编剧李梦写作的发疯,孰优孰劣?

赞 来自 豆瓣App
>
sissideutsch
2018-05-01 10:02:25 sissideutsch
呵呵,一口一个孙某人,难道足下不知嬴驷的疯癫也是孙老先生创作的?如果没有这个精彩的角色,没
呵呵,一口一个孙某人,难道足下不知嬴驷的疯癫也是孙老先生创作的?如果没有这个精彩的角色,没有富大龙的演技来造就他,第二部能有这么高的评分?
... 朝花夕拾

其实层主说孙某人也没什么意思,估计调侃意味更多。就像历史粉经常说刘野猪、刘痞子、康麻子、乾嫖妓等等,其实就是一种调侃,以他们的名号、性格、外貌、作为进行调侃。

赞
>
青青
2018-05-14 11:43:59 青青

是的,有这个感觉。太过理想完美化,第二部就很接地气,其实我个人更偏爱第二部,喜欢富大龙的演技,是那种越品越醇的演技,人也是越看越有味道的演员

赞 来自 豆瓣App
>
✨
2018-05-15 23:34:44 ✨ (It's so silly)

同觉得低了,这一部拍出了大争之世的感觉,虽然因为经费问题有些欠缺,但人物都立的非常好,众生群像,角色比第一部鲜活。

赞
>
红豆生南国
2018-05-23 10:01:55 红豆生南国
第一部是英雄史实,第二部才是历史。
第一部是英雄史实,第二部才是历史。
1984春

你是史实,还是史诗啊?

赞
>
海納百川
2018-06-01 13:42:37 海納百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能代入情绪,缺点就是人物太伟光正,女主角没有刻画好。 第二部超越原著,人物刻画生动,赢驷,宣太后,张仪人物都立起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和第一部相比,总少了一些激情,情节不够吸引人。如果是两个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看,他肯定更喜欢第一部。 总结:两部剧都喜欢,但论历史严谨性,人物塑造上,第一部不如第二部;论电视剧创作艺术上,主线人物处理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 清风徐来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弄没了,那就是第一部中孝公和卫鞅百折不挠竖立起来的秦国新法。
秦国为何短短几十年崛起,人口为何迅猛增长,军队凭什么能以少胜多?第一部中说,春秋战国五百年来,一国出一代明君是有,一国连续出两代明君极少,一国连续出三代明君绝无仅有,凭什么自孝公开始,秦国崛起之路一往无前呢?
看看二三部是怎么拍的,完全是因为明君圣主又有旷世大才竭力辅佐,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完全是因为计谋高明,又有天才大将。虽然故事也很精彩,但是很俗套,因为按这个套路拍的古代谋战题材太多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无敌组合刘备+诸葛亮+关张赵模式,这应该就是儒家向往的经典模式了,圣君临朝,朝官竭力,将士用命。这种模式看了第二部还觉得故事精彩,当看完这种模式的第三部时就觉得很一般,如果第四部还是这种模式,估计要看得让人呕吐了!七代明君都出在你秦国了,七代旷世大才都来你秦国了,几代天才战将都在你秦国军队,原来秦国就是这个原因才能统一天下的啊,呵呵!
其实第一部中就有好多次暗示,卫鞅论法家三派的优劣势时,还有秦国立法过程中,以及秦公与卫鞅讨论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时,都清楚明确地阐述了秦国新法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秦国后世的影响,然而第一部之后,换了投资方,换了导演,结果也把大秦帝国的灵魂也偷偷换了。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毕竟第一部2008年就出来了,一直不能在电视台播放,属于墙外开花墙里香的剧,先在大陆以外播出的,而后在互联网上播放的,所以我是09年就看了第一部,后来央视直到2014年10月才播,足足砍掉了三集,而且很多对白抹掉了,换成了旁白。所以如果继续按照第一部的风格来拍,可能上播有困难,看看二三部央视就很支持!
我觉得历史题材剧应该把重点放在剧情上,而不是放在刻画人物上,毕竟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人物的解读是主观的,把事件拍好了,事件所涉及到的人自有观众评价。如果为了人物形象生动,刻意去改变或者增加剧情,就如同我先定好主角,然后看剧本哪里不符合主角的气质就删掉,再补充一些能突出主角形象气质的情节,这完全是舍本逐末。如果这个大秦历史题材的剧不能把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天下,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那么这个系列的剧就是失败的,只会让观众去读小说原著

赞
>
清风徐来
2018-06-01 16:25:43 清风徐来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弄没了,那就是第一部中孝公和卫鞅百折不挠竖立起来的秦国新法。 秦国为何短短几十年崛起,人口为何迅猛增长,军队凭什么能以少胜多?第一部中说,春秋战国五百年来,一国出一代明君是有,一国连续出两代明君极少,一国连续出三代明君绝无仅有,凭什么自孝公开始,秦国崛起之路一往无前呢? 看看二三部是怎么拍的,完全是因为明君圣主又有旷世大才竭力辅佐,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完全是因为计谋高明,又有天才大将。虽然故事也很精彩,但是很俗套,因为按这个套路拍的古代谋战题材太多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无敌组合刘备+诸葛亮+关张赵模式,这应该就是儒家向往的经典模式了,圣君临朝,朝官竭力,将士用命。这种模式看了第二部还觉得故事精彩,当看完这种模式的第三部时就觉得很一般,如果第四部还是这种模式,估计要看得让人呕吐了!七代明君都出在你秦国了,七代旷世大才都来你秦国了,几代天才战将都在你秦国军队,原来秦国就是这个原因才能统一天下的啊,呵呵! 其实第一部中就有好多次暗示,卫鞅论法家三派的优劣势时,还有秦国立法过程中,以及秦公与卫鞅讨论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时,都清楚明确地阐述了秦国新法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秦国后世的影响,然而第一部之后,换了投资方,换了导演,结果也把大秦帝国的灵魂也偷偷换了。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毕竟第一部2008年就出来了,一直不能在电视台播放,属于墙外开花墙里香的剧,先在大陆以外播出的,而后在互联网上播放的,所以我是09年就看了第一部,后来央视直到2014年10月才播,足足砍掉了三集,而且很多对白抹掉了,换成了旁白。所以如果继续按照第一部的风格来拍,可能上播有困难,看看二三部央视就很支持! 我觉得历史题材剧应该把重点放在剧情上,而不是放在刻画人物上,毕竟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人物的解读是主观的,把事件拍好了,事件所涉及到的人自有观众评价。如果为了人物形象生动,刻意去改变或者增加剧情,就如同我先定好主角,然后看剧本哪里不符合主角的气质就删掉,再补充一些能突出主角形象气质的情节,这完全是舍本逐末。如果这个大秦历史题材的剧不能把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天下,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那么这个系列的剧就是失败的,只会让观众去读小说原著
... 海納百川

第一,你说的缺点方面我大致赞同,确实新法的作用体现的少了点。但是不可否认,秦朝的崛起,还是和君主良将脱不开干系,可以说大秦确实国运不错,好几次化险为夷,有贵人相助。我觉得可以适当加入社会层面新法深入人心进行描绘,第一部有这个片段,感觉挺好的。第三部我还没来得及看,不评价,第二部你说到,我才想起好像是有这个瑕疵。
第二,央视2014才能播吗?我记得我是11年网上在线看的第一部(没有特地找资源),不知道是不是删减版还是你说的海外版?我觉得第一部风格没什么呀?为什么央视不支持,没搞懂。
第三,我是先看了电视剧后看书的。可能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看到第二部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别扭,因为上面很多太不符合史实了,就好像再看二月河小说一样,好看但不太严谨了。所以当我看到《大秦帝国》第二部没有按照小说拍,我觉得挺新奇,觉得他不是在拍《大秦帝国》这个系列小说,而是在拍《大秦》的历史,虽然也有很多史实错误,但是已经比较满意了,尤其是对心中赢驷、芈八子、张仪的刻画。
不过,虽然人物我挺满意的,但是拍摄水平我还是怀念第一部。没有了第一部那种磅礴大气的感觉,有点遗憾。《大秦帝国》3看了一集,也是这种感觉,没有第一部那么吸引人。
第四,你说的不能先定人物形象而去改剧情我能理解你的意思,我觉得如果不违背历史,能丰富人物性格,增改一点没关系,不能过了就行。第一部我觉得最好的人物形象是孝公,卫鞅有点过于伟光正,女主形象也过于单薄。
我喜欢第二部不拘泥于小说,根据历史大胆改编的风格,我喜欢第一部的导演和摄影,以及某些情节更加生动的设计,剧情框架结构。要是两部能结合该多好啊😂😂

赞(4) 来自 豆瓣App
>
张子健影迷
2018-08-09 07:46:57 张子健影迷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
不踩一捧一,两部大秦帝国都很好,也各有瑕疵。 第一部拍的蓬勃大气,让人热血沸腾,即使完全不懂历史的人也能代入情绪,缺点就是人物太伟光正,女主角没有刻画好。 第二部超越原著,人物刻画生动,赢驷,宣太后,张仪人物都立起来了。缺点也很明显,和第一部相比,总少了一些激情,情节不够吸引人。如果是两个对历史不太了解的人看,他肯定更喜欢第一部。 总结:两部剧都喜欢,但论历史严谨性,人物塑造上,第一部不如第二部;论电视剧创作艺术上,主线人物处理上,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 清风徐来

不赞同如此比较。两个时代本就是不同的剧,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是不同的。举个栗子,同样是拍乱世,拍三国可以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恨不得身处期间,拍五胡乱华可能吗?热血沸腾不应该成为一部剧的主调情怀,或者说不能部部剧都如此。秦一相比秦二,写作难度低太多,主线单一事件单一人物单一,不过因商鞅变法而从卑秦到强秦。而就算如此单一,孙编剧也没写好,秦国伟光正,六国蠢傻渣,这种虚伪的人物刻画方式在下实在不敢恭维,因而剧中所谓热血、所谓代入感根本就是假象,是以牺牲历史为代价的。而为人所称道的战争场面也是胡说八道,步兵用棒槌围剿骑兵也是不怎么符合科学的,类似纵横步兵骑兵合力,战车为辅才有据可依。故而就裂变而言,主线处理,主线人物处理也是一塌糊涂。再说说纵横,纵横是秦国刚刚崛起急需蓄力,但列国以合纵遏制崛起的战况胶着的时期,气氛本就在名士风流中带着不可名状的压抑,何况主线人物是裂变的倍数,支线人物更多,一的创作难度与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二的失误在于修改剧本时间太仓促,某些人物刻画不完整,交待不全不尽。二事件多,人物多,史料少,连史料都未曾交代清楚的人物,编剧要把他们串联起来写完整难度之大难以想象。情节不够吸引人,是因为观众不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关系,合纵连横虽然和商鞅变法一样家喻户晓,但其中涉及的人和事却并未如后者那样家喻户晓,大家充其量只了解前者的名字罢了,连参与前者的主人公是苏秦张仪还是公孙衍张仪都无法做出定论,又何谈激情,何谈带入?

赞(3) 来自 豆瓣App
>
有约
2018-10-02 01:38:58 有约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弄没了,那就是第一部中孝公和卫鞅百折不挠竖立起来的秦国新法。 秦国为何短短几十年崛起,人口为何迅猛增长,军队凭什么能以少胜多?第一部中说,春秋战国五百年来,一国出一代明君是有,一国连续出两代明君极少,一国连续出三代明君绝无仅有,凭什么自孝公开始,秦国崛起之路一往无前呢? 看看二三部是怎么拍的,完全是因为明君圣主又有旷世大才竭力辅佐,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完全是因为计谋高明,又有天才大将。虽然故事也很精彩,但是很俗套,因为按这个套路拍的古代谋战题材太多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无敌组合刘备+诸葛亮+关张赵模式,这应该就是儒家向往的经典模式了,圣君临朝,朝官竭力,将士用命。这种模式看了第二部还觉得故事精彩,当看完这种模式的第三部时就觉得很一般,如果第四部还是这种模式,估计要看得让人呕吐了!七代明君都出在你秦国了,七代旷世大才都来你秦国了,几代天才战将都在你秦国军队,原来秦国就是这个原因才能统一天下的啊,呵呵! 其实第一部中就有好多次暗示,卫鞅论法家三派的优劣势时,还有秦国立法过程中,以及秦公与卫鞅讨论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时,都清楚明确地阐述了秦国新法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秦国后世的影响,然而第一部之后,换了投资方,换了导演,结果也把大秦帝国的灵魂也偷偷换了。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毕竟第一部2008年就出来了,一直不能在电视台播放,属于墙外开花墙里香的剧,先在大陆以外播出的,而后在互联网上播放的,所以我是09年就看了第一部,后来央视直到2014年10月才播,足足砍掉了三集,而且很多对白抹掉了,换成了旁白。所以如果继续按照第一部的风格来拍,可能上播有困难,看看二三部央视就很支持! 我觉得历史题材剧应该把重点放在剧情上,而不是放在刻画人物上,毕竟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人物的解读是主观的,把事件拍好了,事件所涉及到的人自有观众评价。如果为了人物形象生动,刻意去改变或者增加剧情,就如同我先定好主角,然后看剧本哪里不符合主角的气质就删掉,再补充一些能突出主角形象气质的情节,这完全是舍本逐末。如果这个大秦历史题材的剧不能把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天下,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那么这个系列的剧就是失败的,只会让观众去读小说原著
... 海納百川

第二部台词第一集就说,商君之法,乃富国强民之法,非酷律苦民之法,秦必遵之。还有赢驷公开演讲的时候跟将士们说,我秦国强大,一靠新法,二靠耕战。以及有好多次镜头赢驷的桌子上摆放的都是商君书,这叫不提及新法?非得把新法天天挂在嘴边才叫提及?大哥,这部讲的是纵横捭阖啊

赞(4) 来自 豆瓣App
>
红蛋蛋
2018-10-25 12:42:50 红蛋蛋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
从逻辑关系来说,第二第三部都是第一部的延续,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二第三部把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弄没了,那就是第一部中孝公和卫鞅百折不挠竖立起来的秦国新法。 秦国为何短短几十年崛起,人口为何迅猛增长,军队凭什么能以少胜多?第一部中说,春秋战国五百年来,一国出一代明君是有,一国连续出两代明君极少,一国连续出三代明君绝无仅有,凭什么自孝公开始,秦国崛起之路一往无前呢? 看看二三部是怎么拍的,完全是因为明君圣主又有旷世大才竭力辅佐,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完全是因为计谋高明,又有天才大将。虽然故事也很精彩,但是很俗套,因为按这个套路拍的古代谋战题材太多了,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无敌组合刘备+诸葛亮+关张赵模式,这应该就是儒家向往的经典模式了,圣君临朝,朝官竭力,将士用命。这种模式看了第二部还觉得故事精彩,当看完这种模式的第三部时就觉得很一般,如果第四部还是这种模式,估计要看得让人呕吐了!七代明君都出在你秦国了,七代旷世大才都来你秦国了,几代天才战将都在你秦国军队,原来秦国就是这个原因才能统一天下的啊,呵呵! 其实第一部中就有好多次暗示,卫鞅论法家三派的优劣势时,还有秦国立法过程中,以及秦公与卫鞅讨论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时,都清楚明确地阐述了秦国新法的作用、地位以及对秦国后世的影响,然而第一部之后,换了投资方,换了导演,结果也把大秦帝国的灵魂也偷偷换了。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毕竟第一部2008年就出来了,一直不能在电视台播放,属于墙外开花墙里香的剧,先在大陆以外播出的,而后在互联网上播放的,所以我是09年就看了第一部,后来央视直到2014年10月才播,足足砍掉了三集,而且很多对白抹掉了,换成了旁白。所以如果继续按照第一部的风格来拍,可能上播有困难,看看二三部央视就很支持! 我觉得历史题材剧应该把重点放在剧情上,而不是放在刻画人物上,毕竟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人物的解读是主观的,把事件拍好了,事件所涉及到的人自有观众评价。如果为了人物形象生动,刻意去改变或者增加剧情,就如同我先定好主角,然后看剧本哪里不符合主角的气质就删掉,再补充一些能突出主角形象气质的情节,这完全是舍本逐末。如果这个大秦历史题材的剧不能把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天下,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个问题说清楚,那么这个系列的剧就是失败的,只会让观众去读小说原著
... 海納百川

您的意思是只要一部法律,猪都能统一全国了?

赞(1)
>
你瞧瞧
2020-06-20 15:06:30 你瞧瞧

没觉得第二部差。第二部更真实一点,优点缺点鲜明,人物立体。

赞(1) 来自 豆瓣App
>
阿伟罗跪下
2020-10-08 00:27:04 阿伟罗跪下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明眼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你不知道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被水军刷低分
张子健影迷

9

赞 来自 豆瓣App
>
携来天地
2020-12-11 01:17:01 携来天地 (见君如见青山)

9.3了 和第一部持平了,时间会检验一切

赞(5) 来自 豆瓣App
>
@顾小弋O
2020-12-11 13:17:09 @顾小弋O

第一部按原著,第二部在靠近历史,很明显的就是,采用了新的考古发现:跟张仪对手的是公孙衍,并且少了很多原著中小说味道太浓的情节

赞
>
1984春
2020-12-26 18:24:07 1984春
9.3了 和第一部持平了,时间会检验一切
9.3了 和第一部持平了,时间会检验一切
携来天地

看完皓镧传宁静剪辑,回来看了一眼纵横,没想到竟然9.3了。吓我一跳

赞 来自 豆瓣App
>
wowo
2020-12-27 12:16:58 wowo

9.3了我哭了,最爱的剧

赞(2)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第一部崛起是都好,第二部纵横被恶心到了宁静的演...(tianqing)

有没有人超超超喜欢这一版张仪!!(歧楷)

张仪的眼睛充满迷茫,总让人想到武林外传(从今)

第二部和第一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岂曰无衣)

宁静算演得好吗(fisher)

心疼嬴驷的举手(belmont)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