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B站看的。在家看的莆仙戏几乎都以大团圆结局,这部是少见的悲剧。谁都没有错,但无错之人往往是礼教的吞噬对象。演员把人物内心的复杂、纠结、决绝表现得非常好。“纲常礼教是祸胎,旌表封诰把人埋。如今置我节孝楼,何异三牺上祭台。宁愿撞坊死去也,不再坎坷尘世在。”最后剧终的那一幕拍得非常震撼。
纲常礼教是祸胎,旌表封诰把人埋。 如今置我节孝楼,何异三牲上祭台。 宁愿撞坊死去也,不再坎坷尘世在。
因为越剧发现了这个戏,中国竟然有这么好的古典悲剧
《团圆之后》的剧本有一种整体的、和谐的悲剧之美。剧中所有人都尽力恪守着社会规训,无人作恶,遵循世情,最终却是悲剧收场。令人一方面感受到个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感喟社会结构性的矛盾对个体的妨害。
中国早期尝试戏曲电影化的优秀作品之一。老一辈戏剧演员手眼身法功底深厚,值得当今方法派的演员学习揣摩。故事内容讽刺封建社会的贞洁枷锁。但实际我认为问题出在欺君的概念过于宽泛导致的此类悲剧。侑生的父母偷情多年,却没有一个敢于担当。导致全家同归于尽,祸及亲家声誉。
就算没字幕也想办法对照舞台剧看完了,非常特别的一出戏,十足的悲剧,感觉上是很西方的,我看的舞台剧里男主反应还要激烈一点,电影略有改动,确是戏曲中十分难得的尝试。有一段狱中转枷很灵活地应用道具,结尾画面震颤。
对传统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翻案拷问 但也只是做翻案文章,并未真的动摇观众对大团圆结局的心理需求 唱法朴直,体会到了王世贞说的“辞情多声情少”
最后:为我立牌楼,于三牲有何异。事因为婆婆的节妇牌坊而起,最后以为儿媳立牌坊而终。封建时代的女子困在节妇二字里。面对一家的尸体,却能轻巧的说为你立牌坊。中段儿媳说为父为夫,却没有说过为自己,自己的牺牲以全夫父两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轻贱。最后感叹出立牌坊有何异,撞楼而死。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解脱。两个封建下的女人都是自杀而死,可见可怖!
礼义的悲剧
前几年读过陈仁鉴先生的剧本,没想到b站有这个带字幕的版本。很棒。封建礼教杀人。
“纲常礼教是祸胎,旌表封诰把人埋。”
好悲伤的戏
看的是京剧,来这里标。剧本太好了,实在被表演形式拖累了。
其实不是很好听
反封建
2019.5.3,泉州,莆仙戏
看过留痕
现代戏曲改编真的很不错,打破了大团圆结局的固化模式,很露骨的批判和揭示了“纲常伦理是祸胎”。把每个人物内心的纠结、矛盾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後半段的戏剧张力紧绷到极点,异常诡谲残酷的命运拨弄。施佾生既想保住母亲的名节,又想救出顶罪的妻子,因两者不可兼得而陷入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绝境,加上官府权谋的阻挠、身世的秘密突然被揭破,激烈碰撞导致精神崩溃的他终于走向疯狂和自我毁灭。这样纯正彻底大悲剧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距离实在太远。
3.5到4分吧,主要是不太能接受莆仙戏的唱腔,加上先看了香港电影《同命鸳鸯》,珠玉在前,让我很难再对它一视同仁地欣赏。
> 去 团圆之后 的页面
导演: 陈戈
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 1960-05
3 有用 时代东 看过 2021-09-12 19:13:28
B站看的。在家看的莆仙戏几乎都以大团圆结局,这部是少见的悲剧。谁都没有错,但无错之人往往是礼教的吞噬对象。演员把人物内心的复杂、纠结、决绝表现得非常好。“纲常礼教是祸胎,旌表封诰把人埋。如今置我节孝楼,何异三牺上祭台。宁愿撞坊死去也,不再坎坷尘世在。”最后剧终的那一幕拍得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