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在世間的影像評讑系列
訪四維出世:從〔打擂台〕看電影.藝術.社會運動
http://leftfilm.wordpress.com/2012/02/02/gallants/
引言:
早幾個月,我的友人們就著一齣電影《打擂台》發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筆戰,我作為論戰雙方的朋友,看得有點莫名奇妙。最奇怪的是,論戰中一方的本土論我聽得分明,但論戰的另一方,四維出世,總是談到「大師」、「誠實」等詞,卻很少進一步解釋,故惹來更大的不滿。四維平時是個好好先生,但一談電影就會「口出狂言」,說話比平時狠一百倍,惹來不少不滿,當然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我也無意干預。只是,如果四維的眼睛真的是只看到大師、中產品味、精緻藝術,對於影行者這些與基層民眾一起創作的、以參與和LOW﹣FI為一大特色的錄像片、紀錄片,又為何大力支持,且做了我們的董事有四年之久呢?這倒是我自己一直以來的疑惑。雖然論戰雙方都是我的友人,但朋友也可以辯論,我無意做和事佬,只是覺得,要爭論的話,可以講得清楚一點再爭論啊。可是四維說,要談論點,要看著這部電影逐點指出來,要寫好多字,他就不想為這部他心目中的壞電影寫那麼多字,而其實,只要看過他其他的文章,也會了解他為何指《打擂台》不誠實,為何這部電影不值得社運界的朋友吹捧。
我是那種總覺得講不清楚便打起來是「好唔抵」的師奶仔,既然雙方都是我的朋友,我也不怕寫字,那就我寫吧。於是就約了四維,坐下在影行者看電影。而且,在私而言,也是一解我自己對四維董事的一種疑惑吧。
以下的訪問將分做兩大段,第一段是我們一起看著《打擂台》這部電影,每有想談的地方就暫停地談幾句,如此紀錄下來的。第二段是泛談對藝術、電影和社會運動的看法。
~~~~~~~~~~~~~~~~~~~~~~~
一)細看電影部份
四:四維出世
怡:李維怡
第一次暫停(00:00:00﹣00:01:14):由片頭,一直到譚炳文說:「英姿颯颯,虎虎生威的長勝超人啦!」
四:這一場拍得很難看...兩個孩子打架的記憶怎會是這樣呢?這是想誇張但又做得不好。
怡:怎樣個不好法呢?
四:首先是,不真實,小孩打架不是這樣的?
怡:它和平時的「小孩打架」有什麼不一樣呢?
四:這並不是從真實中去觀察,再去思考自己觀察到的東西。這是一種壞習慣:基於已經出現的產品﹣﹣即是從商業電影裡,想抄一點什麼過來,但又抄得不好。
怡:那麼如果「抄得好」會是怎樣的呢?
四:首先,acting做得不好,演出做得不好,很濫調,比如說為何要有旁白解釋他「皮黄骨瘦」?不用講也見到的嘛!不需要形容的嘛,如果要用旁白去形容那麼多東西,還用得著去呈現那麼多東西嗎?
怡:那你是否不接受他用一個六、七十年代的旁白形式去做這件事?
四:不是這個形式的問題。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如果你要用旁白去解釋你呈現的東西,你為何還需要呈現呢?為何要做雙倍呢?剛才那一堆片頭用六、七十年代風味那些還可以,但一去到黄又南那裡,忽然要用譚炳文的聲音去解釋是不需要的。
怡:那你是不接受導演用誇張的方式去表達?
四:不是。我試試用我看電影的方法學(methodology)去講啦,我未必會先看內容和意義,我會先看整個電影是否流暢。剛才由開始到解釋打擂台歴史還可以,一去到這裡(註:小孩打架),就不舒服啦。結結巴巴的,過份誇張、又不真實,又有許多濫調的東西,你會猜到他會如何安排的,就不好看了。
再在技巧上挑剔一些,擺位又不好。攝影沒有想好,那個構圖,人的頭和後面的山切在一起,做得懶,放鏡頭都要思考的嘛。到底人的頭要穿過那座山呢還是背景騎在頭上面?剛剛好邊緣疊在一起,這是沒有思考鏡頭該放哪裡的結果。像這種東西,全套電影不知有多少呢!
第二次暫停(00:01:15-00:01:39):小孩在水上打架
四:要決鬥不會在水裡打的嘛,這件事的參考點在哪裡呢?
怡:有些武俠片都喜歡在水裡決鬥囉。
四:但(武俠片)那些人會飛嘛,現實裡不會。
怡:那小朋友都是扮一下超人而已...
四:問題是你要學,為何不找好一點的參考點?就像姿三四郎,在草原裡打,是有個現實的根基,打架時是怎樣的。這就是一種創作的「學壞師」,不在現實生活裡取材,而是從第二手的產品中去抄。他忘記了生活。
平時看兩個小孩打架是很好看的,但不是這樣,這成了介乎超人武俠片和真實的打鬥之間,又兩邊不到岸的一種東西。反過來,你真的找兩個孩子來打架,拍一個紀錄片,就放三、四部攝影機在不同角度,然後放在一起剪,這樣就會好看。
第三次暫停(00:01:40-00:01:58):男主角(黄又南)上班遲到,爬進辦公室
四:這又是不好看,上班遲到不會這樣的,而且,導演出來的演出不好看,也先不說鏡頭的問題了。
怡:這裡會不會是一個漫畫化的處理?
四:我明白他有意圖,總會有意圖的嘛,但做得不好就要重來囉,如果你說做漫畫的感覺,卓別靈也有做漫畫的感覺,但他那些是成功的。
怡:你覺得偷入辦公室這段有什麼拍得不好呢?
四:表演不好。
怡:是演員的關係?
四:演員的表現,跟導演給麼指示有很大的關係。
怡:你覺得不好在哪裡?
四:現在是誇張,但是難看、過火。這是有了「想拍職員遲到」這個概念,然後才設計場面,而不是觀察了生活裡遲到是怎樣的,然後才拍,這就是很壞的習慣。
第四次暫停(00:01:58-00:02:15):男主角被上司罵
四:這裡實在是無須用旁白,觀眾能理解的嘛,畫面無法呈現的才要用旁白,你都全部說出來了,我們還看來幹嗎?比如另一齣電影〔生命樹〕,他有旁白,但旁白不是用來讓你覺得你「明白」了電影的內容。分別就是這樣,旁白不是不可以用,但好難用得好。通常,好的導演在他第一、二部電影都不會用。
你已經解釋了這個男主角是失敗,但為何不可以讓觀眾去感受他的失敗呢?你已把話說死了,作為一個藝術品來說,你讓觀眾可以聯想的東西很少。現在的旁白不是令觀眾思考多了事情,而是思考少了事情。
另外,部份的角色是惡魔化了的,例如老闆,但電影卻沒有其他地方呈現人的立體性。
這對於搞社會運動的人就有問題,因為社運關心的是人的問題,而即使是這個中層的人也是人,要用人的角度去看,而不單是惡魔化。這樣就是把事情簡單化,敵我分明,那事情就簡單啦,超人打倒怪獸就搞定了。即是沒有去觀察人性,人性是很複雜的,中層那個上司現在被導演利用很方便的方法,令到觀眾惡魔化了這個人,產生共同敵人,那這種電影便容易做了。
怡:那可能觀眾本身也有這個欲望。
四:那就是不好的事囉。
第五次暫停(00:02:16-00:02:29):男主角被老闆罵
四:這些是年青人被老闆罵的陳腔濫調,太常見,完全能猜想到他做什麼 ...
怡:但這個被老闆罵到這種程度也不是最常見的吧...
四:不是生活的常見,是歡樂今宵式的常見,再刻薄一點,就是電視劇式的,電視劇就常見這種東西。
第六次暫停(00:02:30-00:02:42):男主角一個人入了村
四:思考一個現實的情況,收不到樓的麻煩地方,怎會叫一個被認為是「飯桶」的人去收呢?對不對?也不可能一個人去做,有無搞錯?
第七次暫停(00:03:11-00:03:53):打擂台廣告
四:陳惠敏這段又是非常不真實,那種有人在電視這樣的演出,以前徐克也拿過最佳電影,但整齣戲都不會導演到這樣。演員是接收導演的指示的,這是導演的問題。
第八次暫停(00:03:54-00:05:12):片頭
四:這些片頭都不錯,看上去不會反感,但剛才那些導演得真是差。
第九次暫停(00:05:16-00:06:38):村霸兒童偷襲男主角
四:這裡這樣去惡魔化這個孩子,讓人看不到人性的光輝...
怡:但那真的就是一個可惡的孩子嘛。
四:問題是,孩子頑劣,他射你,但他也是一個人,但導演是想只表現他惡的一面,讓觀眾去輕蔑他,從而達到某一種目的,這就不行了。就像我們常常說,社會運動是不能夠見不到人的,但這個電影就是讓你常常見不到「人」。
第十次暫停(00:06:40):林良淳(梁小龍)的腳出場
四:這些又是可以猜到,有人出手相救,武林高手嘛。
第十一次暫停(00:07:50):林良淳救男主角,鏡頭回拍到銅鑼雞(羅永昌),後面有一排村屋
四:是關於鏡頭,要想辦法在村裡找一個地方,轉移到鏡頭裡是好看的,但這可能是過份的要求啦。
怡:這個鏡頭有什麼不好看?
四:談這個便有點複雜了。首先,你要找一個「美」的點,這你是要去找的。如果環境容許的話就較容易找到這種東西。如果環境裡沒有的話,是一片雜亂的話,你也可以在一堆雜亂之中找到你的美學觀的視覺。但在這電影之中就明顯沒有了。
怡:那他不是找了一條大直路,方便打架嗎?
四:譬如小津安二郎,他想研究透視,那個畫面裡就有透視,放鏡頭也有個美學。設計一個武打場面也要有美學,去找一些你自己看到的,而不是抄別人的東西。譬如候孝賢也有拍打架,那種打架就真實了,好看了。這部電影不是,又要設計,但又不好看。像李小龍那些,就好看了。
怡:那麼李小龍的打架在那方面比這部電影好看?
四:他做到嘛。你說要快,他真的做到,不是靠剪接,是直接在演出裡面。
怡:唔,但你剛才是在談他的選景?
四:構圖囉,FRAMING,完全不思考。
怡:譬如這個鏡頭,你為何覺得他是無思考?
四:無前中後景啦,FLAT啦。你看奧遜威爾斯的電影,前中後景都有思考,大小高低都有。
怡:那這個前中後景有什麼問題呢?
四:平囉。你畫一張畫,都要舖排啦。
第十二次暫停(00:08:02﹣00:08:12):林良涥和銅鑼雞吵起來
四:這個社群這麼小,不可能不認識。
怡:啊對,這個地方我也覺得有點怪,那間茶樓在這村幾十年,無理由不認識。
第十三次暫停(00:08:16﹣00:09:22):打架
四:這裡的配樂,只是很荷里活式地令到觀眾緊張,解釋了這個場面。怎說呢?俗套囉。
怡:那配樂應該要做什麼呢?
四:配樂現在是過火的,要求人投入那種情景。有些電影的做法,就是反過來把觀眾從打架場面拉走,令觀眾保持距離。譬如大島渚有一場wide shot打架,那場是謀殺的,他是故意讓你不要看得到,要疏離,因為不想你介入。
怡:你覺得讓觀眾介入被影像覆蓋有什麼問題?
四:那麼會動員了觀眾的感情。
怡:那搞社運不是就是想「動員觀眾的感情」嗎?
四:社運不是只要動員人,而是要人醒覺嘛。
怡:...好吧。
第十四次暫停(00:09:23):林良淳在銅鑼雞面前爆樽
四:這個鏡頭忽然打斜,好怪。其實是想鼓動觀眾的,但這是無必要的。不過這對某些朋友來說,可能是很瑣碎的美學觀吧。
然後又有無必要的旁白啦。無都會明白的。
第十五次暫停(00:12:34):男主角求林良淳教功夫
四:如果他真的很想學功夫,就不會現在才說要學啦,剛才就已經跟住梁小龍啦。
怡:他想利用買飲料來交待羅門的過去嘛。
四:我知。
第十六次暫停(00:13:10):銅鑼雞一伙找到上門
四:例牌尋仇。
第十七次暫停(00:16:20):男主角誤撞到阿桂(賈曉晨)落地
四:這些又是好差。
第十八次暫停(00:18:24):叢生猛(歐陽靖)落閘要和男主角打架
四:黄又南的角色設計是漫畫化的,常被人打,又撞板,這種角色,一定要表演得好好。剛才那些都是堆砌的,你要舖排一個經常撞板的人是要有技巧的。
怡:例如呢?
四:例如你會感到節奏流暢,很合理,不會假。黄又南的表演不好。另外,MC JIN的角色,他的頸有什麼事?這個世界,自己頸有事不會挑釁人打架的嘛。
第十九次暫停(00:19:14):叢生猛介紹男主角與銅鑼雞認識
四:其實這兩群人本來無事的,所謂變仇家只是因為那個小孩。無理由。
怡:但是中間還有一個收樓的問題。
四:但這電影其實不是講收樓的。
第二十次暫停(00:20:06):芬姐(邵音音)出場
怡:邵音音的角色我一直都不知放在這裡要幹麼。
四:邵音音是這樣啦,賈曉晨也是。
怡:對,兩個女角都是不知為何存在的。
第二十一次暫停(00:20:56):羅師傅(泰迪羅賓)躺著
四:再挑剔些,泰迪羅賓無理由睡了那麼多年都穿這件衣服吧。
怡:可能有幫他換衣服吧。
四:但這件不是睡衣,壽衣就差不多。
第二十二次暫停(00:23:45):叢生猛一伙夜襲羅門偷契
四:如果真的收樓,不用偷契啦。只是想合理化有一場架要打而已。
怡:這個我不敢講,收樓的古靈精怪手法,什麼都有。
四:但這個舖排你見到他根本就不想談收樓。只是想拍一場打戲,找個借口打餐飽。
怡:哦,可能只是展示一種保衛土地的再強化版?
四:但收樓是否需要找回租約?任何合約都有年期。
怡:他說是叢的老爸簽了一張無年期的給羅嘛。
四:現實會有這種情況嗎?
怡:有的
(其他在場的朋友解釋:有些約是地主沒有簽年期的,令到新界有些地主收不回土地要打官司的。)
四:唔,咁繼續。
第二十三次暫停(00:24:45):兩伙人在黑暗中打架
四:像這種武打,打多幾次都一樣。
怡:哦,那都只是大家想看打架而已。我都喜歡看梁小龍打架的。
四:霍元甲年代嘛。
怡(點頭):這場戲好像都是真的打,羅莽是武師,梁小龍、陳觀泰都是真打。
四:陳觀泰是武打明星。但以拍電影的立場,多拍幾場打戲,成本就會增加,那是為什麼呢?商業元素囉。
第二十四次暫停(00:26:37):兩個反派入了羅師傅的房間
四:這些你未看已知他會醒。這就是最俗套的做法。
第二十五次暫停(00:27:33):羅師傅醒,手背的「勁」字先出場
四(笑):哪有人把個勁字寫在自己手上,就算有都真是壞品味。
怡:是無信心的做法。
第二十六次暫停(00:29:14):羅師傅在醫院,阿桂和男主角對話
四:這些錯摸的安排也很無謂,為何要這班人誤會這個男主角呢?
第二十七次暫停(00:29:42):阿桂的回憶
怡:不知為何賈曉晨這個故事要由譚炳文去講。
四:對囉。
第二十八次暫停(00:31:29):醒了還是死了?
四:這個地方不知為何就是要玩,如果是醒了,「我們已經盡了力」就無必要講。
第二十九次暫停(00:40:39):芬姐做蠟鴨
四:拍一個電影會帶出裡面的味道,為何要帶出臭味呢?就如你為何要拍一部這樣的電影呢?
當然啦,他一定會說,因為舊呀嘛。另外玩錯摸,玩失常,醒後失憶,最容易玩,因為塞什麼東西進去都可以。一定會變成合理,因為那個人已經失常。
怡:那有什麼問題呢?
四:不誠實囉。如果要看一件事...就像以前八十年代的港產片為不何斷堆砌笑話在裡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票房。你要做娛樂,你要讓人笑,但整個作品的一致性(consistency)就會消失。
怡:所以你說如果大家只當它是流行商業娛樂電影就無所謂?
四:對呀,但如果要吶喊助威,要拿獎,就應用另一種標準。
第三十次暫停(00:42:44):羅新為武館變遷打男主角
四:黄又南這個角色不斷被人斯負,我不覺得有娛樂性囉,你不覺得他很慘嗎?不斷被人用來出氣。
第三十一次暫停(00:43:15):羅新誤將新雞當舊鴨
四:那隻鴨在這電影中是代表舊東西嘛,並不是舊東西就一定要保留,如果這樣就沒有了討論,如果舊的東西需要保留,是需要討論的事情。如果只是將「舊」整個無限放大在這隻鴨身上,那樣社會運動就會失去論述能力。例如當日講皇后碼頭為何要保留不是因為它舊,而是因為有一個論述,有其他的原因。如果只因為舊就要保留,就不會有新事物,這樣看待事物會很單一。
如果隻鴨好吃就可以,但它是臭的啊!說舊也要討論素質的問題,不談素質只談新舊是有問題的。
第三十二次暫停(00:44:05):羅新:三不教
四:第一,鏡頭很煩氣。第二,這個三不教到底有什麼價值觀?還是只為搏觀眾一笑?對文本有什麼幫助呢?如果從武學的角度,為何樣衰的人不可以教呢?什麼叫「樣衰」?
看不明白,但後來劇情也不再提起了。只是得個笑字,但有什麼可笑呢?其實就是在恥笑某些人。
第三十三次暫停(00:55:09):羅新說要地獄式訓練後,三男在沙灘跑
四:這真是一場很難看的練武戲。
怡:我其實不太明白為何一定要海灘。
四:日本片。
(其他觀眾:黄飛鴻囉!)
怡:但那是英文歌?
第三十四次暫停(00:55:47):羅新寫T﹣SHIRT
四:清華大學又代表什麼呢?(怡:什麼?)黄又南的衣服呀。這個沒有關係的,為何要給出提示呢?(註:T﹣SHIRT上的大學名稱非常顯眼)剛才還有北京大學。
第三十五次暫停(00:55:17):拍大合照
(現場觀眾:這種攝影機沒有TIMER,那麼是誰按快門呢?)
四:你可以說抽象化囉。
(現場觀眾:可能有我不知道囉。)
第三十六次暫停(00:58:47﹣00:59:54):在龐家拳館格三星
四:這種剪接很難看,又快又慢又遠又近,都不知做什麼,如果真是好看的東西,不用這樣剪。
然後,演員在做什麼,需要用講的,因為演員表現不到。
怡:哦,那麼黄又南真的不能打,當然是表現不到的。
四:那就是不專業囉。如果要拿最佳電影的話,起碼美國片的專業都要達到吧。
第三十七次暫停(00:60:37﹣00:63:48):師徒三人入舞廳後,阿桂與阿祥在晚間路上的對話
四:賈曉晨這場的表現不太自然,好像在背對白。再說剛才那場舞廳戲,不知想幹什麼。
怡:我猜他是想凝造一種英雄不一定要大義澟然呀,好像流氓律師那種吧。英雄的品味也可以庶民一些,更讓大家可以投入得開心一點吧。
四:如果講意圖,我倒是看到他所以嫌搏擊會的女孩子,是因為她們新,而舞廳是舊式。如果是這樣設計,那麼角色應該在想什麼呢?又,好簡單,導演故意做一場戲恥笑那些年老的舞女,但你這樣恥笑她,人在哪裡?紫藤和午夜男會怎樣看?這是為了設計一場戲,而去剝削了某些人,人消失了。這並不是說不可以有妓女的場面,法斯賓達也拍妓女,但他拍的妓女有尊嚴。這部戲沒有。那場戲我當然明白他想搞笑話,但為了搞笑就抹殺了人,就更加大罪。
當有那麼多團體用了那麼多的努力把大家對性工作的看法扭到另一邊時,隨便一部流行電影很容易就一下把那些舊看法召喚回來,這樣還可以被認為是重要的電影?無理由。
怡:你始終是不接受搞社運的朋友捧這部戲吧?
四:無錯。賣座都算了,但最佳電影?和三十年前的《父子情》比,搞什麼呀?
四:還有,節奏很亂,那些又快又慢,看得人好煩。
怡:但為何要這樣做呢?
四:因為電腦軟件能夠做囉,不做不安全,不做就覺得好似...無信心囉。以前要剪菲林時不會隨意這樣做,玩自己嗎?貼膠紙都貼到傻,以前要這樣做要事先全部想好了才能做。但現在的軟件好容易做,以為做了很多功夫,但越做越多東西,整個電影的節奏就亂了。如果有信心,如果一場戲有「戲」的時候,很簡單的鏡頭,就好看了。如果談喜劇,卓別靈那些,譬如大獨裁者有一場剃鬚戲,真的一場四分鐘配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匈牙利舞曲?(怡:對,是匈牙利舞曲。)真的一TAKE過,音樂配著做一個演出。
怡:哇,那些真的很專業的啊!卓別靈那些真的很誇張的呀!
四:所以要練習囉!想演出好就要練習囉!
怡:但在這個明星比演員多的世代是沒可能的啊!
四:卓別靈也是明星呀。
怡:我認為卓別靈是演員囉。
四:卓別靈和巴斯特.基頓那些人,真的要練的嘛。他知道練習之後,那場戲會WORK,而那場戲是可以一再看都好看,而不是因為你笑了,而是因為在那裡有一些人生的感覺。但這些東西你要練,經過了練習的表演會有一種生命感在內裡。而不是這樣把所有東西剪碎了。
第三十八次暫停(00:63:50):阿桂說阿祥「唔同哂」
四:觀眾不覺得囉。你不會覺得他真的學了一個月功夫。從場面調度來說,如果想感到有分別,開頭出場的五分鐘和現在應該要有分別,要令到觀眾感覺有分別。
怡:哦,有些奇怪表情的確沒有了。
四:但你在談練功夫吧,練了功夫的感覺,讓人感受到就不用說出來啦。
然後又來一場俗套的追逐打鬥。就是因為這種場景那麼多人拍過,你才要設計嘛。又不做設計。這些追逐戲,巴士特.基頓做過很多,次次都不同的,要設計的嘛。最常見是後巷囉,後巷都要設計嘛。
第三十九次暫停(00:64:58﹣00:67:23):後巷打鬥
怡:這裡為何要用動畫我不是太明白。
四:無招數囉。
這種打鬥,觀眾只會想知誰贏,其他打十分鐘還是五十分鐘是沒有分別的。因為無變化。
怡:那麼變化可以從何而來?
四:從設計來囉,場景啦,譬如李小龍打戲,這場用雙節棍,那場要和一個七呎四吋打,有設計的嘛,場場都不同的。不斷變的,不會悶。是場面調度的問題。
第四十次暫停(00:68:51):後巷戰中阿成(陳觀泰)不斷以手打棍
怡:其實(玉麒麟)已拿了棍,就應該會打阿成吧?
四:對呀,有棍為何不用?這就是想去安排一個結果,就是脫離現實的舖排。
第四十一次暫停(00:69:37):叢生猛在街上講電話:「決定了,取消他們的資格」
四:是誰決定的呢?陳惠敏的角色心裡想什麼呢?為什麼會定一些「不准街頭武鬥的規矩」?搞這個擂台是為什麼的?
怡:哦,這(規矩)是為了讓他們(男主角們)無得上擂台打。
四(笑):我知,那就是差的編劇囉。為了那個結局嘛,一路要「去橋」嘛。
第四十二次暫停(00:73:48):羅新說:「要打就一定要贏」,然後趕大家去睡覺
四:這裡在談的只是一個多月的時空吧。學了一個多月就想去打擂台?有無搞錯呀?這不是急功近利嗎?整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好像不相信好東西需要時間蘊釀,那不是和前面談越舊越好那件事相矛盾嗎?
怡:為何要叫他們走?他們不都住這兒嗎?
四:不要緊,這個師傅有點失常嘛。不要爭抝這些了。但我也知他為何舖排這場戲。
怡:因為他要死了。
四:對。但為何一定要他死?無必要地動員觀眾的感情。前文後理都無必要讓他死,只是想觀眾哭。
怡:但這處應該不會讓人哭的。
四:你不哭是因為他做不到而已。﹣﹣其實是想做一個「無皇管」的處境,所以要消除一個角色。
(其他觀眾:通常師傅死了會讓他們的功力乘大幾倍,因為想起師傅嘛。)
四:所以是濫情,好CHEAP。
第四十三次暫停(76:58):羅新死後,阿成把租約拿出來給男主角
怡:這裡令人很不舒服,其實這些人從頭到尾沒有打算過要保衛這個土地。
四:從他在地產公司上班然後來到這裡,忽然抽離現實,完全跟不到。
第四十四次暫停(00:78:40﹣00:79:07):真的飄木棉花,聲音用了羅新的話:五月天,兩樣東西多...
怡:這裡我覺得很多餘,觀眾應該會記得
四:不信任觀眾嘛,觀眾是要提點的。
第四十五次暫停(00:79:27):叢生猛贏了冠軍後在拍照
四:這裡實在太不真實,MC JIN怎似一個冠軍,你去看看旺角許多海報,你以為只有香港的人在打嗎?好多菲律賓的人、泰拳的人!與及這個表演,怎樣看他也不似個練武之人。還有那個頸箍是幹什麼的?離現實太遠,那可能戴條頸箍會打得贏!?其實只是因為他的頸部有個紋身,有個「靖」字,但又不能出現,只好用這個方法蓋住。但又為何一定要選他做這角色?
而他在劇中為何要扭到頸?在《半斤八両》中雞泡要戴頸箍因為扭到頸,但這個人是什麼事呢?
怡(笑):那不是更顯示到劇中的擂台就如導演想講:是假的?
四:但也不會這樣做,實在太不專業。商業電影又不是,藝術電影又不是。兩樣都做得不好。
第四十六次暫停(00:80:02﹣00:80:24):阿祥去下戰書
四:因為條「橋」不能靠舖排一場真的打擂台去做,只能靠取消他們資格,然後打一場私人擂台,真難搞。
怡:本來,到了這一處我覺得仍有可以正面理解的地方。因為一直都舖排著那些包裝宣傳的東西是假的,是為了搏觀眾掌聲,沒有實質的;但在羅新門打,輸贏都沒有觀眾,是對自己打的。但整個故事我覺得最討人厭的是:之所以最後沒有傷亡,是因為敵人「良心發現」,他讓你。因此,整個結構帶出的訊息是:自己的堅持最後不是為了自己應有的堅持,而只是存有一種「敵人會被我感動」的僥倖之心,期待權勢比你強的敵人放過你,讓你得到一些東西。這是這電影敘事上最可惡的地方。
四:另外黄又南去下戰書,其實,整個電影還未到可以把他推到一個性格大轉變以致到要生要死的吧。
第四十七次暫停(00:83:50):阿成和龐家軍(李海濤)打
四:好多味精,那些配樂。
第四十八次暫停(00:87:29):阿成:要打,就一定要贏
四:整齣電影就想講這句而已。為什麼可以妄顧自己的現實條件來談一定要贏?如果兩邊都只抱著同一信念,就是只是一定要贏,那這種是什麼價值觀?什麼哲學?為何非贏不可?
第四十九次暫停(00:88:23):阿淳丟了護脛,雙腳忽然靈活百倍
四:他的腳不是有事嗎?這是古龍小說裡那種:其實是騙你的,包紥起那條腿是更快的!﹣﹣是這樣嗎?
第五十次暫停(00:90:20):阿淳發狂地亂打,龐家軍只忍讓,只護面
怡:這裡也有我不太喜歡的地方,就是阿淳的記憶,都只是在師傅醒了之後。但其實他們從年少就跟著羅師傅,重要的記憶,應該還有年少的記憶,但好像他都只有短期記憶一般,一點也沒有時間上應有的深情。
第五十一次暫停(00:92:14):阿成幻見師傅豎起手指公
(其他觀眾:有人給了一個LIKE!)
第五十二次暫停(00:93:39):阿祥和叢生猛和好
怡:這裡也很反感。為何無端會和地霸和好?不用收地了嗎?
四:對,衝突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為何忽然就結束了。
怡:其實最後譚炳文說的話與「一定要贏」這句格言是相矛盾的,否則就是阿Q的自我勝利法,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四:這些哲學是亂來的。你對這個主題又無去研究,但又為了講某個訊息,硬要堆砌一堆東西,嘗試操控觀眾情緒,操控某些訊息,我覺得這就是不誠實的表現。
(時間碼根據: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wOTA5NTA4.html)
|轉帖| 一點不同的觀點--《打擂台﹣﹣熱潮過後》
|
> 去打擂台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说真的(我叫燕双鹰)
年轻人,我劝你耗子喂汁(令無與影)
台词(一不做爱不休)
清华北大的T恤是什么意思呀?(amule)
开头可以(DHA🤗310101南)
北大清华内地上映日期黄又南的造型~~(chcsputnik)
尽管刻薄,道理是对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