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失,失 短评

热门 最新

2 开花店的诗隽熙 看过 2019-01-24 03:47:27

RIP, RIP, RIP

2 qw0aszx 看过 2015-07-26 23:51:52

.........除了兔屎俳句那段非常有趣之外,其他部分都感觉比较干巴巴....没有《笔记·日志·素描》的那种趣味、怀念、忧伤融合在一起的灵性啊.....不过梅卡斯的那种迷人的日记风格还是在的,能够一直让人看下去。 7.3分★★★☆ 【话说下的这个版本165分钟,是不是最后少了15分钟...】

2 TWY 看过 2019-11-11 11:42:44

不是《瓦尔登》的活在当下式的绚丽绽放,更多是携带了一种怀旧情绪的“前传”,一部年代戏,看得很享受,“拍摄”本身便是梅卡斯的本体论。

0 Aislinn 看过 2023-09-07 22:00:21 湖南

7.0

0 冲鸭 看过 2023-05-05 12:42:02 上海

立陶宛移民的日常与悲欢

0 看过 2021-02-04 16:12:37

非常个人化的范式呈现;借助时代节点与身份认同语境,从而不用往内心使劲挖掘便实现了个人经历的推广

4 Muyan 看过 2013-05-21 06:27:08

20121231Jonas Mekas - José Luis Guerin:Cinéastes en correspondance2012年的最后一天在电影中看到了五十年前的同一天,JONAS那轻灵的一面即使半年之后想起亦是让人快乐:他的电影适合当做春晚看、适合吃饭看、适合聊天看、适合@@看、适合洗澡看、适合吵架看,没有看全?没关系~(果断收碟)

0 陈好康 看过 2021-07-07 01:55:09

#2021TIDF

3 隐德来希 看过 2019-02-22 06:02:57

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又看了一遍。电影分六个卷轴部分,分别记录了Mekas十多年来在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 “在这六卷影片中,我所面对的是一段绝望的时期,是一段试图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创造新的记忆的时期。 在这六卷痛苦的影片中,我试图表达被放逐以及那些年的感受。《Lost,Lost,Lost》是1949年我和我的兄弟想要创作的电影标题,它表达了我们那些年的心情,描述了一个尚未忘记自己的祖国却又未获得一个新国家的流离失所者的情绪。第六卷是一个过渡片,在那里我们可以放轻松了,在那里我寻找到幸福的时刻,新的生活开始了…” Mekas已于2019年1月23日逝世,虽然人已逝,但他的电影作品与荣誉不会消失。愿您在天堂还能继续您的影片拍摄之旅。

0 十八爷 看过 2016-12-30 02:00:20

没看完,只看了前两部分。日常生活的韵律。旁白节奏慢,但剪辑速度快。声音作为索引。

0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3-09-05 12:13:10 美国

8.0/10。①导演流亡于纽约的十数年间的各种生活日常的记录。充满了生活化的诗意。②有时快镜头有时正常速率。剪辑碎片化。大量配乐,有时也有其他的旁白或者(伪)画内音响(可能不是现场录的)。剩下的影像技法皆被抛弃(构图、调度、等)。③画面有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运镜或剪辑过快、快镜头)而一闪而过/难以看清,这营造了一种如梦般朦胧的诗意感。④其实影片的人工操纵感还是很明显(快镜头、配乐、高频率的剪辑、过于抖动的运镜等),所以影像技法没必要抛弃地这么绝,现在这个情况导致影像表意深度被大大限制。⑤时长太长,把观感的诗意拖成了疲累;捕捉的一些生活细节缺乏趣味。

1 計画通り 看过 2020-12-28 22:20:59

I don't care if it's a sad good-by or a bad good-by, but when I leave a place I like to know I'm leaving it. If you don't, you feel even worse.

1 小袋 看过 2012-03-27 01:06:11

又烂又迷人

0 万火自一 看过 2024-03-30 20:12:08 江西

前半段的影像无限接近罗伯特·弗兰克和沃克埃文斯,我一开始还以为导演是因为缺乏叙述技巧和技术意识才如此直白(浪费)地使用这些只有很敏感的人才能留意到的现实画面,后面几卷在大量郊外风景中逗留摇晃和偏安静的呓语式旁白创造了当今非常流行的梦核风格,才明白是我多虑了。时至今日,不加矫饰的影像仿佛无限放大了流浪者的哀叹。

0 好样的 看过 2017-01-21 11:56:26

六盘胶片连看。1. 第三卷最后那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们”。2. 路的尽头只有一堆兔屎。别的什么也没有。3. I recorded them all. I don't know if I was seeing or I was crying

0 我们在一九八四 看过 2024-01-28 23:32:02 北京

是导演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在美国的影像日记,分为六个章节,基本都是黑白片,只有极少的彩色片,应该与导演当时不太富裕的经济情况有关系!第一二章节展现导演初到美国,依旧为祖国立陶宛独立游行示威奔走呼号,周围人也基本都是立陶宛移民!第三章是导演开始适应纽约生活,干体力活,写作,拍电影。导演还提到干一天体力活,手都僵了,根本没法再写作了!即使条件如此艰苦,导演还是尽力从事文化工作。第四章导演拍摄了在寒冷的冬日的和平游行运动,女性志愿者们露着腿肚子在户外哆哆嗦嗦地发送传单,让普通人了解她们活动的意义!第五章是自拍作品,三句俳句模式的影片,成立电影制作公司!第六章是参加电影首映,千里迢迢参加活动被拒,睡在室外,清晨拍摄晨雾,接着搭便车回纽约,然后在海边玩耍,访友聚会,自嘲!很充实的20年过去了!一场梦

1 新郑观光子 看过 2022-12-26 09:42:26 中国香港

(虽然在影院看,但只看了一半,真是对不起;不过倒也有这样做的充分理由 好,但有一种直觉:这样的影片一小时同三小时区别不大。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容上的。不过,这样的一种纯粹的时间及情绪流转或许需要持续时间足够长才能让我们共情

0 波板糖 看过 2020-07-29 02:36:27

not in the right mind to watch it

0 冷肉 看过 2022-05-26 07:34:25

2022.05.25 Cine Dore 16mm胶片。记录几个今天观影的瞬间和情绪。享受了180分钟胶卷转动的声音。第3卷结束更换胶卷的黑幕间隙,转身观赏放映员把胶卷扣在放映机上的操作,机器启动后影像从小玻璃上照出来那个瞬间我的感动。新换上的胶卷放了两三分钟就卡住,厅里人都回头看向放映室,情绪因为这件事情被拉到了一起。放映结束后,亮灯的时候大家都是笑着的,可能都赞叹了一番自己在厅里坚持了3个多小时。 说回电影,如同Mekas的其他电影一样能够感受到日常的快乐,比如在初雪后和弟弟在雪地上跳舞这种事情被呈现在影像中。另外,这个片子的素材跨度有15年左右,以此观察到Mekas在影像风格上的变化和他本身生活的变化,身为立陶宛移民的融入以及他越来越倾向于瞬间性的影像记录风格,不难理解为什么都说它是自传电影。 期待周日那场288分钟的Mekas的放映。

0 sy911 看过 2024-01-09 09:58:20 山东

风景,日常,生活乐趣